首頁>經濟>資訊
小縣城里的這9個變化,背后啥邏輯?
今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和螞蟻研究院組成的“數字生態縣域觀察團”(以下簡稱“觀察團”),走訪了中西部的十幾個縣城和幾十個村鎮。用社科院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呂鵬的話說,作為長期研究數字化的一幫人,他們不愿意忽視這片廣袤土地上每一個新鮮的數字素材。
縣城里的這9個變化,您注意到了嗎?
第一是導航里的村子多了。
現在開車到任何一個小縣城、小鎮乃至村莊,即便只輸入了一個小餐館的名字,導航都能提供準確的路線。
高德地圖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我國中西部縣域POI(即地圖上的位置,餐館、加油站、寫字樓、住宅小區等)全量整體快速上升。一些西部縣城,比如貴州盤州市、貴州普安縣,POI全量甚至出現了100%的增長。
第二是縣城重新熱鬧起來了。
回家的小鎮青年,一部分不僅可以進入家附近的制造業工廠工作,還可以從事類似云客服、人工智能訓練師這樣的數字新職業。
這撥回家潮背后是基層政府的積極助推。過去一年,中西部縣城競相“搶”項目,“搶”大廠,為當地引進數字化就業機會。比如,陜西宜君縣主動聯系速賣通,從考察到建廠開工只用了37天,一下解決當地兩百多人就地就業。
第三是村里人睡得越來越晚了。
在江蘇東海縣薛埠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見過凌晨兩點的月亮。因為這個時間仍處于直播的黃金時段。薛埠村是個水晶村,它所在的東海縣水晶儲量、質量均居全國之首。2017年電商直播興起,眼下全村主播近600名。
農村直播風潮的背后,是政府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支撐。商務部等17部門今年印發的文件顯示: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實現縣縣有物流配送中心、村村通快遞,年均新增農村網商(店)100萬家,培育30個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
第四是農村女性化妝的變多了。
出門前化個淡妝,這背后是農村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及自信心的提高。她們不僅在婚戀上有了更多自主權,而且越來越多農村女性開始在家門口就業,增加了自己或家庭的收入。
第五是村里人靠衛星種地了。
在新疆棉花生產基地,每年9月,幾千架無人機就開始在田野上方噴灑脫葉劑。在江西、湖北、福建等地鄉村,種糧大戶在衛星影像的幫助下在手機上借錢,從申請到放款,僅用幾分鐘。
第六是縣城老師粉筆用得少了。
縣城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家的“法寶”,除了新的就業和創業機會,還有數字化配套設施和服務。比如“雙11”后的西藏墨脫,快遞員的繁忙程度和內地城市沒有區別。在墨脫中學的教室里,電子屏也已替代了黑板。這是國家教育援藏資金支持的結果。在街上,觀察團發現,小商戶們正在用手機收款、接單、直播。這是4G基站信號全面覆蓋墨脫的結果。
第七是縣城的紅燈變短了。
在浙江德清縣,每個行政村都裝上了“數字鄉村一張圖”電子屏,“電線桿上有懸掛物”“道路上有拋灑物”“路燈不亮了”……每天,這樣的信息都會在電子屏上實時顯現,實時處理。
財政部官網顯示,各地縣市的中標公告中,很多都是關于本地數字治理升級改造的。
第八是“縣城大牌”爆發了。
“寧要曹縣一間房,不要上海一張床。”雖然是網友們的一句玩笑,但曹縣人沒準兒真是這么想的。這個曾經的貧困縣,如今是三個單品的冠軍——棺材、演出服、漢服。這個縣生產了日本90%的棺材,線上銷量70%的演出服、全國30%以上的漢服。
在數字化和全球化的加持下,中國的“冠軍縣城”越來越多:河南許昌生產了全球1/4的假發;山東濰坊鄌郚鎮生產了全球將近1/3的吉他;湖南邵東生產了全球70%以上的打火機……這些產業強縣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產業模式,把產業價值留在縣域內,帶動更多就業。
第九是“冠軍縣城”越來越多了。
“冠軍縣城”的年輕人,見證了老家重新變成一個“回得去的地方”。而他們自己,也成為“數字經濟的社會基礎”中最重要的行動者。
數字時代的任何個體,都可能因為自身與眾不同的特質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從而改變人生的軌跡;任何一個地區,都可能因為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數字社會的一個亮點,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注意力。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14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