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時政 動態 原創 國際 熱點

首頁>要 聞 >時政

從“協”字看發展方式之變——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四

2021年12月08日 08:08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 題:從“協”字看發展方式之變——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四

新華社記者

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觀大勢、謀大局、慮長遠、解難題,統籌兼顧、綜合協調,突出重點、帶動全局。

習近平經濟思想從新發展階段目標任務出發,統攬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運籌速度與質量、效率與公平,聚焦一個“協”字,道出思想的廣度、深度與維度,是為萬世開太平的經濟學。

協調發展:以理念之變掌握發展中的歷史主動

GDP,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新世紀以來首次回落到8%以下。

“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也。”

“我們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

立足中國國情,立足新發展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歷史方位,牢牢掌握新時代發展的歷史主動。

這是再塑經濟發展路徑的深刻變革——

面對“三期疊加”復雜局面,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鮮明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凝聚著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深邃思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對局部與整體、歷史與未來、中國與世界的深刻把握中登高望遠。

以新發展理念重構發展邏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就此展開。

這是打造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辯證邏輯——

東海之濱,大江奔涌,書寫著新時代江海交匯的傳奇故事。

“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人口、資源稟賦差異巨大,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

“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總書記深刻指出。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

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并進;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打造活躍增長極;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蹄疾步穩……

“我們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大棋局接續落子,相連成勢,區域協調發展空間布局愈加清晰。

這是兼顧速度與質量、統籌規模與結構的重大舉措——

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大量關鍵設備、核心技術依賴進口;一些地方“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如果說“失衡”是我國經濟結構的痛點所在,那么“均衡”就是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主攻方向。

“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必須堅定推動結構改革,寧可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

針對有效供給不足、供需錯配等結構性問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對癥下藥。

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及時提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新戰略。

“這個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協同共進:以內涵之變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山西大同郊外,從空中俯瞰,兩只“大熊貓”格外顯眼——這是全球首座大熊貓造型的光伏電站,每年發電量可供約3.4萬個家庭使用一年。

大同曾面臨“一煤獨大”的產業困局,更面臨污染嚴重的生態困局。川流不息的運煤車蕩起沖天煤塵,久而久之給云岡大佛披上了一層“黑袈裟”。

近年來,百年“煤都”加速向“新能源之都”邁進,經濟更加健康,還換回了年均300余天的“大同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這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環境問題的本質是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問題,表現在產業結構、資源環境效率等方面。

“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是不會長久的”……

從“兩個文明”到“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再到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進入全面推進、全面協調、更具中國特色、引領全球發展方式的新階段。

一系列重大部署宣示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綠色發展成為新發展理念重要組成;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2018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一系列制度改革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

重塑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數十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相繼出臺;

生態環境質量成為硬約束: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有效實施;

以制度之力助推污染防治: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河(湖)長制、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環境治理制度落地生效;

發揮綠色經濟政策引導作用:綠色金融改革、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環境保護稅開征、生態保護補償等環境經濟政策進展順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明方向,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之路。

協力齊心:以維度之變選擇最有效發展模式,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11月6日,一列和諧號列車緩緩駛入云南大理州南澗縣小灣東站,這座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設立的火車站開通運營,幾十萬群眾生產生活因此受益。

經濟學中有一種“帕累托最優”觀點,指資源分配中達到公平與效率的一種理想狀態。這種協調發展模式前后左右相互照應,是最有效的發展模式。

“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

面對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做出正確研判,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這是惠及人口最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協調增進全體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環境權利,努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出臺教育“雙減”政策,規范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房住不炒”的房地產調控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行動扎實展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這是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務實舉措——

11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

“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會議時強調。

物質文明不斷豐富促進精神文明領域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又成為物質文明得以鞏固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這是邁向偉大復興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在9500多萬黨員、14億多中國人民心中激蕩起繼往開來、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汲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首次闡釋以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為主要內涵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推動我國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總書記道出真諦。(記者齊中熙、高敬、趙文君、王雨蕭)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發展 習近平 經濟 生態 文明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 亚洲综合丝袜一区二区 | 午夜国产人人精品一区 |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 亚洲专区动漫专区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