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資訊

指標里的乾坤

——中國經濟怎么看之七十

2021年12月07日 09:34  |  作者:楊朝英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我自認屬于中國經濟的樂天派。從18年前從事經濟報道工作至今,這一點愈發堅定。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哪來那么大信心?我也毫不諱言:一方面來自主觀期待。我內心希望中國經濟越來越好,這樣我們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好。另一方面來自客觀觀察。宏觀經濟數據、企業家創業故事、媒體報道的經濟建設成就等各種渠道傳遞的信息,不斷地強化我的判斷。

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經濟數據里的乾坤。

有人一看到各種宏觀經濟數據就頭大,雖然大致了解GDP、CPI等數據是啥意思,但對于這些數據的作用,特別是分析宏觀經濟運行時到底起什么作用,并不太了解。至于這些數據之間的相互關聯、主次關系,就更缺少了解。

比如,量價指標。GDP代表一定時期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是總量指標;CPI、PPI代表一定時期消費者物價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是價格指標。GDP不含價格變動因素,代表純粹生產結余,也就是社會財富增加量;CPI、PPI不含數量因素,代表純粹價格變動幅度,與社會財富總量變動沒有直接關系,但會影響存量財富相對價值變動,這也是各國宏觀調控都會把防止惡性通貨膨脹作為核心目標之一的原因。

再比如先行指標、同步指標、滯后指標。一般來講,投資類指標通常被列為先行指標、產值或消費類指標被歸為同步指標、收入類如財政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為滯后指標。

這些指標,就像我們體檢時的各種數據一樣,共同構成了一國、一地經濟圖景和基本特征。把這些指標與歷史指標、其他地區連續指標對比后,我們就能大致判斷出未來的趨勢。

比如我國人力資本投入形成的“工程師紅利”。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115萬人,到2004年上升到280萬人。此后,我國高校畢業生接連突破600萬、700萬、800萬,2021年則達到了909萬人。

受教育程度提高的結果之一,必然是推動創新不斷深入。據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測算,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42.6(以2005年為100)。分領域看,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達到266.3、209.7、319.8和174.7。

從經濟史角度考察,一個大國的發展路徑,必然要經歷以勞動力投入為主體的資源競爭階段、以高素質工程師為主體的資源+技術競爭階段、以科學家為龍頭的資源+技術+產業鏈競爭階段。當下,德國處于第二階段、美國和日本處于第三階段,中國則處于從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的后期,并且為向第三階段過渡創造條件的關鍵時期。

如果依據歷史演進邏輯向外推導,我們無疑可以得出非常樂觀的結論:中國經濟在完成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后,將在相當長時間內保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和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畢竟,全球范圍內,已經找不到一個同中國一樣,既重視人力資源培養和儲備,又具備如此齊全的產業鏈和巨大發展空間,同時又有如此巨大市場的單一經濟體了。

類似指標還有很多。它們在不同程度上昭示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可能性,也為我們把握中國經濟脈絡、做好投資提供了基本依據。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07日   第 07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中國經濟 指標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亚洲综合一区在线 | 亚洲熟女精品不卡一区 | 一级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动漫 | 午夜成人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