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資訊

2022我國金融業發展,應作如是觀

2021年12月07日 09:16  |  作者:崔呂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即將過去的2021年,我國銀行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取得了一系列肉眼可見、同時可被量化的成績。展望未來,以銀行保險業為代表的中國金融業又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研究機構:加緊國際標準研制,

增強各國金融科技頭部機構合作

12月2日,亞洲金融合作協會《金融科技實踐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對外發布。《報告》提出,在金融科技4.0時代,金融與科技高度融合,科技賦能、金融創新已經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基本特征。

金融科技從1.0時代到4.0時代,我國有著完整的經歷。據《報告》編委會成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劉勇介紹,在金融科技1.0時代,通信技術與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使得金融打破國界,金融機構的跨境投資也大大加速,這一時期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銀行;2.0時代,銀行業嘗試以現代通信網絡和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將銀行業數據逐步集中匯總,提升服務水平;3.0時代,互聯網技術和金融業務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業務模式、新的載體和業務;4.0時代,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顛覆性技術進行革新,將傳統銀行、證券、保險業務進行分解,提升金融行業的運轉效率。

環顧四周,日本以后發優勢助推金融科技快速增長,以東京大灣區良好的資源稟賦助推傳統金融機構踏上改革征程;韓國以點帶面,推動金融科技產業規模化發展;哈薩克斯坦正在加快中亞金融科技中心建設;以色列在打造金融科技發展高地過程中,采取引導不主導方式,加強政府與產業的溝通;新加坡與印度尼西亞的金融科技創新氛圍也都臨近活躍期。

相比亞洲,歐洲、美洲地區金融科技則呈現出不同的風景,突出的特點是這些地區內國家發展金融科技已形成優勢較為突出的監管法規,不僅推出了數字沙盒,還強化實施監管,同時形成了金融與技術互促、產業與創新共贏的局面。

全球范圍內看,金融科技產業內、產業間、產城融合創新正在加速。談及對金融科技發展的建議,《報告》認為,各國應強化跨境支付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為透明化、一體化的監管架構提供落地支點,推動跨境網絡支付行業進入統籌監管軌道。

“加強國際標準研制,是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任務。我們建議各國應做好標準儲備和研究儲備,鼓勵國內領先科技企業主動貢獻科技成果和實踐經驗,加強國際標準跟蹤研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科技標準建設,加強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實質性參與程度,加強各國科研頭部機構的合作發展。”劉勇這樣表示。

委員建議:

服務實體同時對風險不可掉以輕心

“鑒于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受疫情、汛情、國際形勢等因素影響,我國銀行保險業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談及此,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這樣表示。

在周延禮看來,中國銀行保險業面臨的主要風險有3個。

第一,經營風險面臨加大趨勢。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今年三季度GDP增長僅為4.9%,隨著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到期,銀行業不良資產或將進一步暴露,不良率面對升高壓力。保險資產配置結構總體穩健,流動性資產和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超過70%,但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整體風險上升,債市結構性違約事件增加,部分大型產業集團風險暴露,保險資金運用風險不斷加大。

第二,一些銀行保險類機構風險隱患未除。部分中小銀行機構、保險公司等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有的民營企業大股東直接干預經營,違規影響金融機構決策。甚至個別機構的大股東將金融機構視為提款機,非法挪用和侵占金融機構資金,股東“爆雷”后,造成金融機構的巨大資金缺口。部分機構內部人控制問題嚴重,審慎經營理念缺失,風險事件易發多發。部分保險公司通過財務手段粉飾報表,虛增償付能力,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風險事件加速資產質量惡化,實際償付能力面臨不足,疊加股東資金匱乏無力增資,引入新股東困難,資本補充難度較大。人身險行業普遍存在“長錢短配”問題,部分外資公司和中小型中資公司較為突出,利率下行趨勢下,資產價值增長小于負債價值增長,面臨較大的再投資風險和長期利差損風險。

第三,大型企業債務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仍需高度警惕。一些大型企業集團經營策略激進,盲目爭速度,上規模,加杠桿,后面受多種因素影響,經營業績下滑,債務風險加大。三季度以來,多家大型企業出現債券違約,一些企業債務違約引發“逃廢債”質疑。截至8月末,銀行業房地產貸款余額53.04萬億元,同比增長8.61%,增速比上月繼續下降0.08個百分點,創8年來新低。部分房產企業面臨資金鏈壓力,違約風險大幅上升,容易引發系列風險。

為此周延禮建議,在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服務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應引導銀行保險機構采用科學方法,合理評估信用風險,持續改進對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更應毫不松懈地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里包括密切跟蹤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持續監測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大宗商品價格動向,做好風險應對預案;積極應對不良貸款反彈,做實資產分類,加快處置不良資產;有序化解‘灰犀牛’金融風險和加強高風險機構處置,對嚴重違法違規的企業集團和金融控股公司,‘一企一策’處置高風險金融機構;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周延禮同時表示,應借助金融科技,繼續加強風險控制。

業界代表:

普惠金融服務應“越細越不嫌細”

“圍繞‘三農’等重點支持領域,我們利用自身科技優勢建立鄉村振興數字化賦能中心,推進大數據、AI在土壤監測、環境監測、種養殖業、產品溯源等領域的應用,制定線上線下‘兩條腿’的鄉村幫扶行動,在線上商城App設立鄉村振興專區,為農業主體提供導流、撮合服務,在線下聯合重慶百貨等合作方舉辦鄉村振興購物節,發布《鄉村振興路線圖2.0》,確立打造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開放平臺的長遠戰略目標。同時,我們將‘碳中和’視為社會責任最重要的核心之一,在綠色金融實踐之路上率先出擊。以科技創新助力‘碳中和’,加強自身節能減排,持續拓展綠色金融科技服務能力,助力金融業整體向‘碳中和’邁進。”在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國慶看來,當前,將普惠金融服務納入社會責任,已經成為金融保險業從業機構的“慣例”。

“人力資源是靈活用工企業的核心生產資料,同時,靈活用工也是非常優質的普惠金融場景,我們希望通過科技手段助力金融機構,將普惠金融業務受益方直達個人,并最終助力國民經濟活力提升。因此在今年,我們推出了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在上海、廣東、重慶等省市實現了業務布局,目前已為數十家人力資源企業提供靈活用工領域的金融科技服務。該方案在幫助靈活用工企業實現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為企業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為其跨越式發展提供賦能。”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竹葉小微業務負責人樂夢婕這樣表示。

據了解,作為中信產業基金控股的產業金融科技公司,竹葉小微的使命是依托專業的數字化運營和風險管理核心競爭力,覆蓋廣泛的產業服務需求,攜手深度精準的企業合作伙伴,構建連接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產業金融科技平臺。

談及對行業發展的建議,樂夢婕認為,小微服務和細分市場普惠金融的發展壓力,不只在金融機構端。從實踐來看,產業場景端的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價值認知不足也較為普遍。因此建議行業協會等社會化組織,以行業精準切入,打破金融服務企業和產業企業的信息壁壘,提升產業企業的金融價值認知,以助力其實現跨越式發展。

《 人民政協報 》 ( 2021年12月07日   第 06 版)

編輯:秦云

關鍵詞:金融業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无线乱码 | 亚洲午夜福利717 | 一级a爱片国产亚洲精品 |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 久久99九九精品久久久久齐齐 | 日韩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