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夯實產融合作基礎 全面推動工業用能脫碳

2021年11月26日 17:38  |  作者:霍鵬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 霍鵬

工業用能脫碳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戰場之一。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系統部署產融合作工作任務,引導金融資源向工業綠色發展重點領域傾斜,加速工業用能結構優化,推動工業實現低碳發展。


一、 工業綠色低碳發展離不開用能結構持續優化


能源活動是全球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體系和相關基礎設施的重構,這是一個技術革新、利益重組的長久過程,在經濟社會等層面均面臨重大挑戰。

當前,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已完成工業化,經濟增長、能源利用與碳排放基本脫鉤;我國仍處于工業化階段,能源需求旺盛。同時,“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資源稟賦,使得我國能源消費對煤炭等化石能源存有依賴。加速實現能源活動轉型任重道遠、至關重要。

全面實現用能脫碳,重點之一在工業部門。工業部門占據我國終端用能最大份額,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占全社會能源消費六成以上。工業部門仍然大量使用燃煤鍋爐,電氣化率僅約為26%。

在涉及人類發展長遠需要與工業部門短時期用能結構調整時,單一市場信號可能并不那么有效:一方面工業用能結構優化涉及系統性變革,如果缺乏政策協調干預,將會面臨多重協調失靈等問題。另一方面舊設施設備淘汰、新技術應用等成本并不能夠在市場價格中得到充分反映。私人回報遠低于社會回報,將會導致投資不足。


二、 推動工業用能結構優化需要產融合作的支持


推動工業用能脫碳是由環境面臨威脅的科學證據所驅動的關鍵綠色產業政策之一。它將能源利用的環境因素全面納入生產成本核算,并采用一系列方式和手段加速綠色技術的替代、能源與生產結構的調整,整個過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作為保障。

實際上,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的報告數據顯示,“實現1.5℃目標導向轉型路徑”需要累計新增投資金額約138萬億元人民幣,超過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其中,工業能源脫碳需要的新增投資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因此,實現工業能源脫碳離不開工業與金融業雙方的深度合作。但是,目前金融領域在支持工業用能脫碳重點領域等仍面臨著一些挑戰,突出表現為:

一是企業碳核算方法有待完善。大多數工業企業“不了解”“難確定”電氣化革新、低碳燃料/原料的利用應用對于自身減碳排帶來實際量化影響,因此,也難以以此為切入點申請綠色信貸、發行綠色債券等。

二是綠色金融界定標準仍待健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評估認證體系有待健全,對于工業企業用能脫碳等領域的支撐能力有限。此外,金融資本在支持“純綠”項目方面有著巨大提升,但是,由于標準與界定限制,對傳統石化能源企業轉型、廢舊礦山向生態景區改造方面的投入存在不足。

三是缺乏信息披露機制與對接平臺。信息披露機制、統一的綠色項目平臺等相對匱乏,致使商業銀行綠色信貸供給與優質工業企業、優質項目用能脫碳、電氣化革新等應用需求之間存在矛盾,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

四是金融服務支持能力有限。目前我國綠色金融業務以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為主。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結構相對單一,針對企業長期性、結構性的用能革新,以及光伏、高效儲能等領域工業用能重點技術領域的開發與應用投入仍需加強。


三、 產融合作機制創新加速工業用能結構的優化


《指導意見》深入剖析當前工業綠色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痛點與難點,高度重視企業電氣化改造、新能源利用、高效儲能技術研發等工業用能脫碳具體領域,并將它們作為產融合作推進工業綠色發展的關注重點之一。《指導意見》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的觀念,提出多項前瞻性、長期性、全局性舉措,有效提升金融支持工業企業用能脫碳能力,加速推動工業綠色發展。

一是建立統一碳核算標準,夯實產融合作基礎。標準體系是“以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用能脫碳”的基礎。《指導意見》提出,要構建工業企業碳核算方法、算法和數據庫體系,推動碳核算信息在金融系統應用,強化碳核算產融合作。不斷探索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新場景、新應用,開展碳核算、碳足跡認證業務,提供基于行為數據的保險(UBI)等金融解決方案。《指導意見》一系列舉措旨在構建全國統一、產融公認的企業碳核算、碳足跡標準,構筑了金融支持工業綠色發展各項工作,尤其是工業用能脫碳的底層基礎。

二是健全綠色金融標準、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用能結構優化。《指導意見》提出,要規范統一綠色金融標準,完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評估認證標準,健全支持工業綠色發展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擴大綠色信貸投放,合理降低企業融資綜合成本。一方面引導企業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推動電能、氫能、生物質能替代化石燃料。另一方面加快實施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輕工、紡織等行業綠色化改造。引導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搬遷改造和退城入園,推進科學有序兼并重組。《指導意見》一系列舉措既支持電氣化、新能源使用等“純綠”能源優化項目,又注重傳統石化能源企業的轉型發展,多重考慮、多措并舉,全方位加速推動工業部門用能結構優化。

三是利用數字技術加強信息披露、產融對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指導意見》指出,要積極利用數字技術完善工業綠色發展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產融合作平臺建設。推動建立跨部門、多維度、高價值綠色數據對接機制。探索構建系統直連、算法自建、模型優選、智能對接、資金直達的平臺生態,推動金融資源精準對接企業融資需求,提高平臺服務質效。《指導意見》一系列舉措,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應用于用能結構優化等工業綠色發展具體項目之中,有效緩解了傳統金融對一部分工業企業的地理排斥、評估排斥、營銷排斥,有助于更好地滿足工業企業在新能源利用、電氣化革新、綠色節能技術應用等綠色發展方面的融資需求。

四是提升金融產品和服務融合創新水平,加大新能源產業、綠色能源技術支持力度。《指導意見》提出,要用好用足既有金融工具,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對綠色金融推動作用,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利用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大基金等,創新擔保機制、實施投貸聯動,加快電子信息技術與清潔能源產業融合創新,推動新型儲能電池產業突破,引導智能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一系列舉措瞄準了綠色能源、綠色技術研發和運用風險性較高、項目回報周期較長等問題,積極探索更為多元化、綜合性的方式手段促進產融綠色發展合作,有效支持了新能源、新技術、新業態、新場景的培育和應用。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綠色 工業 金融 推動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无遮挡很黄很爽免费国产 | 中国精品视频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免费AV | 最新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 欧洲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