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資訊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六周年評估報告》對外發布
臺胞臺企用實際行動點贊“福建經驗”的“獲得感”人民政協網福州8月29日電(記者 修菁)8月21日,由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六周年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運行6年來,充分激發了內外資市場主體的活力,臺資企業規模穩步壯大,外資吸引力不斷增強,開創了“一帶一路”合作新空間。
先行先試 促兩岸深融合
2015年,福建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其閩臺地緣背景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優勢,被定位為“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兩岸經濟合作的示范區、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報告》顯示,六年來,福建自貿區的《總體方案》和《深化方案》試驗任務完成率超過95%,累計推出實施創新舉措17批480項。其中全國首創196項,復制拓展284項,對臺先行先試102項。
其中,如何發展海洋經濟、深化兩岸合作、促進閩臺經濟深度融合是福建自貿試驗區改革探索的重點之一。
《報告》指出,福建自貿試驗區堅持對臺特色,為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推動貿易便利化,在產業合作、貨物通關、金融開放、人員交流往來等方面進行了先行先試、率先突破,以促進兩岸融合發展。
如在改革行業急需人才的職稱評定機制上,福建自貿試驗區針對行業短缺的人才和臺灣人士設計專門的審核和認定機制,降低人才和人員流動的堡壘,并簡化臺灣人士流動程序,鼓勵和方便臺灣專業人士來自由貿易試驗區就業、創業;在金融服務上,創新融資租賃企業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等;在技術流通上,對進口原產于臺灣的一般成套設備及單機實施“備案管理,免于現場檢驗”。平潭片區則在影視、旅游、建筑、規劃、教育、人力資源等50多個領域率先對臺開放。
筑巢引鳳 搭建臺商發展舞臺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4月底,福建自貿試驗區新增臺資企業2758家,合同臺資78.04億美元,分別占全省同期的36.7%、40.2%。
此外,承載著國家在福建的改革開放戰略及新發展格局需要,福建自貿試驗區著力發揮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作用。
《報告》顯示,福建自貿試驗區積極落實國家擴大投資開放政策,投資便利化程度顯著提高,六年多來累計新增企業10.37萬戶,注冊資本2.26萬億元人民幣,分別是掛牌前的6.7倍、10.2倍。新增外資企業4416家,合同外資325.7億美元,分別占全省同期的34.9%、38.4%。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積,引進全省近四成新增外資,貢獻了六分之一的外貿進出口額。
創新服務模式 培育新業態
在經濟合作與區域經濟一體化方面,“絲路海運”作為中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開行至今已累計開通70條“海絲”航線,覆蓋近30個國家50個港口;累計開行超過2000個航次。
《報告》認為,福建自貿試驗區以產業精、理念新、機制活的特點,避免簡單復刻自貿試驗區的“上海經驗”,而是以此為基礎,結合地域特點,不斷摸索改革之路。同時深挖保稅區功能,創新“保稅+”模式,培育大批新業態,倒逼和催生新的制度需求與政策供給突破。
《報告》顯示,福建全省共有34項試點經驗被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在全國復制推廣,占同期全國的31%,在全國自貿試驗區中走在前列。6項入選全國自貿“最佳實踐案例”,數量全國最多。一些首創性的“福建經驗”推動了國家根本性的制度變革,為國家改革提供了范本。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福建 試驗區 福建經驗 報告 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