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兩岸>資訊
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赴海南考察記
把你說給我聽 我們是兩岸的“橋”11月25日到30日,全國政協臺聯界別委員赴海南省開展深入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界別考察。考察團先后到達海口、澄邁、瓊海、保亭、三亞等地,與海南省和各地市的涉臺部門、在瓊創業、工作、生活的常住臺胞、臺商、臺青代表舉行多場座談會,并深入多家在瓊投資興業的臺企和臺青聚居性創業基地,圍繞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在海南省貫徹落實的情況以及國家惠臺措施在瓊落實情況,傾聽各方聲音,了解困難和問題,為做好明年全國政協全會界別提案積累素材。
“大家在大陸過得好嗎?”
11月26日,考察團一行到達海口第二日,即走進臺灣青年在海口的聚居區之——海口市泰龍城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該基地由最早來海南投資興業的“臺商一代”代表許清朝先生于1989年創立,2016年被海南省臺辦授牌為海南省首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就業基地,主要為來瓊以美食起家的臺青創業搭建平臺。
“現在有多少位臺青回來?”父親是臺灣人,從小在福建漳州長大的考察團團長、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甫一走進泰龍城,即向商城值班經理拋出這個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有40余名臺青在此創業。現在已有十幾位臺青回來復工。”聽到這個數字,楊毅周很欣慰,他又信步走到掛著“臺灣大腸包小腸”招牌的一個攤位前,用閩南語和攤主小伙子拉起了家常。
“你來自臺灣哪里?什么時候來到海南的?現在生意好做嗎?”
聽到熟悉的鄉音,攤主小伙子也自然地用閩南語和楊毅周互動起來。“我來自臺北,來這里創業兩年了,疫情初期,生意有些難做,最近兩個月,又好起來。請您嘗嘗我們家的‘臺灣糯米腸’。”說著,小伙子遞給楊毅周自己做的美食。
“他來自臺北呢!”接過小伙子遞過來的“家鄉味道”,楊毅周忙著向周圍委員介紹這位“小老鄉”的情況,有見到“老鄉”的親切,也有為“小老鄉”在大陸發展得還不錯的欣慰。
“今年是我來大陸創業的第十年。最開始,我受就職的臺灣公司委派,到深圳工作。兩年后,決定自己創業,因為我深信:在大陸只要肯干,對于我們年輕人就有舞臺,也有未來。”和幾位臺灣籍攤主互動,了解到他們復工復產后的經營情況后,考察團一行又就地在商城二層的一處空地,和臺青創業主代表圍坐一圈,開起了懇談會。第一位發言的臺青林明鋒,是疫情后最早回到海口的一批臺青,目前在泰龍城經營一家甜品店,小伙子一張口,就透著對后疫情時代生意一定會向好發展的信心。
“從2017年我來海南發展,就得到了海南省、海口市臺辦的支持,在人生地不熟的時候,從開店選址到辦證,都得到了臺辦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了大陸的溫度,特別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我得到了海口市和泰龍城給予我的小微企業疫情復產補助和9個月的租金減免,能享受到這些支持政策,對于我恢復經營的信心,特別重要。”
“畢業后,我先在銀行工作,兩年前辭職,來到泰龍城經營一家奶茶店,從熟悉區到未知區,是泰龍城給予了我信心和平臺。這場疫情也讓我思考,餐飲小店在疫情催生下的消費模式轉變中,如何找到自我生存和發展的新路。”
……
本來考察團成員已攤開了紙筆,做好了記錄各位臺青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困難和訴求的準備,但接連幾位臺青的發言,都是信心和感謝滿滿,對如何開展未來經營發展之路也思路清晰。
“小時候我跟父母來過海南,印象中,那時的泰龍城就很繁華,沒想到長大后,自己也有機會在這里創業。疫情催生我有一個想法,打算通過一些試吃活動,吸引商城周圍的大學生來到商城,幫助在這里經營的叔叔阿姨們在抖音上宣傳這里的美食。”來自臺北的小伙子張祐瑜,操著一口不是很順暢的普通話,最后一個發言。他曾在臺灣一家知名美食集團做行政廚師長,兩年前來到海口創業,家族是做臺式便當生意。和前4位臺青代表發言的內容一致,小伙子發言中并沒有吐露對后疫情時代經營狀況的擔憂和沮喪,反而是滿格的信心,以及經歷一場疫情自己對餐飲營銷新模式的思考。
“本來我們是來聽大家在海南創業的困難、困惑和訴求的,結果大家在講述中透出的信心、朝氣和積極勇為,讓我們特別想為大家鼓鼓掌,加加油!希望大家在海南能賺到錢,生活得好!我們也會呼吁,支持泰龍城積聚和支持大家來大陸發展的創業基地和平臺,為大家提供更多這樣的筑巢引鳳平臺!”考察團顧問、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市政協原主席張健在幾位臺青們發言中,就不斷地用眼神和肯定的點頭等身勢語,和臺青們做著互動。待臺青張祐瑜發完言,他向身旁的幾位委員示意,發起了倡議。
掌聲,響起。
“我也想說幾句。”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臺聯會長江爾雄來自臺胞登陸“第一家園”的福建省,在2020年全國政協全會上遞交了多份有關幫助臺商臺企復工復產、平穩渡過經營困難期的提案,聽完這場“我說你聽”的懇談會,她有些激動。
“這些年大陸出臺了很多惠臺政策,這些政策幫沒幫到大家,讓大家在大陸過得好不好,大家最有發言權。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各地針對臺商臺企,都出臺了解憂紓困舉措,幫助臺商臺企渡過疫情防控期間的暫時經營困難。今天聽到各位對在大陸繼續開創事業抱有的信心,我很感動。大家都是小本生意,能堅持下來,很不容易,同時在大家的講述中,我也深刻感受到,像泰龍城這樣的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需要政府的扶持,因為這樣的基地、你們各位,就是維系兩岸間鄉情親情的窗口和橋梁。我所在的福建省臺聯,正在做幫助臺青搭建網絡營銷和直播平臺的工作,歡迎大家加入,請大家相信,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只要在危機中勇于育新機,一定會感受到行到水窮處,看到云起時的機會!”
“沒錯!大家遇到的一時經營困難,以及大家對于這些困難的積極思考,都會成為‘新機’,用好這些‘新機’,你們會變得更強大!我們可以相互加個微信,與大家保持聯絡,大家的訴求和建議,歡迎隨時反映給我們,我們會形成調研報告和提案,幫助大家去呼吁!同時,和海南各地出臺的各項惠臺政策,也歡迎大家去深入研究,用好用足這些政策。”考察團團長楊毅周接著為臺青們鼓勁兒。
走出懇談會現場,臺青們和委員們的交流互動一直延續到委員走出泰龍城,登車前的一刻。一場懇談會,也是一場正能量滿滿的“鄉親們”圍圍坐的鼓勁兒會、大陸惠臺政策的宣講會。
讓臺胞更多感受到大陸的“暖”
11月末的海南,和風煦暖,乘著中國最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的東風,讓這片已過而立之年的老特區,重拾青春涌動的力量,各領域都在伺機孕育新機。此時的海南,也最適合打開天窗,說亮話。
11月27日上午,考察團一行與海南省各相關涉臺部門舉行完一場“深化瓊臺兩地融合發展”座談會后,緊接著又召開了一場與在瓊常住臺胞、臺商和臺師的對話會。
“由于時間關系,大家就簡單說下自己最想說的訴求吧!”對話會主持人、海南省臺聯副會長劉芳穎看了看手表指針,時間已至上午11點整,她做了如上開場白,似想為這場座談會定個調。
“沒關系,我們的對話會時間可以往后延一下。我們來,就想多聽聽大家的心里話,大家在海南發展得好嗎?生活得舒心嗎?感受到大陸的‘暖’了嗎?有什么希望我們幫助呼吁、解決的問題?大家都可以和我們說一說。”
聽到劉芳穎的開場白,考察團團長、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馬上按亮了話筒,試圖打消馬上要發言的各位臺胞的顧慮。
“我們這個界別的宗旨,也是我所工作的全國臺聯的工作職能,就是要維護在大陸常住臺胞的合法權益,希望大家在大陸過得更好,希望大家把我們當親人,大家有話大膽說!”怕臺胞們不了解他們面前的這些“傾聽者”,楊毅周又補充道。
“我來海南工作十年了,目前在海南健康管理職業技術學校工作,對這里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很滿意,一家人也準備長居下來。現在遇到的困難是,女兒在進行專業的國際象棋學習,但在報名專業考級中,因為身份的問題,報不了名,請問大陸對于臺籍孩子在藝術、體育等專業考級方面,有配套適用的政策嗎?”
“我來海南興業20年了,現在有一個困擾我多年的案子,想說一說,希望得到大陸的司法保護。我有一個房地產征地的案子,6年沒能落實,省高院已經判了,但是市中院沒有執行。”
“我來海南做有機肥料6年了,我的孩子也可能在海南長居下來。想咨詢的是,我在大陸可以貸款買房嗎?”
……
參會的十位在瓊發展臺胞代表,似乎感受到了考察團一行的親和力和傾聽意識,面對考察團各位委員,每個人的話匣子被打開,都想把埋藏心底的話說出來。不知不覺,時鐘倏忽已指向中午12點半。
“各位‘鄉親’剛才說到的對大陸的感情、各自的訴求,觸動我想到盡管近兩年我們出臺了很多惠臺政策,但是在各地具體的落實落細、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上,還需要打破一些屏障,就像大家剛才提出的臺胞小孩是不是可以和大陸孩子享受同等待遇參加藝術考級?以及困擾臺胞多年的征信置業問題,這些阻礙兩岸融合發展的‘絆腳石’,需要通過我們的呼吁和建議,一個一個去搬開。今天我們的溝通只是開始,大家在大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擾和問題,還歡迎繼續反映給我們,我們會通過全國政協,把大家的訴求帶上去。大家說了一定不會白說。”
一個半小時一度稍顯沉重的空氣,隨著團長楊毅周的一番總結,頓顯輕松。
“各位今天的發言,也觸動我去思考,如何繼續深入做好日常調研,深入臺胞日常生活中去,去傾聽大家的心聲和建議,急大家之所急,并形成真正有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從而幫助大家在大陸生活得更便利、更有幸福感。”作為全國臺聯界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提交的界別提案《關于取消臺港澳同胞就業許可制度的提案》執筆人,全國政協委員江爾雄有感而發。
2018年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后,這件由全國臺聯界別遞交的界別提案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年8月,國務院即出臺了“取消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審批”的決定,被臺胞稱為“大陸推動臺胞享受同等待遇以來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并被評為全國政協成立70年來100件有影響力的重要提案之一。
“聽了大家今天的發言,我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目前各地惠臺政策在落實層面,確實到了往深里走、實里走、心里走的階段,也需要搭建各地相互學習互鑒的渠道和平臺,鼓勵一些地方先行先試,并推廣一些地方經過先行先試的成熟做法。比如剛才有臺商提到司法援助的問題,我所在的福建省南平市,就探索建立了臺胞臺商法律援助中心,有專業的律師服務團、法律服務團來為臺胞臺商提供免費的司法服務。我想,隨著海南自貿港(區)建設,未來會有更多的臺商臺青選擇來海南創業、就業、生活,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平臺不可或缺。”全國政協委員、福建南平臺聯會長陳建華帶著思考互動道。
“為什么各地出臺了一攬子惠臺政策,今天我們依然能聽到像各位鄉親提出的這些個性化訴求?我想我們的惠臺政策在落實層面,到了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區域化的階段,需要各地涉臺部門愿意傾聽、敢于先行先試。比如大家剛才提的置業擔保征信問題,福建廈門現在就引進了臺資的擔保公司,為臺胞提供征信擔保服務,并用于臺商在福建辦理信用卡和一些融資擔保服務,海南可不可以?再有,像陳建華委員剛才提到的,隨著海南自貿港區政策紅利的鋪開,越來越多的臺胞會登陸海南發展,我們是否考慮過為他們建立專屬的行政服務窗口,讓他們更深切感受到海南對于他們的溫暖?”江爾雄委員補充建言道。
“海南自貿港區建設,要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吸引更多的港澳臺青年來瓊創業、就業,應該成為海南吸引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開放更多的就業領域,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在解決進得來的同時,研究用得好、留得住的問題。”在考察團顧問、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委員、廈門市政協原主席張健看來,臺胞代表反映的這些聽起來“細碎”的問題,小事不小,“讓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分享祖國改革開放的成果,需要我們持之以恒地解決好臺企在發展經營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臺胞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多種困擾。解決好這些困難和困擾就是最好的成果分享、最好的示范。”
海南,臺胞“登陸”新家園?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把福建建設成臺胞登陸“第一家園”。海南島和臺灣島,一直被看做是中國版圖上的兩只眼睛,兩個島嶼面積相當,資源條件相似,產業發展有許多共同點,海南乘著建成具有中國特色最大自由貿易港(區)的重要政策機遇期,從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政治站位,能否建成臺胞登陸的“新家園”?一周的考察中,委員們對這一議題,也在不斷凝聚共識。
“辦好現有的臺資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尤其是現階段兩岸關系處于冰點期中。所以,臺胞向我們反映的重點問題,要形成專報遞送。”
“海南自貿港(區)建設需要人才,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也需要做人的工作。所以我建議,應將建設海南自貿港(區)放在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戰略高度,關注‘人’的工作。‘人’的工作怎么做?最好的辦法,就是創造更多的機會,讓臺灣同胞有機會來到海南就業,讓他們在海南有事情做。因為,在我們一路考察中,臺胞給我們的‘登陸’反饋中,也印證了這一點,有機會來到大陸,他們感受到的大陸,就和島內聽到的不同,多吸引一位臺青來大陸,就能多影響一家人、一群人。”
“既然國家從頂層設計層面,決定把海南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具有中國特色的自由貿易港,那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海南能否拿出當年深圳的魄力和膽識?我們一路上聽到的困擾臺資企業融資難、征信難的老問題,海南能否先行先試,拿出破題方案?福建省用了15年時間,在2019年GDP首超臺灣地區,對于對臺工作具有深遠意義,站在海南省對臺高地的區位獨特作用角度,是不是可以提出,海南也有一個趕超時間表?”
“一路考察下來,瓊臺在產業融合方面,還有很多的發展空間,比如生物醫藥、大健康、文創旅游、精致農業板塊等等,我同意剛才幾位委員的觀點,站在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深化瓊臺融合發展的高度,重點還是要做人的工作、搭臺的工作,發揮平臺的作用。”
……
11月29日晚,此行考察進入尾聲,一場歷時兩個小時的考察團內部總結會又在駐地酒店召開。鄭平委員、高峰委員、肖燚委員、張百良委員、林娜委員等考察團成員針對一路考察中的所見所想,分享了自己的考察思考。
乘著國家層面給予海南的政策發展紅利,海南這片滿是商機和開發潛質的紅土地,必將吸引更多臺商來此興業,“把調研調在臺胞的心坎兒里。”伴隨如此行的考察調研多起來,更多的臺胞會在海南、大陸被善待。
編輯:崔姝音
關鍵詞:海南 臺胞 大陸 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