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助力農業興、鄉村美、農民富
聚焦八領域,金融活水要貸出新節奏日前,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金融機構要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金融資源傾斜、強化對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融資保障、建立健全種業發展融資支持體系、支持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增加對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資金投入、研究支持鄉村建設行動的有效模式、做好城鄉融合發展的綜合金融服務等8個重點領域,加大金融資源投入。
對“三農”重點領域,
“錢袋子”要有所傾斜
在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看來,《意見》將進一步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發揮金融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他建議,從政策層面看,應進一步完善并加大政策支持,對積極支持服務鄉村振興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稅收優惠;央行等通過定向降準、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加大對相關機構的流動性定向支持。
同時,要推動各類市場主體打破各自為政的局面,逐步構建整體協同、分工明晰的服務網絡。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揮主力軍作用,構建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業協調配合的多層次、差異化服務體系。
此外,還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以百行征信、樸道征信的成立為契機,建設全國統一的信息服務平臺。同時,進一步優化農村金融基礎設施與生態體系建設。通過向各類機構提供更加高效、低成本的金融基礎設施,顯著地降低它們的運營成本。
“從金融機構看,要堅持商業可持續原則,借助金融科技創新業務,創新產品和服務,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倍m当硎?,金融機構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在做好政策研究和風險防控的基礎和前提之上,提供“融資+融智”的綜合性金融服務以及非金融服務,增強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農戶和創新創業者的“造血”能力。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看來,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既要延續脫貧攻堅時的一些好做法,也要從全局考慮鄉村振興其實也是新發展格局下擴大內需的重要戰場。這就需要我們以扎實的落實手段,去引導更多資金參與鄉村振興,比如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將助力鄉村振興的情況與金融考核評價掛鉤。
筑牢防止返貧“鐵底”,
保險產品體系加把勁兒
《意見》特別提出,要進一步發揮保險保障作用。
在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市民中心的大病保險服務窗口,52歲的村民李楠拿著一摞病歷單據交到了窗口,申請補報大病保險補償款。此前,李楠因骨折、肺挫傷等先后在周口市中心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住院治療,花費超26萬元,基本醫保報銷了15萬元。在窗口補報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補償后,李楠還能再報銷4.1萬元,“自己負擔的費用6萬多元,等我身體全部恢復了,農閑外出干點活,要不了兩年幾萬塊錢就還清啦!”
幫助李楠這樣的農村大病患者們安心看病,離不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的“穩定器”作用。據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3年國家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以來,中國人壽已承辦了21個省、4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和3個計劃單列市,在辦220多個項目,覆蓋全國近4億城鄉居民。在此基礎上,70%的中國人壽在辦大病保險項目時還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傾斜政策,通過降低起付線、提高給付比例、提高封頂線等保障責任,提高個體保障水平。與此同時,中國人壽積極推動大病保險專職服務人員與醫保工作人員在當地行政服務大廳實行合署辦公,推廣“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保險”政商一體化結算模式,部分地區實現在全省乃至全國定點醫療機構大病保險異地就醫、“一站式”即時結報、跨省直補等,助力實現“隨來隨治、隨走隨結”,為參保居民提供更優質醫療服務。
“作為金融央企,圍繞助力鄉村振興、積極對接各地醫療保障需求,我們一直在探索,也希望通過開發相應的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產品,能夠讓農民朋友們勞作、生活更有底氣?!鄙鲜鲐撠熑吮硎尽?/p>
編輯:秦云
關鍵詞:鄉村振興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