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聞
王毅出席紀念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特別外長會和瀾湄合作外長會后接受媒體采訪
五、 記者:緬甸問題是當前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此次會議上中國和東盟國家就此形成了哪些共識?
王毅:緬甸是東盟大家庭的成員,也是中國山水相連的近鄰。中方同東盟在當前緬甸局勢問題上的立場和看法基本一致。我們都認為目前緬甸發生的事情本質上是緬甸內政,緬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我們都希望緬國內各方保持冷靜克制,消除各類暴力,防止發生新的流血事件。我們都呼吁緬各派政治力量以人民利益為重,適時開展對話協商,尋求解決矛盾分歧,重啟民主轉型進程。我們都同意支援緬甸抗擊疫情,維護民眾生命健康,愿向緬方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努力確保民眾基本權益和正常生活。我們都鼓勵緬方積極落實東盟領導人特別會議達成的“五點共識”,強調在東盟框架下,以東盟方式妥善處理緬甸問題的重要性。中方愿積極配合東盟,并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六、 記者:關于維護南海和平穩定,這次會議取得了哪些新的進展?
王毅:南海是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家園,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符合雙方共同利益。這次會議上,各方再次強調《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對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重要作用,重申將繼續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實《宣言》,排除干擾,深化合作,增進互信。同時克服疫情帶來的困難,在《宣言》基礎上,加快制定出“南海行為準則”。為此,南海問題當事國都認為應繼續把分歧置于適當位置,堅持對話協商,保持自我克制,避免采取新的單方面行動。會議期間,中國和東盟成功舉行了落實《宣言》第19次高官會,各方同意盡快通過線上磋商重啟“準則”案文第二輪審讀,早日舉行面對面的具體案文磋商,以靈活務實的方式加快推進談判進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上述進展充分體現了中國和東盟國家致力于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共同意志和堅定決心。同《宣言》相比,未來的“準則”將更富實質內容、更有效力、更具操作性。“準則”的規定將符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也將更好地保障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合法權益。
七、 記者:今年是瀾湄合作5周年,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王毅:瀾湄合作成立5年來,經受住國際地區風云變幻和新冠肺炎疫情考驗,保持了高水平發展態勢。“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六國攜手合作,為增進各國民眾福祉、促進區域繁榮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成功之道在于:
我們堅持平等相待,合作中有商有量,交往時有情有義,充分照顧彼此舒適度,支持彼此走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我們聚焦發展合作,形成了“發展為先、務實高效、項目為本”的瀾湄模式,創造了“天天有進展、年年上臺階”的瀾湄速度,打造了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我們秉持民生為本,堅持面向基層,加大最急需的教育、衛生、婦女、減貧等領域投入,努力讓合作成果直接惠及更多民眾。我們倡導開放包容,推動瀾湄合作與東盟、三河流域等機制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為東盟共同體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注入了新的動力。
八、 記者:湄公河次區域各種合作機制眾多,為什么瀾湄合作能夠脫穎而出?
王毅:短短5年時間里,瀾湄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各國參與部門不斷增多,合作領域日益擴大,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確實已成為后來居上、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次區域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有以下幾個獨特優勢。
一是互信深。瀾湄六國地緣相接、人緣相親、文緣相通。中國與五國均建有戰略伙伴關系,正在致力于建設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此次外長會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彈背景下如期舉行,各位老朋友齊聚一堂,回顧合作初心,分享發展經驗,展望未來方向。一位外長說,瀾湄合作讓我們成為相互信任、共迎挑戰的大家庭。
二是成果實。5年來,瀾湄合作機制在教育、衛生、婦女、減貧等領域支持了500多個接地氣、惠民生的項目,六國開展了互聯互通、機場電站、產業園區等40多項大型基建和產能合作。外長會前,六國外長共同參觀了瀾湄合作成果展,看到了飽含六國各部門、各地方、各行業心血和汗水的合作成果,大家都備受鼓舞。可以說,我們用實打實的行動、心連心的舉措,匯聚民智民力,贏得民心民意,確保了這一機制始終煥發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動力足。5年來,中國近50個中央級單位、近20個省份、眾多智庫高校和企業媒體踴躍參與合作進程。湄公河國家外長在會上紛紛對此給予高度評價。我們一致商定,要繼續同心抗疫,共促經濟復蘇,拓展水資源合作,推進地方交流,促進民心相親。會上審議通過了深化可持續發展、地方合作和傳統醫藥合作3份成果文件,散發了《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與“國際貿易陸海新通道”對接合作聯合研究報告》等6份資料,相信將為機制未來合作提供更大動能。
九、 記者:您如何看待瀾湄合作的發展前景?對當前加強瀾湄合作有何建議?
王毅:瀾湄合作是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機制,根本目標是促進六國共同發展,實現區域和平繁榮。當前全球產業鏈調整和科技革命正在加速,瀾湄流域各國同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互信水平高,互補優勢強的合作伙伴,瀾湄國家完全有條件抓住機遇,妥處挑戰,推進合作不斷提質升級。
中方將遵循習近平外交思想,踐行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堅持義利相兼、以義為先的正確義利觀,同湄公河國家共同努力,開創瀾湄國家和平繁榮的新時代。
我們要重點攜手抗擊疫情,著力加強醫療物資和疫苗合作,早日奪取抗疫斗爭最終勝利。我們要持續開展水資源合作,充分尊重各國合理開發利用的正當權益,提升流域綜合治理能力,使水資源合作真正成為聯系上下游國家的友好紐帶。我們要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即將生效、中老鐵路年底通車、中泰鐵路加快推進等有利條件,拓展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與“陸海新通道”的有機連接,不斷擴大完善區域產業鏈供應鏈。我們要鼓勵六國地方政府發揮各自優勢,加強邊境貿易、跨境電商合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縱深發展。我們要深化農業、環境、減貧、人力資源等領域合作,為各國民眾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福祉。我們要加強文體旅游、媒體智庫、婦女青年等領域人文交流,增進六國民眾的友好感情。
當年啟動瀾湄合作機制時,我們說過一句話:瀾湄合作不做高大上的“清談館”,而要做接地氣的“推土機”。我們要秉持為流域人民謀幸福、為區域繁榮作貢獻的初心,堅持腳踏實地、不尚空談、務實為先、民生為要的瀾湄特色,動能不減、韌性更強,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推進合作,開啟瀾湄合作新的“金色5年”。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合作 東盟 中國 瀾湄 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