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陜西:奏響追趕超越進行曲
陜西經濟總量在全國所處位次從“九五”末期的第21位上升到“十三五”末的第14位。2020年陜西省實現生產總值2.62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2%,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68.39%。
初夏時節,八百里秦川麥浪翻滾,從秦巴山區到黃土高原,處處綠意盎然。一個個科技創新成果讓“赳赳老秦”喜氣洋洋。科技助力柞水縣小木耳產業越做越大;搭乘“實踐十號”衛星遨游太空的澄城縣大紅袍花椒地面選育工作喜訊連連;陜北佳縣的滲水地膜讓荒山變成了良田并被推廣到全國;西安硬科技助力治污降霾斬斷1.7萬條超排柴油車“黑尾巴”;天舟二號“太空快遞”讓陜西航天“動力之鄉”實至名歸;秦嶺第十次發現野生棕色大熊貓蹤跡,華北豹不時出沒在子午嶺秦直道;“秦脆”蘋果一口價賣了1200萬元引爆技術市場;風云四號B星氣象云圖分發更高效……陜西科技就是這么牛!
利用科教資源,釋放創新潛能
陜西擁有110多所高校、1597家研發機構、66位在陜兩院院士,全省每年全國科技獎項獲獎總數位列全國省市的“第一方陣”。2020年,陜西省技術合同交易額達1758.95億元,再創新高,居全國第六位。陜西科創板上市企業總數目前位居全國前列。
陜西豐富的科教資源始于抗戰轉移和“三線”布局,但這種強大的創新鏈與當地的產業鏈曾經長期處于“游離”狀態,創新潛能未得到有效釋放。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來到陜西考察,并對陜西發展提出“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扎實”的總要求,希望陜西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邁出更大步伐。
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陜西省通過統籌科技資源改革、首批創新型省份試點和深入推進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試點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搶抓以市場化機制為引導的“融合發展、協同創新”機遇,融合自身人才、資源、區位、文化等優勢,乘勢而上、開拓進取,在服從全局、服務全國中實現自我壯大,邁上高質量發展新路。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黃淮人收麥,陜西人供種,如今在中國三大麥區,楊凌“金種子”正在呈現燎原之勢。
5月中旬,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凌種業創新中心主任康振生和楊凌示范區黨工委書記黃思光帶隊先后奔赴河南許昌、江蘇徐州和陜西關中麥區田間地頭,進行楊凌小麥新品種觀摩考察。“西農979”與“西農585”等小麥品種在河南省年推廣面積均超過100萬畝,令人倍感欣慰。
據小麥育種專家王輝教授透露,“西農511”有望成為引領陜西省乃至黃淮地區優質小麥轉型升級、更新換代的主導品種。在江蘇、安徽、河北和湖北等省份,楊凌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偉隆169”兩年大田生產播種面積超過300萬畝。
6月4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馬鋒旺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秦脆”蘋果新品種苗木生產經營權,以1200萬元價格成功轉讓海升集團,引爆技術市場。“十三五”期間,該校相繼培育出“瑞雪”“瑞陽”“秦脆”“秦蜜”“瑞香紅”等多個蘋果新品種,在國內蘋果主產區相繼建立8個試驗示范站(基地),直接在蘋果核心產區開展創新研究與技術示范推廣,帶動新建蘋果示范園110萬畝,形成研究范圍涵蓋蘋果全產業鏈的各領域高水平研究隊伍。
建好秦創原,高質量發展邁大步
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盧建軍曾任陜西省科技廳廳長多年,談起西安交通大學和陜西建工控股集團于5月31日共同創建的未來城市建設與管理創新聯合研究中心,他頗顯激動地說:“陜西的科技地位與經濟地位不相匹配。希望在此次合作中破解‘甲乙雙方、一紙合同、一個項目、一筆經費’的傳統合作模式,組建‘科學家+工程師’的創新團隊,為推動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探索創新經驗。”
2020年實現整體上市的陜西建工控股集團董事長張義光表示,企業是實現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激發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科技與產業“兩張皮”現象。未來城市建設與管理創新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陜西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打造科技創新“特區”的重要探索。
最近幾個月,“秦創原”這個詞,頻頻登上陜西熱搜榜。“秦”是從秦漢至今,陜西的簡稱;“創”代表創新、創業、創造和創優;“原”則是要追根溯源,打造創新驅動高原高地,讓創新成果源源不斷地走向全省、走向全國。
3月16日,陜西省委書記劉國中到西咸新區調研時提出,要以西部科技創新港等創新平臺為基礎,建好政府和高校、院所、企業、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開放共享創新平臺,統籌線上和線下、虛擬和現實、現在和未來、國內和國外,為全省創新驅動發展和西安咸陽一體化提供有力支撐。
3月30日,陜西省委省政府在西咸新區召開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大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設在省科技廳。以“秦創原”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和西咸新區為總窗口,全省各高新區為重要組成部分,是陜西破題“兩鏈融合”、強化科技戰略支撐、謀求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陜西將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作為三大目標,致力于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發展的總源頭和總平臺。
5月20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領導小組印發《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政策包(總窗口)》,內容涵蓋科技人才、成果轉化、企業創新、科研平臺、服務體系五大類70條措施。次日,陜西省委科技工委書記、省科技廳廳長孫科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專門對此進行了翔實的解讀,他鼓勵各個平臺,包括地市、園區等制定相應政策包,形成“1+N”政策體系。
6月5日,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總投資448.2億元,總數達32個的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項目集中開工。其中,科創載體類項目6個,總投資211.22億元;創新驅動類項目14個,總投資146.9億元;基礎配套類項目12個,總投資90.08億元。這些項目建設,為“秦創原”在載體空間、資源集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
6月8日,由西安高新區承辦的2021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如約而至。30年前,西安高新區作為首批國家高新區獲批而建。如今,三十而立的它已經是我國中西部地區創新創業的主力軍、主陣地、主引擎和主平臺。截至目前,陜西擁有7個國家高新區,17個省級高新區,創新的基因已經深深植根于古老的秦川沃野。
以“秦創原”為窗口,陜西正通過“強筋骨”“補短板”“優生態”得力措施,充分挖掘、利用、滋養著富集的科教資源。按照規劃,未來3年內,陜西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將引進培育科技型企業20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億元,科技企業總估值目標300億元。
數據顯示,在堅持創新驅動引領、加快創新型省份建設當中,陜西經濟總量在全國所處位次從“九五”末期的第21位上升到“十三五”末的第14位。2020年陜西省實現生產總值2.62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2%,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68.39%。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創新 陜西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