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圍繞“推進全面依法治區”專題協商議政小記
人民政協網寧夏5月27日電(張倩 本報記者 范文杰)“行政執法行為不夠規范,缺位、越位、錯位現象仍然存在,一些領導干部法治意識淡薄。‘拍腦袋’決策、‘命令式’行政、‘運動式’執法等現象時有發生……”話音未落,百人會堂已響起熱烈掌聲。
在日前召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常委會會議上,區政協常委劉金星短短5分鐘的發言贏得3次掌聲。
是什么引起如此大的共鳴?真話!
劉金星說,這些“老調常談”的問題恰是法治政府建設最難啃的“硬骨頭”。
全面推進依法治區是自治區政協今年首個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議題。自3月初,自治區政協形成5個調研組,聯合市縣(區)三級政協,赴全區5市、鄉鎮、街道、基層執法單位,通過實地走訪、聽取匯報、座談交流等方式摸實情、“取真經”。
“我們選擇熟悉法律的委員、律師和法學專家參加調研。”自治區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蔣玉敏說。專委會還專門為每位調研人員發放習近平同志《論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法治寧夏建設規劃(2021-2025年)》等書籍。調研期間,在寧夏政協履職通App上開辟“推進全面依法治區”專欄,廣泛開展網絡議政。
兩個月時間,各調研組“各顯神通”,發現難啃的“硬骨頭”不止一塊。
3月9日,石嘴山市檢察院迎來“推進全面依法治區”第一調研組。“一路走,一路看,發現公眾參與立法很有限。參與的過程多數屬于‘象征性參與’或‘假參與’。公眾難以全面了解法規情況并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建議。”自治區政協委員周曉濤直言,“無論是立法計劃的制定,還是法規立項、起草、審議、修改和表決等各個階段的立法活動,都應該面向社會公開,讓公民參與。”
“全程參與調研,發現反映最多的問題是政府部門行政過錯居高不下。”自治區政協常委楊淑麗坦言,“部分公務人員執法過程中因不注重收集證據、保全證據或不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調查取證,導致行政復議案件糾錯率和行政訴訟案件敗訴率偏高。”
調研的目的是形成高質量的建言。近百人的調研隊伍,經歷了多次“面對面”、掏心窩的座談。大家圍繞典型深入實際,在掌握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調研報告6份。
兩天時間的自治區政協常委會會議,委員們各個鉚足了勁。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楊淑麗提出,公權力應成為推進法治建設的“領頭羊”。各級領導干部應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工作習慣,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自治區政協常委沈愛紅瞄準了農村法治建設。“‘郡縣治,天下安。’鄉村治,百姓安。”她建議,農村法治建設要以民法典為準則,適時更新有關政策措施,促使涉農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法規。要抓住鄉村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培養‘法治明白人’,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同時健全農村法治監督機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權,讓村民積極參與農村法治建設。
“形成執行合力是破解執行難的關鍵。”自治區政協常委馬中勇說:“建立公安、國土資源、房管、稅務、勞動保障、國有資產管理、銀行、保險、招投標管理等單位的協同機制,打造‘人人盡責’的共治體系。還要提高執行團隊專業化水平,確保執行隊伍在業務上‘過得硬’,增強處理疑難復雜案件的能力。”
……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十四五”時期法治中國建設藍圖已經繪就。委員們說,依法治區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更是一場深刻而重大的社會變革。但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編輯:羅文
關鍵詞:法治 政協 區政 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