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影視>產業
中國電影在疫情后復蘇的經驗、價值與啟示
◎疫情后中國電影快速復蘇的重要意義
疫情是中國電影的一次大考。疫情后中國電影的復蘇歷程,向全國和世界人民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了黨和國家的領導力執政力,匯聚了全行業為共建電影大國強國貢獻智慧的行動力,增強了加快建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1、 黨和國家面對疫情大考推出方針政策的正確性,有利于進一步堅定信心、鼓舞人心、樹立決心。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同困難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在同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我們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經濟發展穩定轉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影實現了快速復蘇,走出了一條堅定自信的上揚曲線。這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中國抗疫成果取得決定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振奮了民心。電影是群眾基礎最為廣泛、跟群眾生活最為密切的文化娛樂形式,而中國電影在疫情后的快速復蘇,證明了中國道路的正確性,這一成功案例堅定了信心、鼓舞了人心,進一步樹牢了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決心。
2、 堅持服務人民、溫暖人民、謳歌人民,有利于進一步團結凝聚全國人民力量,共建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建立健全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電影創作生產體制機制,選好題材、講好故事,推出更多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要用鏡頭抒寫美好生活,用銀幕禮贊偉大時代,打造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更好地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縱觀疫情后上映的電影,無不證實了這一點。主旋律商業大片方面,電影人齊心聚力,拿出了抗美援朝題材的《金剛川》,多維度表現扶貧攻堅成果的《我和我的家鄉》,抗日題材的《八佰》,反映女排精神的《奪冠》等,這些影片以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表現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觀眾以極大的震撼和啟示。《你好,李煥英》、《溫暖的抱抱》講述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感,充滿生活質感,以真誠的故事和喜聞樂見的電影語言,溫暖人心感動人心,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普遍好評。動畫片《姜子牙》,動作片《除暴》、《拆彈專家2》,愛情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寵愛》等主流商業片均位列年度票房前十,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3、 以優秀作品帶動觀影熱情,有利于進一步帶動電影工作者扎根現實、扎實創作,以精品力作回饋人民。
抗疫是中國電影業的一次大考,也應當看作是在高壓環境下,一次中國電影質量的集中檢閱。票房成績、市場回暖、產業復蘇不能靠一人一片,靠的是廣大電影工作者齊心聚力,目標一致團結奮進。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恰恰反映了中國電影人才的逐漸成熟。疫情后電影的快速復蘇,也有力地證明了中國電影發展道路的正確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電影主管部門轉隸后,更加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電影業發展的集中引領,出臺的一系列稅收、人才、產業管理調控政策,雖然帶來局部陣痛,但有效解決了行業長期頑疾,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夯實基礎,帶動電影工作者扎根現實、扎實創作、奮力拼搏、開拓創新,不斷創作優秀作品,推動電影事業高質量發展。
4、 為世界電影的復蘇提供信心和保障,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世界電影整體復蘇,提升中國電影產業的世界地位。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凝成一段可歌可泣、刻骨銘心的歲月。大疫顯大義,危難見真情。面對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受疫情影響,世界電影整體停擺,中國電影市場是疫情暴發后第一個復蘇的電影市場,中國電影的快速復蘇,向世界傳遞了信念信心,給世界電影的集體復蘇提供了驕傲的示范。同時,在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沒有一個電影市場可以單獨存在,美國在此次疫情中受損最為嚴重,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收入,成為美國電影生存的重要來源,重映的《阿凡達》斬獲3.6億元票房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疫情催生了電影線上發行新趨勢,中國電影業積極探索,形成線上線下整合營銷模式,為世界電影提供了更多經驗,有助于世界疫情復蘇后的世界電影重啟。應該看到,中國電影登頂世界票房冠軍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成果,中國電影人應該繼續謙恭前行,與世界電影人一道團結奮進,開拓市場,為電影業的整體迎來春天而率先發力。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境遇下,中國電影人要把握機遇、轉危為機,勇于實現電影強國夢想。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電影 中國 疫情 行業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