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新時代出版業的新使命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專題調研綜述
文/圖 本報記者 郭海瑾
■編者按:
從歷史文化悠久的巴渝山城到紅色精神鑄就的干越之地,4月6日至14日,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專題調研組結合督辦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重點提案,赴重慶市、江西省開展專題調研。
出版業既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又是推動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主體。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成為業界委員、專家高度關注的話題。出版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如何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實現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措施又是什么?調研組一行深入考察、學習、研究,經過多種形式的探討,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見。
1 堅持“兩個效益”相統一
“從重點提案入手,擴展到整個出版業的發展情況及其所面臨的問題開展調研,有針對性,也有現實意義。”
“出版業不同于一般的產業,它具有雙重屬性。不僅有著商品屬性,還有文化屬性。它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需要兼顧這兩個屬性。針對當前面臨的實際問題,還需我們做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就‘問題’出發,抱著期待的心情參加調研,希望從中找尋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在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專題調研組臨行前的情況介紹會上,業界委員、專家對此次調研充滿期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出版工作。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出版工作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此次調研就是要從實際出發,結合督辦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重點提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指示精神,以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而開展的一次專題調研。”調研組組長王儒林在情況介紹會上強調。
4月的巴蜀山城,生機盎然;干越之地,鐘靈毓秀。從4月6日至14日,調研組一行,先后深入到重慶和江西南昌、瑞金、贛州等地的出版業一線,就調研主題走進出版社、期刊社、報社,走訪實體書店、文化產業基地,走入民營書業公司、網絡作家協會,與當地政府部門、出版單位和企業、業界專家進行深入交流、調查研究。
“社會效益如何?”“經濟效益怎么保證?”“怎樣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這是調研組此行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在重慶出版集團,委員們看到,一大批有影響力且耳熟能詳的精品書目出自這里,《忠誠與背叛》《三體》《重慶之眼》《冰與火之歌》《重現經典》等暢銷圖書更是引人注目。據介紹,《三體》等累計銷售超千萬冊,《冰與火之歌》等累計銷售數百萬冊。數字出版是重慶出版業發展的新動能,重慶市網絡作家協會擁有正式會員421人,會員總粉量破億,總完結作品1176部,包括出版、影視、游戲、有聲等版權改編476部,海外輸出212部,在數字文化出版和海外市場展現出較好的潛力,還涌現了許多優秀的網絡作家及具有代表性的網絡文學作品。中共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是重慶市委組織部所屬自收自支的出版單位;除機關刊物《當代黨員》外,還創辦了《黨員文摘》和《黨課參考》,三刊2021年全國月郵發量穩定在120萬冊左右,成為當地乃至全國有影響力又有銷量的刊物。
在江西,委員們了解到,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是一家以少年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出版機構,每年出書品種800余種,在2018年、2019年圖書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考核中,連續兩年被江西省委宣傳部考評為“優秀”;2020年凈利潤超千萬元,成為少兒出版社中盈利較多的一家。作為江西省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出版發行企業,江西新華書店不僅在社會效益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還在凈資產收益率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同行業前列……
“有成績,也有效益。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在于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斷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吳尚之委員說道。
2 堅持“內容質量”為核心
“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是以內容創新為根本,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閻曉宏委員指出。
近年來,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出版業的相關文件中,都對加強出版業在內容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堅持內容為‘王’。沒有內容,出版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高質量的內容出版業,既談不上強更稱不了‘王’。”潘凱雄委員表示。
內容是出版業的生命。調研組一行對此有著共同的認識。
在重慶、江西出版集團,不管是主題類出版還是重點出版工程,抑或暢銷長銷書目,皆是以內容為核心,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堅持精品出版理念,打造品牌工程。如重慶出版社的“世界反法西斯文學三大書系”、《國外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研究叢書》以及《馬恩列畫傳》《中國抗戰大后方歷史文化叢書》等;江西美術出版社的《八大山人研究大系》《黃庭堅書法全集》《中國書法全集》等,不僅獲得國內出版類多個獎項,還具有重要價值,在社會上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這為出版業在內容建設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只是近年來質量不高、精品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產品內容同質化、重復出版的現象也還有。”在馬不停蹄的調研時光里,委員們一邊感受著出版業在內容建設方面的成績,一邊通過細致的了解和對比,分析著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以“網絡出版”為例。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達到4.6億,網絡文學作品超2500萬部,網絡文學作品延伸開發近2萬部,包括紙質出版27942部等。隨著網絡文化不斷地發展壯大,網絡作者的盲目跟風、題材雷同等問題也更加突顯。“版權與誠信考核問題、網絡盜版、抄襲等問題也會伴隨而來,這就影響了內容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有委員指出。
“建議以網絡作協為依托,加強指導,推動內部整合,激發網絡文學創新活力。”孫寶林委員建議。
“人才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資源和持續動力。對出版人才隊伍進行供給和優化,可以從質量上把好關。”魏玉山委員認為。
對于內容的高質量發展,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一些做法得到委員們的認同。比如,重視編輯隊伍的建設,不僅設立個人編輯工作室,實行師徒制,還按年齡階段設置“首席編輯”“項目編輯”“獨立編輯”,并專門為編輯人員設立重大出版項目資助及獎勵機制。“編輯可以拿自己的選題項目來申請,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編輯利潤考核指標的壓力;根據編輯的圖書所獲得社會效益的不同級別,設立不同的獎金級別,目的是為了激勵編輯編好書、創精品。”編輯是圖書產品的直接生產者,是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力量。出版內容的創新,也離不開作家、作者。近年來,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還培養了一批年輕作家,他們的作品出版后深受讀者喜愛,還獲得國內多個獎項。
“不僅僅是作者、編輯、編審人才,管理、技術、營銷人才以及數字出版所具備的跨學科、跨領域、懂出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都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所需要且必需的。”王儒林補充道。
委員們從調研中也發現,部分出版社仍存在人才斷層、復合型人才緊缺的情況。面對這一問題,趙東亮委員建議,一方面可以根據當地政策與特色,加大對出版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要著力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保證人才專業資質外,還要根據出版單位發展目標和需要,進行人才布局規劃,定向培養,提升專門人才的業務能力。”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麗穎也表示。
3 抓住融合發展的“牛鼻子”
傳統書業與數字出版融合,線上與線下融合,科技與產業融合……融合,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全民閱讀的重要路徑和方式。
“要緊緊抓住融合發展這個‘牛鼻子’。”王儒林在調研點召開的座談會上強調,“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時代,誰融得快、融得好,誰就發展得有活力,但怎么融是關鍵。”
調研中,委員們發現,一些轉型改制后的出版單位,通過融合正在快速發展,甚至成為當地或行業內的標桿。
重慶出版集團以內容為核心,以技術為手段,打造“內容出版、出版數字、數字經濟、經濟服務、服務內容”的新型數字出版業態,依托數據中臺(安全閱讀云),逐步形成了“學習強國”數字農家書屋、渝書坊+、“AI書院”等矩陣,擴大產品和服務質量。中共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構建以七一客戶端為支點的“4+3+N”全媒體格局,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數字出版精品項目”。在江西,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把優質圖書內容打造成IP,再對IP進行多方位、商業化開發,《海昏侯》《大中華尋寶記》有了電影、動畫片、動漫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內容與技術的融合。江西日報社及其贛鄱云融媒體中心、贛南日報社等出版單位,也都成立了新媒體中心,不斷完成客戶端技術升級、全媒體采編系統技術升級等,實現了融媒體的演播一體化和全媒體矩陣,并打造了一批精品欄目,如江西日報社大江網“問政江西”欄目,在全國首創“政府+媒體”合作新模式,打造事業需要、人民滿意的“五型”政府。
“內容技術的融合、傳播手段的融合、傳播平臺的融合、銷售方式的融合……二合一、多合一,形成了新的產業、新的模式、新的業態、新的局面。”委員們指出,從調研的情況看,大部分出版單位都已實現了融合發展,有些單位融合的方式也相對多樣,甚至形成了新的模式和業態,并打造了一些精品;有些單位在融合發展的能力、新技術投入和運用等方面稍顯不足。
于是,委員們建議,重慶、江西有著特點鮮明的地域文化,結合當地特色,挖掘當地資源,探索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模式,增強出版業對經濟的帶動能力;同時要統籌規劃,強化新技術在融合發展中的作用,推動優質內容資源的融合傳播。
4 政策扶持,強化監管
圖書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在塑造人們思想、影響社會風氣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關系到人們思想、精神層面的文化需求,關系到文化自信的建立,關系到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
然而,出版業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面臨市場監管、外部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如實體書店生存困難、盜版和亂打折扣的現象還屢有發生、“走出去”戰略還需加強等,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亦十分復雜。
一走進重慶精典書店,委員們不僅看到書架上擺放著大多的商務印書館、三聯書店、中華書局等出版社的圖書,還看到了書店專門為讀者打造的文化交流空間。“不管是選書購書還是打造開放的文化交流空間,都是需要錢的。”當委員們詢問經費來源時,創辦人楊一回答,因為自身的經濟條件較好,會補貼一些到書店中來。但他也道出了多年來的經營狀況:“沒有政府扶持,實體書店的發展很艱難;近年來網絡書店打折厲害,沖擊了一部分的實體書店……”
聽完,委員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調研途中,他們一邊表達自己的擔憂,一邊又積極交流想法、對策。“實體書店是城市的靈魂,但現在面臨的問題也顯而易見。在政策方面應加大對實體書店的扶持力度,調整供給側結構改革,完成實體書店的改造與升級。”于殿利委員建議。
“其實,現在各個省市地區對當地的實體書店都有補貼和支持,只是各個省市的扶持補貼力度不盡相同。希望通過中央財政統一協調、各個省市地區統一支持,盡可能縮小各個地區實體書店的扶持差距。”林陽委員建議。
實體書店的生存問題牽動著委員們的心;盜版問題更受到委員們的關注。
“盜版,已經到了讓人忍無可忍的地步。有些重點現價暢銷書的盜版率可高達90%以上;只要能賣出上萬冊,盜版馬上就有了。”
“還有一些電商平臺對盜版書的銷售也屢禁不絕,他們甚至不認為這是一種犯法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盜版問題造成了我們出版社巨大的損失,嚴重制約了我們的發展,為了打擊盜版,我們專門成立了打擊盜版辦公室,有兩個專員負責……”
在很多出版單位,委員們都聽到了這樣的抱怨。盜版問題,已成為制約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也是調研組一行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打擊盜版、強化監管,成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盜版問題屢禁不止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過低,一些平臺和消費者也不認為自己買賣盜版圖書是助紂為虐。為此,譚躍委員建議,應加大對從事制作與銷售盜版圖書各個環節的打擊力度,一經發現嚴懲不貸;同時還要加強法制宣傳,在全民中樹立以買盜版為恥的文化觀、價值觀與法制觀。
“規避電商銷售盜版書的行為,其實技術上也可以解決。比如限價,不管線上線下,都不能低于八折,不僅可以規避盜版書的惡意競爭,也能解決線上線下統一折扣的問題。”張自成委員也建議。
此外,調研組還連續考察了重慶五洲世紀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豬八戒股份有限公司、華龍網集團、新華集團重慶書城、重慶大學出版社,江西新華書店、南昌世界VR中心等多個調研點,詳細地了解了出版企業的發展狀況、投資、稅收、出版、技術支撐、發行以及人才引進、“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等情況,他們認為,按目前的情況來看,要達到2035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總體情況是樂觀的,但還有很多路要走。
“要不斷完善與出版業相關的法規政策,為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委員們建議。行前,調研組了解到,財政部稅務總局已經發布《關于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優惠政策的公告》,時間為2021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委員們表示,出版業法律法規的不斷修訂與完善,是出版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的保證。
5 調研路上的一道“紅色”風景線
今年是建黨100周年。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調研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結合調研主題和黨史學習教育,調研組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們開展了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
“這是一堂生動的黨史教育課。”
“這是一次尋找出版初心的調研。”
“這是一道亮麗的‘紅色’風景線。”
在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一張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歷史文物、一尊尊革命先輩雕塑、一個個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帶領著委員們走進1939年至1946年期間,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極其險惡的政治環境和特殊社會環境中的那段奮斗歷史……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看著陳列在展柜里的這些生動的“歷史”,聆聽著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領導下的共產黨人進行艱苦卓絕的英勇事跡,感受著由此培育并形成的紅巖精神,委員們深有感觸。
“感到震撼,也受到了教育。可以說,這片土地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在那個特殊時期所進行的斗爭,他們不為名不為利,甚至隱姓埋名,同仇敵愾,團結合作,充分體現了革命先輩們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的革命正氣,不僅有剛柔并濟的政治智慧,還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品格,更有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和臨難不茍的英雄氣概。這也就是偉大的革命精神——紅巖精神,就像‘紅巖’二字一樣,紅色的歷史、紅色的精神、紅色的基因像巖石般堅不可摧。它讓我們銘記歷史、不忘先輩、傳承血脈,砥礪前行。”閻曉宏說。
在“共和國搖籃”瑞金,調研組一走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舊址,靜謐神圣、莊嚴的氣息撲面而來。踏著這片紅色土地,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著崇敬之情。這是一片偉大的土地,它見證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第一個工農民主專政的新型國家政權形式的建設過程,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管理國家政權、治國安邦的寶貴嘗試。
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出版局、中央印刷局遺址陳列室,委員們一同聆聽并學習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新聞出版史,了解了蘇區新聞出版工作的創建及其發揮的作用,以及在中國新聞出版史上的地位。委員們表示,這是一次出版人尋找初心的旅程;向那些堅持在戰火中、懷著對中國革命的堅定信念、對黨的忠誠與熱愛、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排除萬難、忘我工作、用青春和熱血譜寫光輝篇章的出版人致敬。
從重慶到江西,在偉大精神的感召下,委員們提出,要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和先輩們追求信仰、堅定信念、愛國團結、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汲取砥礪奮進力量。
(本版圖片為此次專題調研場景)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出版業 出版 發展 調研 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