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青島:成為"時間銀行"志愿者僅需兩分鐘
所謂“時間銀行”,是指志愿者為高齡、獨居或者特別需要人群提供志愿服務,將提供志愿服務的時間進行儲蓄,待自己年老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支取時間兌換服務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探索實施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去年青島市在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開展了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項目試點。截至目前,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平臺已注冊服務對象3866人,已注冊志愿者4086人。通過一年時間的探索實踐,日前,青島市民政局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
那么,如何才能成為時間銀行的志愿者,如何為需要的人群提供志愿服務呢?近日,記者成功注冊成為一名時間銀行的志愿者,并進行了志愿服務的體驗。
實名注冊很簡單,兩分鐘搞定
根據青島市民政局發布的《青島市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施方案(試行)》,時間銀行志愿者的基本條件為:年滿18周歲、有公益服務精神、有從事養老服務的時間、身體健康、無個人信用不良記錄和嚴重違法記錄。時間銀行志愿者以青島市社保卡為載體,開設專門的時間銀行賬戶,以小時為單位進行存儲。
時間銀行的服務對象為80周歲以上城鎮戶口空巢獨居老年人、農村留守老年人和時間銀行存有時間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時間銀行主要包括五類非專業服務項目:助餐、助醫、助浴、助潔、助急。助餐包括上門送餐和幫助購買食蔬等;助醫包括陪同就醫、按醫囑代為取藥和購買藥品等;助浴包括洗浴看護和接到養老服務站點洗浴等;助潔包括理發、家務整理、幫助清洗衣服等;助急包括心理疏導、陪伴聊天、輔助使用智能手機、日常生活應急協助等。
目前,青島市為開展試點的市南區、西海岸新區和城陽區的80歲以上城鎮高齡空巢獨居老年人和農村留守老年人每周免費發放4個小時的服務時間,可供服務對象發布服務需求。
為了注冊成為一名時間銀行的志愿者,記者首先從手機的應用市場搜索并下載了“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APP,然后輸入手機號進行驗證注冊。注冊成功后登錄,就出現了志愿者、服務對象和代服務對象申請的實名認證頁面。記者點擊“志愿者”后,根據要求依次掃描身份證,輸入姓名、年齡、戶籍地、手機號、現住址、緊急聯系人等實名信息后,提交認證。認證成功后,記者便擁有了一張志愿者電子憑證,上面有姓名、編號和簽證時間。對于可以熟練操作手機的人來說,整個實名注冊過程比較簡單,兩分鐘即可搞定。
記者注意到,作為志愿者,還可以進行代服務對象申請以及綁定服務對象。其中,代服務對象申請,即代替老人進行注冊,需要對代服務的老人進行實名認證。綁定服務對象,則需要輸入服務對象的身份證號、姓名、關系以及協議照片等,綁定成功后,即可代替老人進行下單。
根據導航,記者來到蘆淑芬老人所在的小區。
接到為老人上門送餐的訂單
4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市南區瞿塘峽路的祥和愛心素食餐廳。周一至周六,這里都為八大峽街道轄區80歲以上空巢獨居老人免費提供午餐。由于不少老人行動不便無法前來就餐,就需要由志愿者幫忙上門送餐。于是,餐廳負責人劉星冶就與一部分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簽訂了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服務需求代發委托書,餐廳做好午飯后,劉星冶就代替不方便前來就餐的老年人發送上門送餐的訂單需求。
中午11時許,記者打開“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APP后,主頁面就已經發布出很多訂單,幾乎全部為上門送餐的服務訂單。記者隨機選擇了服務對象叫蘆淑芬的上門送餐訂單,該訂單顯示預約上門的時間為4月9日12:00,訂單價值是0.25小時/次。滑動頁面最下面的“滑動接單”后,記者便成功接單,訂單詳情顯示有服務對象的聯系電話和服務地址,老人的家位于青銅峽路。隨后,點擊頁面上的“開始服務”按鈕,頁面上的服務時長開始計時。
當天中午的午飯是炸茄盒、燉芋頭、木耳炒芹菜以及饅頭和米飯。此時,餐廳內的志愿者已經幫忙將需要送餐老人的午飯用保溫飯盒打包裝好,并放入了保溫袋中。除了記者外,還有其他的志愿者接到訂單后也趕到了餐廳。在餐廳志愿者的幫助下,大家有序拿到各自要派送的飯盒,然后迅速離開餐廳。
記者上門為蘆淑芬老人送餐。
出發前,記者按照要求穿上了時間銀行志愿者的馬甲。由于對周圍環境不熟悉,將服務對象蘆淑芬老人的家庭住址輸入導航地圖后,記者決定驅車前往老人家中送餐。導航顯示,開車僅需要5分鐘車程。
到達蘆淑芬老人所在的小區,記者根據服務地址找到了老人的家。事前,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工作人員對記者進行了簡單培訓,敲門時一定要告訴老人你的志愿者身份。“蘆奶奶,我是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志愿者,來給您送午餐了。”記者邊敲門邊大聲喊道。很快,蘆淑芬老人為記者打開了門。
記者幫蘆淑芬老人打開保溫盒。
服務用時19分鐘,將獲0.25小時
蘆淑芬老人今年86歲,平時自己一個人居住。她熱情地將記者請進門后,就去廚房取了碗筷,將記者送上門的午飯從飯盒中倒出來。在保溫袋和保溫飯盒的雙重保溫下,倒出來的飯菜還冒著熱氣。
蘆淑芬老人告訴記者,由于自己身體還比較硬朗,平時只要天氣不錯,她中午都是步行去祥和愛心素食餐廳用餐,吃完飯后再去海邊散散步。遇到天氣不好或者臨時有事,才會需要上門送餐服務。“謝謝你們志愿者幫忙把午飯送來,每次送來飯菜都還很熱乎,對我來說特別方便。”蘆淑芬老人對記者說。
與老人閑聊了一會兒后,記者準備離開。離開前,需要點擊“結束服務”,隨后頁面會出現對服務對象的評價。除了選擇幾顆星外,還需要點擊上傳圖片,這時手機會開啟拍照模式,需要記者現場拍攝老人用餐的照片,以證明自己提供了這次志愿服務。
收到記者送上門的午餐后,蘆淑芬老人開始用餐。
操作完評價流程后,記者離開蘆淑芬老人的家。此時,訂單顯示“已完成”,服務時長為19分40秒。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運營負責人曹齊告訴記者,結束服務后,雙方進行評價。如沒有評價,5個工作日后系統自動將時間劃入志愿者賬戶。屆時,在記者的賬戶余額內,就會顯示0.25小時,還會同步記錄在志愿者的社保卡上。記者可將自身儲存的服務時間留到自己年滿60歲后使用,也可贈與他人使用。
志愿者多以低齡老人為主
當天中午,前去祥和愛心素食餐廳領取午餐進行配送的志愿者,有10余人。其中既有利用午休時間的上班族,也有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今年42歲的殷延琪就是利用午休時間做志愿服務的。殷延琪從事外貿工作,家住李滄,工作地點也在李滄。兩年前,從媒體的宣傳中,她得知祥和愛心素食餐廳為轄區老人免費提供午餐,但是缺少志愿者送餐,于是便加入了志愿者的隊伍。“當時,我的孩子已經出去留學了,我有了相對較多的空閑時間。心想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一點好事。”殷延琪說,每周五她的工作相對輕松,于是便利用周五中午的時間做志愿服務。
4月9日中午,志愿者們趕到祥和愛心素食餐廳領取午餐。
每周五11時左右,殷延琪就從李滄區開車前往市南區的祥和愛心素食餐廳,如果不堵車,路上需要用時40分鐘。到達餐廳后,一般都正好趕上飯菜出爐。送餐大約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服務結束后她再趕回公司,這樣也不耽誤下午上班。
4月9日中午,殷延琪接的是薛秀蘭老人的上門送餐服務訂單。由于已經熟門熟路,薛秀蘭開車來到老人所在小區后,一路小跑來到老人家中。“很感謝他們一直以來的照顧,每天幫我送飯,都是免費的,飯菜也很可口。”92歲的薛秀蘭對殷延琪的服務贊不絕口。
殷延琪說,她是最近才注冊使用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我覺得這種時間銀行的理念挺好的,更能夠倡導大家去幫助別人。你在做志愿服務的時候,能順便存儲自己的服務時間,等自己老了的那天還能用上,真的挺不錯。”她說,自己也會發動身邊的人去做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志愿者。
劉愛民(左)和殷延琪正在將老人的午餐進行打包。
67歲的劉愛民在沒注冊成為時間銀行的志愿者之前,就熱衷于各種志愿服務。這兩年每天中午,她都會趕到祥和愛心素食餐廳擔任志愿者,為轄區老人上門送餐。“以前志愿者少,都是我們這些退休的老人去送,幾乎每天中午我要步行送十多家,走路加上爬樓,每天都得一萬步。”劉愛民說,去年市南區試點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后,她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注冊成為了一名時間銀行的志愿者,也學會了使用APP接單。“我覺得這個時間銀行非常好,在我自己能創造價值的時候,就多為其他需要幫助的老人提供服務。等將來我行動不便的時候,也可以從時間銀行里支取時間,兌換服務。”劉愛民認為,時間銀行不但能緩解養老服務人員需求緊張的矛盾,而且能激發更多的志愿者和健康老年人加入到養老服務的行動中。
劉愛民(右)正在為老人領取午餐。
曹齊介紹,目前,低齡老人為“時間銀行”的主要志愿群體,他們年齡超過60歲,卻被許多高齡老人視為弟弟、妹妹,他們早已退休,有時間來做志愿服務,也為自己未來的養老“賺取”時間。
老人不會下單可由他人代替
據了解,截至目前,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平臺已注冊服務對象3866人,已注冊志愿者4086人。通過一年時間的探索實踐,日前,青島市民政局下發通知,決定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養老服務時間銀行。
為了讓更多的老年人受益,也讓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目前民政部門、平臺運營方以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等均在為全面推廣做準備。“我們主要分為線上推廣和線下培訓兩種模式。”曹齊介紹,線上推廣包括各種網絡平臺,線下培訓包括各街道、社區、居家養老機構、市級各大志愿者組織及社會志愿者團體。
志愿者殷延琪為老人上門送餐后,老人熱情地送其離開。
和繼云是八大關街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她的工作之一就是要上門推廣并教轄區的老年人使用時間銀行,讓老年人真正受益。但和繼云在工作中發現,這些對年輕人來說非常簡單的操作,對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卻是難事。“有些老年人沒有智能手機,用的是老年機,根本沒法下載使用APP。而有些老年人雖然有智能手機,但是操作下單對他們來說存在困難,往往你現在教會了,過會兒他們就忘記了。”和繼云說,類似情況的老人占比還比較高。針對這種情況,他們目前想到了兩種解決辦法,一是告知他們的子女,讓子女代為下單;第二種是可以讓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綁定,然后幫服務對象下單。和繼云和同事們就綁定了不少老人,按照老人的需求,代為老人下單。
和繼云說,目前來看,老人們所選擇的服務大多為上門送餐。而根據青島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平臺后臺統計,助餐也是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一項服務,其次為助急中的精神慰藉、助潔中的家務料理和清理床單被罩大件衣物的服務項目。
注冊志愿者必須無犯罪記錄
自己年紀大了,能夠有志愿者免費上門提供服務,這對很多老年人來說,是一件讓自己受益的好事,因此對時間銀行接受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在推廣中和繼云也發現,出于安全考慮,部分老人或者老人子女,對于陌生的志愿者上門服務持有顧慮。“這點我們也能理解,畢竟大多數老人都是獨居。”和繼云說,為了盡可能地保證老人的安全,他們也想了很多方法。“每位老人在第一次使用時間銀行下單前,我們都會提前先跟她溝通,告訴老人志愿者穿著什么樣的工作服,敲門敲幾聲,怎么說話,相當于定個‘暗號’。”
殷延琪也告訴記者,她在送餐的過程中,也會嚴格執行與老人之前的約定,“比如有的老人約定,中午過了幾點鐘就不開門了。”
對于安全問題,民政部門也未雨綢繆,盡可能保障服務對象和志愿者的安全。“我們下一步將與公安部門的無犯罪記錄平臺打通,凡是注冊為志愿者的人,必須無犯罪記錄。”青島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處長喬先華介紹,下一步政府還將掏錢為志愿者購買人身保險。
將吸納更多年輕志愿者加入
目前,青島市60歲以上老年人達191.6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2.91%。而根據相關預測,“十四五”期間,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5~10年后,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進入中高齡階段,養老服務將面臨更大挑戰。“時間銀行”這種互助養老模式,便可有效緩解不斷擴大的老年照料和服務壓力,緩解養老服務力量不足的矛盾。
而“時間銀行”能夠有效運轉,歸根到底仍取決于提供服務的志愿者。由于絕大多數志愿者能夠投入到志愿服務的時間相對有限,這都導致了“時間銀行”在服務供給側存在一定限制。
每天中午,由于需要送餐的老人數量較多,志愿者人手不夠的時候,祥和愛心素食餐廳負責人劉星冶也要親自上陣,開車去為轄區老人送餐。“雖然我們有很多志愿者,但是大家的時間不可能正好都能空出來,難免會遇到人手不夠,沒人接單的情況。”劉星冶說。
志愿者羅瑞濤上門為老人理發。
為了避免出現老人下單后無人接單的情況,居家養老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便作為托底進行接單。和繼云告訴記者,遇到中午送餐訂單多的時候,她和同事們就會利用午休時間接單,提供志愿服務。
擴大志愿者隊伍,尤其是多吸納年輕的志愿者,成了“時間銀行”持續發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正在對接海大、青大等駐青高校,讓更多的大學生志愿者加入到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志愿服務中來。”曹齊介紹,他們還將聯系企業員工、駐青部隊等加入“時間銀行”提供相應服務,逐步充實年輕的新生力量。
有人下單,有人搶單,才能形成有效閉環。記者從市民政局了解到,為了讓更多老年人納入服務對象,接受這種養老互助新模式,青島市在每個街道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設立銀行服務點,目前已經覆蓋了全市98個街道。
今年將與南京實現通存通兌
如果志愿者存儲的時間只能在小范圍使用,那么無疑會大大降低志愿者的積極性。喬先華介紹,今年,除了全市要實現通存通兌外,青島還將和南京的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實現通存通兌。也就是說,志愿者在青島積累的時間幣,如果將來去南京生活的話,也可以在南京兌換服務;南京的志愿者在南京積累的時間幣,來了青島之后也可以兌換服務。此外,膠東五市已經建立了養老服務聯盟,如果其他四市也建立了養老服務時間銀行,也將實現通存通兌。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從全國范圍內看,中國引入“時間銀行”的理念較晚,且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大城市展開試點,但后續這一范圍在不斷擴大,太原、杭州、南寧等地都在嘗試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模式。喬先華認為,未來的趨勢必然是全國通存通兌。
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對于健全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實現“老有所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喬先華介紹,養老服務時間銀行還將進一步擴大服務對象的范圍。“目前,時間銀行服務對象為重點空巢獨居老年人、存有時間的60周歲以上老年人。下一步,時間銀行的志愿者到青島的養老機構提供志愿服務,也將產生時間幣。”
目前,“時間銀行”的服務項目和參與人群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絕大多數志愿者存在著服務能力和專業性的限制,因此目前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只能提供五類非專業服務項目。但是,很快老年人在家也可以享受到醫護人員等專業志愿者提供的專業服務項目了。“我們下一步將會定向招募一批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志愿者,比如醫生、護士、電工等,他們都持有相關資質,能夠提供專業的志愿服務,以此實現志愿服務的專業化,豐富時間銀行的服務項目。”喬先華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志愿者 老人 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