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那位捐出兩套房的上海老人走了……
新華社上海9月8日電(記者黃安琪 王迪)8月1日,畢原鴻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享年89歲。他與妻子毛怡在上海的兩套房產及120多萬元存款在生前都捐給了公益事業(yè)。
“老人生前已將自己所居住的住宅進行了公證,贈予公益部門,后續(xù)房屋變現(xiàn)所得款項將全數(shù)用于資助貧困大學生。”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辦公室負責人鮑運剛說。
畢原鴻原在銀行工作,毛怡原是一名教師,他們養(yǎng)育過一對兒女,但兩個孩子分別于2003年和2007年因病去世。后來,毛怡也于2018年底去世,享年85歲。
“兒子在世時,他曾非常認真地說,把兩套房子捐給國家或慈善機構,建造希望小學,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有安全又寬敞的教室,安心讀書學習。”畢原鴻曾回憶說。
2007年,兒子突然離世后,老兩口主動聯(lián)系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表達了想賣房捐資助學的愿望。
不久,老人將位于上海市的一套房子賣了69萬元,老人拿出40萬元,捐贈給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請他們尋找一所合適的援建學校。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陜西省柞水縣小嶺鎮(zhèn)山區(qū)里的一所學校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墻體出現(xiàn)裂紋或傾斜的狀況,而且學校南部山體曾經滑坡,經有關部門檢查認定為危樓,但地方政府由于資金短缺,一直未翻修改造。
老人得知情況后,當即同意重建這所學校,并明確表示:“如果錢不夠,我們還可以繼續(xù)捐,一定要把這所學校改造好,給孩子們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2014年9月9日,他們想以更好的方式紀念兒子,自愿向閔行慈善基金會捐贈慈善款20萬元,設立“畢明慈善基金”。此后,兩位老人盡量節(jié)省生活花銷以充實基金。
鮑運剛和兩位老人相識十多年。“他們平時省吃儉用,經常只是買點好消化的小菜,煮點米粥,對付著就是一頓飯,省下的錢都用于資助困難學生。”鮑運剛說,平日里會計較菜買貴了的毛怡,總是對老伴念叨“要節(jié)約,給孩子們讀書”。
2014年9月14日,畢原鴻、毛怡請閔行區(qū)公證處進行上門遺囑公證,明確在他們去世后,將其在閔行區(qū)上海春城的房產(價值600萬元)、全部存款和家具電器等捐贈給閔行慈善基金會,由閔行慈善基金會進行出售和拍賣,變現(xiàn)的慈善資金全部并入“畢明慈善基金”,用于資助困難家庭的學生。
“我把兒子的心愿全部給完成了,自己也就能走得清清爽爽、滿滿足足了。”畢原鴻老人生前說。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老人 慈善 套房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