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校外培訓亂象:成因復雜治理須多措并舉
——對話錦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斌
■校外培訓治理系列談③
校外培訓亂象:成因復雜治理須多措并舉
——對話錦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斌
孩子身邊的父母
父母眼中的孩子 本報記者 賈寧 攝
本報記者 賀春蘭
在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培訓行業發展的大背景下,本刊于3月24日一版刊出報道《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錦州探索:黨委、行政、協會三力合一促健康發展》后,在教育周刊的公微號上數萬人次點擊,數千條留言。錦州市“以黨的工作為引領、以行政工作為抓手、以協會工作為橋梁”的關于民辦教育治理的“三駕馬車模式”受到廣泛關注,許多同行表態要學習錦州經驗。本期我們繼續關注這個案例,挖掘背后的故事和治理方的思考。
錦州市教育局在什么背景下考慮狠抓民辦教育黨建工作?行業協會脫鉤改革是我國走向現代治理的重要舉措,脫鉤改革后行業協會建設怎樣做到既獨立又能對事業發展有利?在當下各界高度關注校外培訓行業治理的背景下,作為離問題一線最近的探索者,他們又有怎樣的治理思考?
為此本期特別對話“三力合一”這一制度創設的主要親歷者——錦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斌。
——編者
(一)
教育在線:據我所知,民辦教育行業抓黨建是最近幾年的事兒,而你們民辦教育協會黨委早在2010年就已經成立,據說是您的提議。當時作為錦州主抓民辦教育的副局長,您為什么會想到成立民辦教育協會黨委?在什么背景下?針對什么問題?
王斌:應該說主要是問題導向。當時錦州民辦教育協會成立不久,民辦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是:城區民辦教育小、散、低、弱、亂,辦學者一盤散沙,以鄰為壑,沒有歸屬感;黨的聲音在民辦教育機構不響亮,沒人講教育方針,多數在“向錢看”。本能告訴我:民辦教育這樣散下去不行,辦學方向不明確不行,會出大問題。怎么解決?在調研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三抓:抓凝聚,抓規范,抓公辦民辦教育“權力平等”。最首要的是抓凝聚,把民辦教育機構團結起來、組織起來,讓舉辦者明白肩上有為黨育人的責任,有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義務,解決一盤散沙的問題。靠什么?要靠理想信念,靠使命責任,說到底還是要靠黨,靠黨建。當然,能找到黨建這個法寶,跟我個人經歷有些關系。我曾在市委辦公室長期從事綜合工作,深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威力,也有一些抓黨建的基本功。我堅信一點:就是黨的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我們抓民辦教育必須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民辦教育要發展不能沒有黨的引領。為此,2010年下半年,我們組成專題調研組對市直屬民辦教育機構黨組織建設情況、教職工黨員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調研發現,黨建工作在民辦教育領域非常薄弱,幾乎是空白!這更使我們警醒: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一樣承擔立德樹人的使命,一樣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如果不堅持黨管民辦教育,沒有黨的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民辦教育就有跑偏脫軌的危險。最重要的,是2010年中央加大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力度,省市委高度重視這一工作。錦州市委對推進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雙覆蓋”提出明確要求,我們當時覺得這是提升民辦教育組織水平的好機遇,抓凝聚就應該借好這股“東風”!我們提出成立協會黨委的動議后,立即得到錦州教育局黨委和市委組織部的熱情支持。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0年12月我們組建了市民辦教育協會黨委,確立了黨組織在我市民辦教育領域的領導核心地位,實現了政治上把關定向、隊伍上團結凝聚。為確保工作規范、領導有力,由我任協會黨委書記,民辦教育科長陳淑梅同志任專職副書記,同時吸納多家業內聲望較高的機構負責人任黨委委員,錦州市民辦教育黨建工作核心團隊就此形成??陀^地講,錦州能在全省率先、全國最早一批成立了市一級民辦教育協會黨委,當時我們的政治敏銳性是比較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是比較高的,工作也是很扎實的。我們對130多家辦學機構(其中97%是各類培訓機構)逐家走訪,苦口婆心講意義作動員,用了約兩個月時間,實現了黨的組織在市直屬民辦教育機構的全覆蓋。
(二)
教育在線:脫鉤改革后,民辦教育這樣的行業協會的管理和之前有沒有什么不同?脫鉤改革要求行業協會商會獨立運轉,你們這樣的黨委、行政、協會在組織上感覺交融在一起,是否影響行業協會的獨立性?
王斌:不同肯定是有的。之前是教育局機關的同志直接組織開展協會工作,帶著民辦教育機構的骨干們直接上手做,現在變成放手讓協會獨立開展工作了。2015年7月,根據上級精神,市教育局公職人員全部退出協會和協會黨委,協會黨委及協會開始獨立工作。能不能保證脫鉤后協會和協會黨委工作的質量、效率不滑坡,保證協會實現自我管理且在原有良好基礎上向前發展,這確是當時脫鉤改革后的一大課題。市教育局黨委著實動了一番腦筋。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要在民辦教育機構中培養、選樹一位辦學信譽好、業內認可度高、能力強、有奉獻精神的協會帶頭人。這很不容易。但事實證明我們選對了人,王俊良同志擔任協會會長以來兢兢業業,贏得了同行的尊重和信任。其次,是要正確處理好行政與協會和協會黨委的關系,做到脫鉤不脫管,放手不放任,指導要加強,聯系更密切。我們認為,脫鉤后,協會與行政絕不能一刀兩斷、各行其是,行政也不能放手不管,而是工作角度不同,目標保持一致,形式脫鉤感情不脫鉤;指導加強但工作不包辦代替;行政不直接參與協會工作,卻依然要做協會的堅強后盾,始終給予支持。要做到“三不三給”,即:不設限、不挑剔、不埋怨;給主意,給方法,給支持。如果協會獨立出去后同行政分庭抗禮了,或職能弱化了,或積極性減退了,那都是不成功的。事實也證明我們這個思路是對頭的。
“脫鉤”“獨立運轉”是做“分”的工作,而錦州“三駕馬車拉民辦、三力合一促發展”的做法是在做“合”的文章,乍一看,似乎有點矛盾。其實二者完全統一于民辦教育規范發展、高質量發展、長期健康發展這個大目標上,工作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分”是為了規范行業治理,明確不同組織的職責邊界,是戰術性操作,非常必要;“合”是要解決民辦教育領導力量偏弱、特別是政治領導力不強的問題,更偏于戰略層面的考慮。二者著眼點不同,但殊途同歸。
如前所述,在“脫鉤”以后,由于我們及時調整了工作思路、完善了配合機制,由時任主管副局長劉發友同志親駐協會進行面對面指導,所以“三駕馬車”模式不僅沒有削弱民辦教育協會的獨立性,相反為協會當好行業與政府間的橋梁紐帶、迅速成長成熟提供了有效支持。在保證協會自主開展工作的同時,協會緊緊依靠黨委和行政,其組織能力和工作權威性不斷增強。協會畢竟是一個社會組織,包括協會黨委,在具體開展工作時,如果完全離開行政的支持,那它的權威性會大打折扣,特別是在黨的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和大型活動組織開展等方面更顯力不從心。協會及其黨委與各民辦教育機構不是硬約束的關系;協會及其黨委班子成員有崗位、無待遇,有責任、無權力,一定程度會影響工作開展;協會的工作方向必須由行政來給,否則不排除跑偏的可能。在這一現實面前,協會及協會黨委從內心深處希望行政部門加持給力。有鑒于此,我個人覺得,現在更該關注的,不是民辦教育協會是不是獨立充分、“脫鉤”徹底的問題,而是“脫鉤”后行政指導跟沒跟得上、如何加強的問題,是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建立二者緊密聯系的問題。這樣才能抵消“脫鉤”造成的暫時困惑,讓改革的成果充分凸顯出來。
(三)
教育在線:你們的探索對全國脫鉤改革后的行業協會商會建設非常有意義。您個人對民辦教育的了解有無一個變化的過程?
王斌:還是有的。我從2006年開始分管民辦教育8年,最初覺得管住非法辦學、狠抓規范辦學就行了,很簡單。后來,才認識到民辦教育牽涉的問題遠比我們想象的復雜得多,它關聯了政府、市場、學校、家長和學生,關系到黨的領導、意識形態、就業、資本、質量、公平,還直接衍生出許多其他社會問題,諸如學生課業負擔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加大、應試教育之風有增無減等,利益攸關方很多。民辦教育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迅速崛起,為教育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但也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催生了社會關注的新焦點,教育培訓機構過多過濫、資本化逐利化嚴重、甚至破壞了教育生態。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解決這一問題作出重要指示,相信隨著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開展,這類問題必將得到有效解決。民辦教育發展有過“大躍進”的階段,現在看,應該回歸理性,客觀審視,“還原”其地位和作用,但也不能因噎廢食,支持和規范都需要。
教育在線:您個人對今天我國校外培訓業發展怎么看?對國家層面針對校外培訓規范發展的治理有什么建議?
王斌:目前教育培訓業過度市場化了,城市街道旁、學校周邊最多的就是花花綠綠的培訓機構牌子,已經成了另類風景。培訓類機構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提供了學校無法提供的多樣化資源,滿足了部分學生和家長的需求,但也確實存在亂象叢生、良莠混雜的問題。客觀地講,能夠規范辦學的民辦培訓機構還是公辦教育的一個有益補充,因為確有需求。如果因為這類教育存在問題,就一棍子打死,全面取消它,那是賭氣式的簡單化的做法,難收實效。事實上,校外培訓產生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決問題的路徑也應該是多樣化的,我們覺得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亂象應該針對陳寶生部長講的“五個重點”,本著“疏堵結合、綜合施治”的原則來進行。
一是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要硬起來。各級政府應該有頂層設計,有明確的政策導向。對于發展特長類的培訓機構,應該支持;對于學科類的,建議慎批嚴管。二是要增加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從源頭上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當前教育的主要矛盾還是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要與優質資源不均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這也是導致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迅速發展乃至無序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治本之策,雖不能立竿見影,但也必須久久為功。三是開放公辦教育資源,拓展校內課后服務,讓公辦教育資源從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發揮最大效能。不能公辦學校到點“打烊閉店”,民辦學校立即門庭若市,把學生倒逼到校外培訓機構,變“校內減負”為“校外增負”、“小成本學習”為“大投入補習”。同時要用好校內、校外兩個資源,構建好課后服務體系,變無組織、高成本、低效率補校外課為有組織、低成本、高效率校內服務。四是要利用好教育信息化成果。把各種優質資源部署到統一的教育云平臺上去,把線下良莠混雜的市場變成一個高質量的線上市場,變我們反對的“課后大班補”為學生各取所需“網上補”。可以探索線上“名師公益性輔導制度”,由學?;蚪逃姓块T統籌,對名師資源進行整合調配,為學生提供線上菜單式服務,由政府、家庭、社會分擔的方式為教師提供一些補助。五是對培訓業的治理,要多部門合力聯動。地方民辦教育機構的審批和管理多頭實施,僅靠一個教育部門解決不了問題。要厘清教育、民政、市場監管、行政審批、公安司法等部門的責任,分兵把口,共同配合,聯合執法,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從設置審批到運行監管各項工作,嚴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有些政策上的矛盾點要打通,比如,從審批上講培訓機構設置標準應當提高,但營商環境建設又要求不許抬高培訓機構的準入門檻,這就是行政管理上的政策矛盾。要出重拳整頓、關停一批存在內容超前超標、虛假宣傳、亂收費等現象的不合規機構,同時市場監管部門也要嚴格自習室、托輔班、教育咨詢公司等機構的審批與監管,避免出現校外培訓“大轉移”問題。此外,還要加大對“黑班”的打擊力度,防止校外培訓由“地上”轉移到“地下”。要積極引導校外培訓機構辦良心教育,“絕不能把良心事業辦成逐利產業?!蓖瑫r,也要引導家長和社會把對分數的關注轉移到對孩子成長的關注上,解決好孩子成長的社會土壤問題,為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教育 民辦 培訓 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