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讓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有機銜接
“教育改革發展大家談”系列⑩
本期主持:韓平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浙江省委會副主委,浙江省教育廳一級巡視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鼻嗌倌晔菄业南M?,民族的未來。青少年的成長,不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是家庭、社會、學校的事情。家庭、社會、學校都肩負著青少年的教育重任。家庭是一個人出生后的第一個生活環境,是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也自始至終地影響一個人的成長。家庭教育在教育過程中起著基礎性作用,具有長期性和持久性。學校是每個人學習基礎知識、提高智力因素的重要場所。學校教育是教育的正規形態和主導形態,是制度化的教育。社會則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延伸和發展。社會教育是使人身心和諧發展的各種社會活動,是除了學校和家庭之外的另一類教育環境。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要有機銜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共同完成教育的使命。
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有機銜接的意義
第一,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的有機銜接是保障教育方向一致性及實現教育資源整合的重要舉措。一方面,三者有機銜接,有利于整合各種教育學習形式,統一教育學習方向,這既強化學校教育的育人功能,又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和參與意識,還有利于獲得社會教育的資源,從而確保家庭、社會、學校教育在教育目標上的密切配合與協調一致,大大增加教育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構建包括家庭、社會、學校教育在內的青少年教育平臺,整合青少年教育的各種形式和資源,不僅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也加強了各類教育資源間的聯系和互動,為其在時空上的銜接提供了便利和條件。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的有機銜接是開展“三位一體”育人的必然要求。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有機銜接是我國“三位一體”的育人機制。三者通力合作,能形成一個強大的教育磁場,推動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教育的有機結合,構建一體化的育人體系,使教育工作更好地適應和滿足學生成長訴求、時代發展要求和社會進步。家庭、社會、學校三者合作共育是要建立家庭、社會、學校多方教育主體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這種合作有助于促進新型家庭、家教和家風建設,有利于孩子的成長。能促使學校加強自我管理,形成現代學校制度,促使教育更豐富、更完善。也能使社會在給孩子教育提供支撐時,社會公共機構將進一步規范化,提供更好的公共產品,不斷增強公共性和公益性。
第三,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的有機銜接是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必然選擇。黨和政府一直重視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有機銜接,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頒布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等以加強合作共育。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應當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要互相溝通,互相配合,共同開創素質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盡力健全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體系,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進?!?01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綱要》從德育、減負、評價、完善中小學管理等方面以不同形式提出學校、家庭、社會合作共育問題。2013年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對學校、家庭、社會合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對學校教育提出要求,同時提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做好校外培訓機構登記、收費、廣告、反壟斷等監管工作”“重視家庭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由此可見,黨和政府都非常關注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的有效合作,要求在全社會范圍內促進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各展所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育人的教育體系和網絡。
當前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銜接中的薄弱環節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時空的分化與功能定位的不同,導致三種教育銜接中存在內在的薄弱環節,亟須引起重視,并尋求破解之道。第一,社會隱性教育相對薄弱。與社會培訓強勢擴張相反的是,社會文化教育作為一種隱性社會教育力量,因為其主體力量分散(如社區教育、場館教育、大眾媒體、網絡空間、文化活動等)、主體職責不清、教育影響難以界定、教育成效難以觀測等問題,長期以來成為三種教育有機銜接形成合力的薄弱點。第二,缺乏持久性的銜接機制。三類教育之間缺乏持久性的對接機制。除了家校之間存在家委會、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可操作的銜接機制外,社會教育的銜接,仍停留在理念、部門規章或非規范性文件層面,缺乏法規和制度的有力支持。在實踐上,對三類教育銜接的責任主體、職責分工、銜接程序與銜接內容等操作性細則缺乏頂層設計,更談不上形成持久性的機制。第三,評價的功利性導致教育銜接失衡。在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評價指向突出了升學率和分數,使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難以按照各自的價值定位和職責進行有機的銜接,出現了相互錯位,優勢不能互補的情況。
如何實現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有機銜接?
第一,要厘清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職責邊界。首先要明確各自的責任邊界,為三者的有機銜接奠定基礎。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早期教育的重要方面,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僅有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更能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特長。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補充和發展,它具有教育內容廣泛、教育方式靈活、教育環境豐富的特點,會對孩子的素質提高產生積極的作用。學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體,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第二,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各自的優勢。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共同參與,優勢互補,真正形成育人合力,要避免學校教育家庭化、家庭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學校化的畸形現象。家庭教育要以親緣和情感為紐帶,培養孩子的倫理道德觀念、審美觀念、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社會教育要發揮機構眾多、品種豐富、時間靈活的優勢,積極引導、充分利用、規范服務,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得到良好發展。學校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體,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育和培養,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第三,要建立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協同治理機制。從理論上講,有職責邊界的系統,它在實施公共治理活動時都有一定的領域,教育也應如此。但隨著教育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公眾對教育理解的差異,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產生了一定的交叉地帶,也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現象。所以要達到育人目標,亟須家庭、學校、社會進行合作,協同治理,這也是國際教育社會化治理的發展趨勢。在當前,要思考如何構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協同治理機制。如完善三者的聯席會議制度,圍繞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的協同治理制定出強制性合作方案,使三者的有機銜接有據可依、科學合理。建立共同的發展愿景和目標,從思想和觀念上改變當前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之間的教育倫理差異的現狀,使教育目標價值的相互認同,這樣才能使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真正有機銜接。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 銜接 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