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新政策求解“卡脖子”難題

基礎元器件產業大而不強

2021年02月04日 09:55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子元器件第一大生產國,但大而不強問題依然突出。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1月29日出臺《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著力推動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實現突破。

電子元器件是支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也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電子元器件已滲透至社會經濟的每個角落,廣泛應用于智能終端、汽車電子、5G通信、物聯網以及航空航天、能源交通、軍事裝備等領域,發揮著關鍵的基礎作用。

中國已是全球電子元器件第一大生產國。2019年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整體銷售收入超過1.86萬億元,企業數量數萬家,大部分產品產銷量均居全球領先地位。

但是,我國基礎元器件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表示,這主要表現在企業整體實力偏弱、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骨干企業匱乏等方面。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產業化能力,中國企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都存在較大差距。

以被稱為“電子工業大米”的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MLCC)為例,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秘書長古群介紹,每臺iPhone手機平均使用MLCC數量超過1000只,每座通信基站使用量超過6000只,每輛新能源汽車使用量超過1萬只。但國產MLCC產品市場占有率低于4%。在5G基站領域,國產MLCC產品僅實現小批量試用,與國外差距達到10年以上。

再比如,在高端片式阻容感、射頻濾波器、高速連接器、光電子器件等方面,中國產品還難以有效滿足下游整機市場需求。這些也成為威脅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卡脖子”問題。

1月29日出臺的行動計劃則是旨在解決上述問題。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子河解釋說,計劃以重大產業發展急需、應用前景較為明朗、有望取得階段性突破的若干電子元器件產品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

例如提出到2023年,爭取在射頻濾波器、高速連接器、多層陶瓷電容器等產品領域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專利布局更加完善。

計劃明確要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通過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同時,強化應用牽引,在5G、新能源汽車關鍵領域,著力優化采購模式,倡導優質廉價,規避市場非理性行為,推動電子元器件差異化應用,以系統性創新彌補局部或單點不足。為解決電子元器件行業散而小等問題,提出應建立溝通機制,加強協同配合,適時推動產業主體集中與區域集聚等。

行動計劃還提出增強電子元器件行業關鍵材料、關鍵設備的保障能力。

楊旭東表示,將加強與電子材料行業、電子專用設備行業的溝通聯系,依托裝備首臺套、材料首批次等政策,共同促進產業生態體系建設。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電子 元器件 中國 產業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欧美国产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日本一二三区性视频 | 五月天在线亚洲 | 亚洲日本香蕉电视频 | 五月天视频网站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