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助老齡群體跨越“數字鴻溝”
——陜西省政協“老齡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小記
人民政協網陜西12月8日電(本報記者 路強 通訊員 楊舒婷)因無健康碼出行受阻,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無形中加快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進程,卻讓很多老年人更加無所適從。12月1日,陜西省政協召開“老齡社會服務體系建設”月度協商座談會,10位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民主黨派代表與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圍繞“老”問題進行了協商交流。其中,如何幫助老齡群體跨越“數字鴻溝”、讓“智慧養老”惠及更多的老年人,是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
“為提高工作效率,許多辦事服務場所都采用了智能化操作業務,如醫院網上掛號,網上購火車票、機票等。對于老人,特別是農村老人來說,很多人不會上網,誰來為他們解決網上掛號、購票或下載App掃描二維碼等操作細節服務?”省政協常委、臺盟陜西省委會副主委吳志紅坦言,當前迫切需要完善針對老年群體的智能服務,滿足他們日常出行生活需求。
吳志紅建議,通過完善政策法規,規范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關愛服務,保護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技術中的合法權益。政府部門應優化電子政務服務應用,保障老年人基本公共服務需要;智能產業應積極參與智能產品適老化改造,開發符合老年人使用特點的大屏幕、大音量智能產品和大字體、簡易化的操作系統,主動開展互聯網適老化改造,提供“關懷模式”“長輩模式”的服務應用等。車站、機場、銀行、醫院、商場等公共場所應建立“無碼綠色通道”,采取替代措施,保留現金支付及線下辦理渠道,加強現場服務人員對持有老年證的老人進行現場操作指導。
“在數字化面前,老年人經常手足無措?!睂Υ耍≌f醫藥衛生體育委員會主任龔漢江也有同感。結合調研情況,他指出,陜西省智慧養老相對滯后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適合老年人與智慧管理平臺聯系的智能終端設備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產品設計缺乏人性化,功能單一。為此,龔漢江建議,要促進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軟硬件產品關鍵技術的研發,鼓勵智能設備提供老年模式,提升康復促進輔具、健康監測產品、養老監護裝置等適老產品的智能性、實用性和安全性。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陜西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702.37萬,占人口數的18.12%,呈現出“中度”老齡化特征。西安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李健彪認為,打造智慧社區養老服務新模式正當其時。他建議整合政府、醫療機構、為老服務組織、養老服務設施、專業服務隊伍等各方力量和資源,通過“虛擬養老院”“掌上養老院”等智慧養老模式,提供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務、安全防范為主要服務內容的智能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民盟陜西省政府直屬機關基層委員會主委張紅晨表示,要運用新技術,培育“智慧+”養老新模式、新業態、新應用。應積極推動各部門對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扶持,完善多元資金投入,推動優秀產品和服務在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中的應用。加強智慧康養產品及數據服務標準研究,確立智慧康養服務規范,構建政府監管、社會監督、行業自律、市場自治的綜合監管機制。圍繞智慧康養產業發展重點,加大對高端人才等引進力度。
“應將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列為我省‘十四五’發展規劃重點產業。”省政協醫衛體委員會特聘專家、省決策咨詢委員會民生組組長石英補充道,可以在基礎較好、輻射引領強的區域率先開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示范區建設,著力培養一批省級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示范基地和企業,以龍頭企業帶動數字經濟,以智慧產品和優質服務激活老年消費市場。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服務 智慧 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