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委員講壇 名家訪談 醫學前沿 食話食說 岐黃園地 科普養生 健康產業 粉碎謠言

首頁>健康>資訊

“疫情不退,我們不撤!”

———訪“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周華

2020年11月16日 09:36  |  作者:陳晶 通訊員:韓冬野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時鐘回撥至年初。

2020年1月27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11名醫護人員隨北京市屬醫院援鄂醫療隊出征。周華是隊員之一,也是重癥醫學科的副主任。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支援的兩個多月時間里,這位具有豐富危重癥患者搶救經驗的重癥醫學人,一直在從死亡線上往回搶人。

“病毒傳染性很強,嚴密防護的醫護人員也有可能被感染;病情進展得很快,有的患者白天檢查狀況還好,晚上就喘憋得需要緊急搶救。”這是周華從醫生涯里第一次走進隔離病房,雖然已有25年重癥醫學科的臨床工作經驗,但仍然被現實的場景震驚了。

每班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里,周華要穿著防護服為近50名患者查房。長期的精神緊繃狀態下,使得周華常在半夜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看看工作群里的動態,了解哪位重癥患者做了什么搶救。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當新冠病毒侵入肺部,大量的炎性滲出物質占據了肺泡及小氣道,造成低氧血癥,患者喘不上來氣,用力呼吸導致耗氧量進一步增加,憋到口唇發紺,潛在多器官受損。”進入隔離病房后,周華和同事們一直在密切監測患者體征、準確掌握時機,在關鍵時刻利用無創呼吸機、高流量鼻塞、有創呼吸機等等設備,為患者提供氧療,緩解患者癥狀。

通過細致觀察和分析,她結合病例特點總結出了充分利用“俯臥位”改善氧飽和的方法。“多數肺部CT表現的是下肺低垂部位滲出增加,下肺通氣比上肺差一些,從合理的通氣/血流比來說,俯臥位可以改善原來低垂部位的通氣,以此改善氧和。”周華說。

但對于重癥患者,喘氣尚且費勁又何況翻身呢?病區里一個30出頭的小伙子,剛入院就帶上儲氧面罩,流量打到最大,仍然胸悶憋氣,連飯都沒法吃。“試著趴過來,變成俯臥位,如果能夠堅持,過半個小時,我再來為你測一下血氧。”在6天時間里,小伙子堅持著配合周華的治療,果然病情有所好轉,可以摘掉儲氧面罩,改用鼻導管吸氧。在周華的指導與鼓勵下,更多重癥患者以這位小伙子為標桿,開始了早期自主俯臥位治療。

“ICU里的患者,身體最難受、活動受限制、和家人分離,少有患者會對這里留下好印象。”大學畢業后,周華就進入了重癥醫學科工作,這里對絕大多數患者而言,往往意味著最后一道門,但在這樣一個“費力不討好”的科室里,她一干就是25年。“必須靠一個團隊的工作,大家緊密配合,把患者從死亡線上往回拉。”這種團結一致的戰斗力和獲勝的成就感凝結成了周華對這份工作的熱愛。

在武漢的日子,周華感動于每位清華長庚醫療隊員的樂觀、樸實,沒有抱怨,沒有嫌棄,每個人都在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天,周華收到了友誼醫院醫療組組長劉壯主任的微信,“您家的兩位護士今天下午在8樓接診插管的患者,技術熟練,腦子清楚,您帶的兵確實出色。”看到這,周華的眼睛濕潤了,她很欣慰與這樣的隊友共同戰斗。

馳援武漢的第一個周末,周華在崗位上度過了自己的生日。“特別時期,特別生日,特別祝福,特別感動。”走出隔離病房,手機上收到了來自各方的祝福,有愛人手繪的肖像和一首鼓勁的小詩,有隊員們手繪的生日蛋糕和聯名祝福信,還有北京的同事在微信群里祝福接龍……

回憶起支援武漢的那些日子,周華坦言自己當時也很想家,照顧年邁的父親和兒子的重任都落在愛人的身上。“但我站在救治一線,是作為一名重癥醫學人的責任與使命,家人的支持讓我放下包袱、蹈險逆行,后方的支援讓我堅定信心、竭力抗疫。疫情不退,我們不撤!”周華說,帶著愛參加戰“疫”,在疫情一線才會輸出更多愛。

9月,周華獲得了“北京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0月23日,由中央文明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抗疫特別人物發布活動會上,周華又獲得了“中國好醫生”抗疫特別人物稱號。

“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一名大夫。”如今,周華已重新投入到了更加忙碌的重癥一線搶救工作中。閑暇時,她會和家人在周邊的公園悠閑地散散步,和他們說說在武漢時,那些感動的時刻和難忘的故事。

編輯:何方

關鍵詞:疫情 周華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午夜乱理片 | 亚洲国产91一区二区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麻豆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步兵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