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田園風光好 游人去復還
——從旅游熱看京郊民俗業發展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是人們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寒冰”后,釋放出巨大熱情的真實寫照。眼下雖然已經進入冬季,大家旅游的熱情依然不減,紛紛到京郊放松心情。
在這波旅游熱潮中,有種旅游方式格外引人注目。它使人感受鳥語花香、微風拂面,在詩情畫意的田野中暢快呼吸,體驗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這就是近年來興起的鄉村民俗游。
據了解,北京市自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來,各區縣周邊游、京郊游、短途游迅速升溫并持續火爆。據不完全統計,中秋及國慶假期期間,精品鄉村民宿的出租率達90%。京郊民俗游再次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必將為北京鄉村振興的扎實推進再立新功。
民宿回暖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北京市把鄉村旅游業作為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和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柱。
今年“十一”前夕,隨著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逐步穩定,為助力京郊鄉村民宿復蘇,北京市政府結合本地情況,陸續出臺《關于促進鄉村民俗發展的指導意見》和《京郊精品酒店建設試點工作推進方案》等文件,首批已有12家位于門頭溝的精品民宿品牌辦齊“一照、兩證、一系統”相關手續,民宿行業也被納入了北京鄉村旅游政策性保險補貼范圍。
除此之外,北京市各區鄉鎮也相應出臺了具體的政策和措施。其中,西城區于2019年一次性出資4億元,門頭溝區將連續3年每年出資1億元,聯合成立鄉村振興綠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擔保費補貼等方式,吸引優質社會資源向門頭溝區集聚,打造精品民宿項目;懷柔區出臺《懷柔區鄉村民宿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標準,規定被旅游行業主管部門評定為銀宿級民宿、金宿級民宿的經營單位,給予獎勵支持。據悉,銀宿級民宿一次性獎勵10萬元,金宿級民宿一次性獎勵12萬元。通過政策扶持,10月京郊旅客流量不斷躍升,民宿入住率穩步向好。
這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實施,使京郊民俗游迅速回暖。據了解,目前北京鄉村民宿已有699個品牌,日接待量1.7萬人次,鄉村民宿業真正步入精品化、品牌化發展的“3.0時代”。
民宿扶持帶動增收致富
“十一”期間,北京延慶小觀頭村7個院落全部滿房,接待游客500人次,營業收入達21萬元。村民賈艷飛告訴記者,自己之前在城里上班,雖然掙得多一些,但是租房花銷也很大。2015年,聽說村里民宿招管家,她便回到了村里,經過培訓做起了管家大姐。“我現在每月能掙3000多元,純收入和以前差不多,但工作的心情不一樣了,每天和孩子老人在一起,還能呼吸新鮮空氣。”賈艷飛說。
近年來,北京郊區游越來越熱,鄉村民俗產業也漸漸火了起來,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北京市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鄉村民俗發展的政策,為京郊民宿帶來了新發展的機遇。越來越多像賈艷飛一樣的村民選擇回鄉發展,在民宿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創收致富。
長期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低收入農戶幫扶工作,2016年后,北京市把幫扶工作作為打好三大攻堅戰的一項重點任務,深入實施了“六個一批”精準幫扶措施,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進一步加大力度,由市屬國企與低收入村開展“一企一村”結對幫扶,發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成為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今年10月20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舉辦“在那里”低收入幫扶系列推介活動,推介會上,4個區的9個低收入村精品民宿現場做了宣傳推介,展示近年來低收入村的產業發展成果。
據了解,9個低收入村精品民宿已帶動200余名村民就業,還帶動了周邊果品休閑采摘和特色農產品銷售。
京郊民俗游轉型升級勢頭強勁
民俗業如何發展?是否還有發展的空間?根據木鳥民宿發布的《2020國慶出游民宿預訂數據報告》統計顯示,今年“十一”假期,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4成,市場增幅明顯。房客預訂住宿場所的選擇從酒店延伸出更豐富的場景,聚會和體驗成為房客選擇民宿的新需求,網紅民宿成為年輕人聚會和拍照的新潮流,打破了民宿只能住宿的認知局限,將新民宿的理念傳播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
由此可見,即使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擊,北京民俗游的前景依然非常光明。隨著旅游消費持續升級,客群年輕化趨勢顯現,北京民俗游已經開始在文化和創意領域率先發力,創新開發思路,主動跨界融合,尋找鄉村旅游轉型升級的新道路。
目前,北京已有7個區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3個區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累計創建了38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94個國家級和市級星級園區、274個星級民俗村,共有699家精品民宿品牌、6000余個星級民俗接待戶。
據北京市文旅局負責人介紹,在都市快節奏的忙碌中,人們愿意花上一個周末的時間,帶上家人到京郊小路、在農場采摘蔬菜、在小院里賞花品茶、享受鄉村悠閑寧靜的慢生活。在北京冬奧會的催化下,未來的北京民俗旅游會逐步在文化和創意領域深度融合,鄉村民俗游的發展將呈現更加強勁的勢頭。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民宿 鄉村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