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養老護理員數量緊平衡
上海:吸引更多專業人才進入養老護理行業“現在的養老服務真不是簡單地幫老人喂口飯、洗個腳,實際上護理是一門學問。”在市政協舉行的一場專題協商會上,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據悉,上海目前已有6.5萬名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護理員隊伍,數量上處于緊平衡狀態,但在質量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養老護理員直接決定著養老服務的質量。一位普通護理員的日常工作,除了“清潔口腔”“修剪指甲”“洗頭洗澡”“協助進食”等常規操作外,還包括“分析老人無法入睡的原因并解決”“協助老人正確使用輪椅、拐杖等助行器”以及“預防老人走失、摔傷、燙傷”等專業操作,絕不僅僅是一項“體力活”。
但由于待遇差、社會認可度低等原因,上海的護理員隊伍總量仍不夠多,人員素質也不夠高,難以滿足專業照護需求。有委員坦言,在調研養老機構后發現,養老院內的醫生、護士、護工明顯不足,且缺乏相關培訓,師資力量薄弱。一位上海養老服務企業負責人直言,以生命體征測量為例,如果護理員不懂得心率、心跳、血壓等常識,面對設備收集的數據就無法作出及時準確的判斷,但大部分護理員是“50歲以上的農村務工人員”,缺乏專業的醫學護理知識和設備操作能力。
如何吸引更多專業人才進入養老護理行業?委員們認為,可以從教育入手,設立護理專業,“畢業以后要讓他們有興趣和意愿從事護理工作,并按照職業化要求,提供晉升通道和一定的薪酬激勵增長,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可以期待的職業”。市政協委員、上海師范大學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郝勇建議,今后可以將養老服務人員數量納入養老機構的評價標準,并在養老人才的培養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在觀念上,我們要把養老人才的低端化更新為專業化。”市政協委員、上海健康醫學院院長黃鋼建議,上海可以考慮建設一所長者健康大學,不僅可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更可以為前瞻性的養老布局和政策論證提供依據。在市政協委員、上海萬里社區愛照護長者照護之家理事長丁勇看來,體制機制影響著全社會參與養老的動力,他建議,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機制,讓護理機構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回報,從而緩解服務設計和支付意愿間的矛盾。
在隊伍建設方面,近年來上海已有不少動作,包括建設養老護理實訓基地,加大培訓補貼力度等,此外,市民政局還與上海開放大學合作,開辦了全市首個“老年服務與管理”大專班,并設立養老護理員專項基金等。
今年5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九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 提高養老護理水平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2年,力爭實現養老護理員總量達到8.5萬人,100%持證上崗,其中具有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等級證書的比例達到70%以上。為提高護理員待遇,《意見》還提出引導建立護理員薪酬等級體系,設立基本工資指導標準,并定期調查發布護理員市場工資價位,引導用人單位合理確定薪酬水平。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護理 養老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