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議政瞬間 委員聊遼

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向海而興 邁向深藍

——全國政協“關于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開發”調研報道

2020年10月29日 09:56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9999

人民政協網浙江10月29日電(記者王碩)歷史反復昭示我們:向海而興,背海而衰。

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10月30日,以“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為主題的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即將召開。委員們將各抒己見,為我國揚波大海、走向深藍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為充分做好此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的準備工作,今年6月,在全國政協副主席何維率隊下,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成專題調研組,赴海南、浙江兩個海洋大省進行了深度調研。

事實上,這并不是近年首次就此問題開展調研。

2018年9月,在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率隊下,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就組織全國政協委員以“海洋資源保護開發”為主題赴山東、福建進行調研。

正值“十四五”規劃編制的關鍵時刻,為持續推進工作,本次以“協調推進”保護與開發為題,正是在上次基礎上的繼續深化。

我國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工作進展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未來又該如何推進?在調研中,這些問題的答案越發清晰———

88888

■我國海洋工作成績斐然

6月12日,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遠航而來的超大型集裝箱貨輪正停泊于此,幾十臺紅色橋吊一字排開,如鋼鐵巨人般“守護”著碼頭,繁忙地裝卸著集裝箱。

不遠處,各種顏色、整齊排列的集裝箱仿佛巨型積木,拼接出連通世界的圖景——這里是中國大陸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2019年,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1.2億噸,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2753.5萬標箱,躍居全球港口第三位。這里已與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架起貿易通道。

即便今年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但在各方努力下,到6月初,港口吞吐量已逐步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站在浙江省海港集團信息綜合平臺的巨大屏幕前,調研組更加清晰地看到無數條航線從世界各地的港口來往寧波舟山港,令人直觀地感受到港通天下、貨暢其流的生動景象。

不僅僅是港口。

隨著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立,從不產一滴油到集聚各類油氣企業6000余家,浙江正努力打造中國唯一一個以油氣全產業鏈建設為中心的高能級開放平臺。

目前,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已順利起步,三年累計實現油品交易額6525億元;國際油氣儲運基地初具規模;亞洲最大的原油碼頭之一和全國首個民營千萬噸級的液化天然氣(LNG)項目正式運營,一大批油氣重點項目正加快推進……

窺一斑而知全豹。作為海洋大省,浙江的發展是我國海洋經濟現狀的一個縮影。

據調研組了解,近年來,各沿海省份普遍把海洋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領域,把發展海洋新興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數據顯示,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6.7%。2019年,生產總值達8.94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9%;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3年上升,2019年超過17%。

總量提高,結構也在不斷優化轉型。例如,海洋捕撈與海水養殖比例已從2015年的41∶59調整為2019年的33∶67;海水淡化、海上風電裝機、海洋生物醫藥等海洋新興產業不斷取得突破;海洋旅游業年均增速達11.7%,郵輪游艇、休閑漁業等新業態不斷涌現;海洋信息、涉海金融的服務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更讓調研組欣喜的是,在海洋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海洋資源保護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調研組發現,隨著國家持續發力,長期存在的亂占岸線濕地、違法圍填海和違法向海排污行為已得到初步遏制。海洋污染情況有所改善,2019年,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穩中向好,優良(一、二類)水質海域比例達到76.6%,比2016年上升3.7個百分點。通過實施“藍色海灣”“南紅北柳”等生態工程,已累計建立各類海洋保護區270余處,整治和修復海岸線200多公里、修復濱海濕地5800多公頃。

“海洋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建設海洋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路走來,調研組對這個觀念的認識越發深刻。

“要陸海統籌、以海定陸,要把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作為剛性約束,把海洋強國建設放到國家建設全局中加以統籌。”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說出了調研組的心聲,“希望在‘十四五’這個‘大蛋糕’中,協調推進海洋的保護與開發可以列入‘十四五’的重大議題,上升為國家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書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

777777

■當發展遇到保護

驅車趕往位于舟山岱山縣魚山島的綠色石化基地,車行山間,窗外的景象就蔚為壯觀———連綿不絕的大型煉化裝置形成一座鋼鐵城市,仿佛科幻大片中的場景。

目前,這座超大型的國際石化基地已初步完成一期建設,二三期仍在推進之中,據介紹,未來這里將形成萬億級的石化產業集群……

看到火熱的建設場景,委員們在振奮的同時也有些憂心。“不僅是這里,我們調研了好幾個省市,目前地方有太多的煉化項目想上馬。”

“這么多港口,做的事相近,布局已經遠遠超過需求……”委員們交流著看法。

全國政協常委、中油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蘭云升很熟悉石油化工業的情況,“過去幾年,鋼鐵等行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去產能’;現在如果各地再盲目上馬項目,未來石化工業也會重蹈覆轍。”他認為,越是經濟發展快的地區,越要強調保護。“別光走得那么快,要有獨特性,才能可持續性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全國政協機關紀檢監察組原組長周新建也提醒,“各地大規模地建設,安全生產情況如何?管理上能不能跟得上,產業鏈下游利用情況怎么樣?會不會產能過剩?”

存在隱憂的不僅僅是單個行業。

在調研中,委員們發現,許多地方在講保護時就“一刀切”地否定對海洋資源的科學利用,哪怕一個監測預警燈塔的設立都大費周折;但講開發時,就把資源環境保護拋于腦后,“向海索地”“向海排污”等現象時有發生。

“這其實是在認識上把保護與開發割裂開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駐墨西哥原大使邱小琪認為,解決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問題,首先要樹立一個理念———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發展是為保護提供基礎和保障。“要把平衡點找好,一系列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一定要避免低層次過度開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原副校長王訓練指出,“協調發展一定要加強頂層設計,通過統籌和規劃,在政策、項目、人才、資金幫扶上‘全國一盤棋’。”

在調研中,委員們也發現了許多好的范例。

比如在集約用海上,彼時浙江沿海港口各自為政。寧波、舟山兩港,雖處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但港口的規劃、建設、營運、管理相互分割,岸線資源難以優化配置。

2015年,浙江作出了整合全省沿海港口及有關涉海涉港資源的重大

決策,設立浙江省海港集團,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海洋港口運營建設實質性一體化,把資金、技術、人才、資源不斷優化、融合、盤活,最終催生全球首個“10億噸”大港。如今還完成了省內沿海五港和義烏陸港以及有關內河港口的全面整合,創造了“1+1趦2”的整體效應。

■“大海洋”與“小產業”

除了保護與開發之間的矛盾,委員們在調研中發現,海洋經濟發展質量不高也是突出問題。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沿海省份海洋經濟差距在拉大。以2018年為例,與廣東、山東、福建海洋經濟總量在1萬至2萬億元之間不同,遼寧、河北、廣西、海南等省(區)則在3000億元左右及以下。特別是海洋資源得天獨厚的海南省,海洋經濟總量僅為1447億元,表現為典型的“大海洋、小產業”。

而且海洋產業結構并不合理。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洋漁業等傳統產業,占比高達81.8%,而各類海洋制造業占比不足20%。在海洋制造業中,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增加值占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總和的比重不足2%。

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副司長沈君向調研組介紹說,目前我國海洋產業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八有八缺”——

一是企業有不少,但缺頭部企業;二是有產品,缺品牌;三是有服務,缺品質;四是有“產業鏈條”,但缺價值(中高端缺乏);五是有集聚,缺集群;六是有技術,缺“撒手锏”;七是有花錢,但缺花在更大、更重要的事上;八是有人,但缺職業和人才。

面對這些問題,沈君建議未來要在機制、政策措施以及投入等各個層面加強協調。

以機制為例,姜大明提出,目前涉海部門極多,在管理上存在“九龍治水”的問題,因此他建議適時設立國家海洋委員會,黨中央適時召開中央海洋工作會議,對高質量建設海洋強國作出全面部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鋁業集團總經理余德輝認為,相關部門可針對我國海洋制造業比重偏低、質量不高的短板,制定海洋產業政策,優化沿海產業布局,合理規劃海洋三產比例。在支持傳統海洋制造業做優做強的同時,推動開展技術改造,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同時,利用示范工程等推動海水利用、海洋電力、海洋生物醫藥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做大、快速成長。

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原總政治部主任助理岑旭提出,要注重海洋權益維護和國際合作能力。他建議,要統籌維穩和維權兩個大局,深化藍色伙伴關系。“既要有力有效地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又要有聲有色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全面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打造海洋命運共同體。”

■向科技要動力

在舟山市岱山縣秀山島的一個海角,靜臥著一小片不太起眼的建筑。但在看不到的海面下,卻蘊藏著巨大能量。這里是由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所在地。

依靠潮汐漲落引起的海水流動,奔騰湍急的潮流穿過發電機組密集的葉片,水輪機被推著飛速旋轉,將大海的動能轉變為綠色的電能。從2016年首批1兆瓦機組順利下海發電,目前整套機組已經發電并網4年多,累計發電超過180多萬千瓦時,連續并網時間創世界紀錄。

這一技術為未來有效利用海洋能提供了嘗試路徑,也讓調研組備受鼓舞。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海洋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從“奮斗者”號萬米載人深潛器交付使用到可燃冰試采成功;從國內自主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癥藥物“甘露寡糖二酸(GV-971)”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國際空白到大洋、極地科考高密度開展,我國在多個海洋科技領域已躋身世界前列。

但在調研中,委員們也發現,總體來看,我國海洋科技綜合水平仍偏弱,依舊存在一些“卡脖子”核心技術長期受制于人的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海洋環流與波動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侯一筠委員長期從事相關研究,他指出,目前我國在海洋基礎研究領域還存在很多空白,現已開展的相關生態預警監測手段單一、準確程度不高,風險管控能力不足。“例如,缺少對海況的實時發布圖,很多地區水文參數都沒有,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研究及安全保障。”他還提醒,目前對海洋防災減災的認識不夠,“要加強防災減災意識的培養;注重海洋預報產品的開發。”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副省長張紅文曾親身經歷過相關海洋項目的研發,“有些仿真項目,建成后和想象中的不一樣,這暴露出基礎研究跟不上,監測觀測能力不足。”

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也成為制約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調研前的部委情況介紹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介紹說,青島是全國知名的“藍色硅谷”和“藍色藥庫計劃”發起城市,截至2018年,已發現新結構海洋天然產物1000余個,獲得了一批高活性抗腫瘤、抗病毒等先導化合物。但這些海洋生物醫藥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轉化率僅為8%,其中本地轉化率不足5%。

“日本等國家正對這些最新研究成果進行翻譯研究,相關技術的產業化也在不斷推進中,但中國的產業界卻對這些成果并不熟悉。長此以往,很容易重蹈日本漢方制劑反受市場追捧的‘覆轍’。”王宏擔憂地說。

“科技創新是建設海洋強國的第一動力,‘十四五’海洋要向科技要保護力、要利用力、要開發力。”岑旭說出了大家一致的看法。

委員們呼吁,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激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攻克制約高質量建設海洋強國的重點、難點和“卡脖子”技術,為建立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提供支撐。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提出,目前在扶持政策上,存在“撒芝麻”的情況。雖然各單位都有涉海科技項目的投入支持,但相對過于分散,造成嚴重的資金浪費,投入效果較低。

“建議整合資金投入,選擇關鍵領域集中力量攻關。如設立海水淡化基金,出臺金融、財政等政策措施,采取貼息、獎補等,鼓勵社會參與;要把有關部委、科學院系統、海洋院校、涉海企業的海洋科研力量整合起來,形成大協同、大融合創新格局和集團作戰優勢,推動產學研用結合。”何廣順建議。

調研雖然結束,但委員們對藍色海洋的關注不變。“希望‘十四五’期間,通過加強海洋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海洋治理效能,使海洋真正成為高質量的發展要地。”姜大明表示。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海洋 調研 全國政協 建設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无遮挡一级精品视频 |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中文免费 | 人伊香蕉久久精品 | 一本久久亚洲综合久久 | 在线网址亚洲精品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