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服務社會 創造價值
鄉村振興的“新希望”模式近日,2020中國企業社會責任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上,新希望集團首席品牌官兼黨委副書記安峰山介紹了新希望集團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以及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希望集團長期扎根農業農村對鄉村振興模式的探索。
“真正的企業社會責任是要發揮企業的核心能力去服務社會,去解決社會的問題和創造社會價值。新希望38年的創業之路,踐行的一直是這一理念。”安峰山表示,企業踐行社會責任,不僅是依靠盈利的資金來做公益或捐贈,還要發揮企業的核心能力去服務社會,才能實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可持續發展。
怎樣發揮企業的核心能力服務社會,也就成為新希望集團一直思考、探索和踐行的課題。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希望集團充分發揮核心業務優勢,通過產業主導、人才支撐、金融助力、科技引領、生態環保等配套搭建等,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探索打造鄉村振興的“新希望”模式。
“六位一體”的鄉村振興行動方案
作為農業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的核心主營業務是農牧食品,是重要的民生領域。“因此我們努力解決民生問題,既是在為企業發展謀機遇,也是在履行企業自身的社會責任,正是在發揮企業核心能力去踐行社會責任。”安峰山表示,創業之初,新希望集團就自覺承擔這種解決民生問題的社會職責,通過發揮企業核心能力來踐行這一社會職責,是新希望集團一以貫之的理念。
早在2012年前后,為破解大企業病,克服企業發展瓶頸,新希望集團就曾提出“五新”理念,即新機制、新青年、新科技、新賽道、新責任。通過引入合伙人機制、管理團隊年輕化、加大科研投入、拓展產業生態鏈等實現了新希望集團的轉型升級,也不斷豐富著新希望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
其中,產業振興是重點。在這方面,新希望集團逐步探索出全區域規劃、全產業布局、全生態發展的“三全模式”,來布局生豬養殖全產業鏈,通過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這一模式以地級市為單位,整合土地、產業、環保、扶貧等相關資源,以‘飼料、育種、育肥、屠宰、食品加工’的全產業鏈方式開展項目運營。”安峰山介紹,這一模式可以先從某個城市的產城融合綜合體項目進行試點突破,打造示范項目,落地一定規模的生豬產業化項目,配套引進包括飼料生產、屠宰加工、食品制造、中央廚房、冷鏈倉儲物流等在內的全產業鏈整體布局。
而一直以服務農業主業為戰略基點開辟新賽道的新希望集團,所開辟的產業領域也為這一全產業鏈布局模式提供了保障。“比如金融領域,我們的新網銀行、新希望金服、金科等可以為中國的農業小微企業、農場主等提供小額普惠的金融服務;科技、生態環保、鄉村文旅及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等方面,新希望集團都有相關的產業板塊保障。”安峰山介紹,新希望集團還牽頭成立了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聯盟,通過平臺優勢可以積極參與鄉村治理,結合科技優勢,助力數字化智慧鄉村的建設。
數字化升級“綠領新農民培訓計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產業扶貧是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而教育扶貧和人才扶貧則是脫貧攻堅的關鍵。
為助力鄉村人才振興,實現教育人才扶貧,新希望集團從2018年即開始實施“10萬綠領新農民培訓計劃”。截至2019年底,這一培訓計劃已完成1323場41828名新農民的線下培訓。而據安峰山介紹,今年新希望集團對“綠領新農民培訓計劃”進行了數字化升級,與農民日報社、中國農村雜志社、中國經濟網、全國農村產業發展融合聯盟、快手等共同發起“綠領公益大講堂”。至今已累計開展20余場線上課程,累計收看量將近800萬人次。“為鄉村振興培養一代新農人”,正是新希望集團這一計劃的初衷和使命。
早在1994年,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聯合其他9名企業家發起了光彩事業的倡議,提出民營企業到老、少、邊、窮地區投資設廠,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作貢獻,拉開了中國非公有制企業“光彩事業”的序幕。安峰山介紹,26年來,新希望集團已在四川、貴州、陜西、甘肅、寧夏等地投資超過50億元,建造了100余家產業扶貧工廠,幫助數以十萬計農戶穩定增收,助力脫貧。“僅在陜西省宜君縣,全縣在冊建檔的1萬余名貧困人員,其中新希望集團的產業扶貧項目帶動7000多名,近70%的貧困人員增收脫貧。”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希望 鄉村 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