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做大“蛋糕” 帶富鄉親
9月14日上午,位于上林縣巷賢鎮六聯村的大廟江生態旅游景區迎來又一批前來體驗漂流的游客。“這里水質清澈、河道兩邊綠樹成蔭,漂流已成為我們景區的金字招牌。”景區管理人員鄧超志說,這首先要歸功于周邊村民對生態環境的自覺維護。
據了解,大廟江景區在建設過程中吸納300余名當地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員工中九成以上是當地貧困戶;景區內設有特色農產品銷售商店,周邊村民種植的八角、玉米、竹筍等均可在店內對游客展銷。“我們還計劃利用景區場地開設圩日,免費讓附近群眾進來擺攤賣貨,既能提升景區的人氣、豐富旅游業態,又能幫助大家增加收入。”鄧超志說。
與大龍湖、鼓鳴寨等久負盛名的景區相比,開門迎客不到1年的大廟江屬于新開發景區,也是遵循相同的發展思路。近年來,上林縣秉承“發展成果與民共享”的理念,在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四扶一共享”旅游扶貧模式,即“扶建房”“扶就業”“扶創業”“扶養老”及“共分享”。各景區因地制宜、充分尊重群眾的自主權,以土地流轉、吸納務工、收購加工農副產品以及支持周邊群眾開設農家樂、民宿、經營副食品等多種形式,與景區所在村屯開展深度合作。景區擴大了經營范圍和影響力、群眾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回報,實現互利共贏——
提升了旅游品質。喬賢鎮恭睦村內旦莊依托當地“湖、山、莊、集體土地”等自然資源優勢,鼓勵當地村民因地制宜發展以賞花觀湖、垂釣、農家樂、休閑騎行、農耕文化體驗等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在豐富業態的同時提升了產品品質,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僅旅游業一項就為村集體增收逾30萬元。9月上旬,來自廣東、江蘇、上海等地的20多位旅行商代表應邀到該縣大廟江、鼓鳴寨、大龍湖、萬古茶園等地踩線考察,對當地旅游產品品質給予充分肯定。
傳承了傳統文化。巷賢鎮長聯村古民莊原本是“五無”(無樓房、無公路、無產業、村民無穩定收入、生活無保障)貧困村,村民長期依賴采集野生八角等維持生計,村內158棟壯族土夯房民居岌岌可危。當地政府因地制宜,引進旅游企業依托特色民居打造“鼓鳴寨”,不僅讓全莊130多戶村民住進裝修一新的“小洋樓”,也讓歷經百年風霜的房屋也得到妥善保護。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該縣龍母文化、唐文化、徐霞客文化以及“渡河公”傳說等傳統文化元素得以展示和傳承,“壯族老家”實至名歸。
保護了生態環境。風光旖旎的大龍湖備受游客青睞,但由于過去不少經營戶肆意圈占水面發展養殖業,網箱數量最多時達2300多個,嚴重危及生態安全。該縣及時將大龍湖、清水河等27條(個)重要河流和重點水庫劃為網箱禁養區,在清理網箱的同時向旅游業要效益,在當地村民心目中牢固樹立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現在,大龍湖、清水河恢復了清澈,大龍湖景區還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
和諧了社會關系。大豐鎮云里村內李莊村民以土地入股云里湖景區,該村經聯社推選代表參與景區門票管理,合作前10年每年農戶與公司按照3:7的比例進行門票分紅,當地群眾收益頗豐。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上林縣各大景區、酒店、旅游企業等累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超2600個,130余家農家樂(鄉村旅游區)輻射帶動近700戶2800多人受益。穩定的工作、豐厚的收益為當地群眾帶來更加和富足的生活,該縣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多年在全區各個縣區中名列前茅。
經過持續努力,上林縣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20.71%降到2019年底的1.17%,并于今年5月通過各級驗收,順利實現脫貧摘帽,而旅游扶貧作為其中重要一環可謂功不可沒。上林縣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縣將繼續做大旅游扶貧“蛋糕”,確保更多的群眾從旅游產業中獲益,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關鍵詞:做大“蛋糕” 帶富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