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教育·資訊 教育·聲音 教育·實踐 教育·思想 教育·人物 成長·導航

首頁>教育>聚焦

讓科技填平教育鴻溝

2020年09月02日 09:21 | 作者:張惠娟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今年年初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的大中小學師生進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在線教育實踐。這也給西部的教育信息化,特別是在線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當“互聯網+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主旋律的時代背景下,新學期的西部教育,如何抓住發展契機,實現“彎道超車”?

———編者

C20200902002-zx9

“數據畫像”中的數字鴻溝

疫情防控期間,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王素以及華中師范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王繼新先后帶領團隊針對東中西部在線學習情況做了調研。

兩個調研均對教師、學生、家長等群體進行了“畫像”。通過大量的問卷數據都發現,西部地區的家庭資本薄弱、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不足,成為制約西部地區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兩大瓶頸。

“從地域邊緣來看這次西部地區的在線教育,在所有指標上都落在全國后面,西部學生每天在線學習的時間也顯著少于中東部地區的學生,由在線教育帶來的數字鴻溝問題不可回避。”在8月23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與西北師范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坦陳,疫情下的這場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呈現出我國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所取得的成績,特別是讓西部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西部地區也呈現出一大批成功利用互聯網教學的學校和教師。但是在這一次大考中,西部地區的在線教育也暴露出不少問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朱永新就曾呼吁,在后疫情時代,教育同樣需要“新基建”。朱永新告訴記者,所謂的“新基建”既包括切實加快5G建設,從村村通走向戶戶通,同時降低網絡學習的成本和費用;也包括把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重構學習中心和學習流程———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大問題。

“本來教育信息化是填平數字鴻溝,但這次一切期間通過三四個月的檢驗,我們發現數字鴻溝不僅沒有填平,而且有拉大的趨勢。城鎮之間有差異、不同家庭之間有差異。”論壇上,來自甘肅省平涼市的政協副主席牛啟壽用親歷講述了西部基礎教育階段在這次疫情大考過程中的啟發和教訓。經過調研,他們發現平涼市95%的學生具備在線學習條件,“其余的5%不是網絡不通,而是學習終端設備太落后。”面對這些數據,他們又細致分析發現,現在農村的學生家長絕大多數都有條件使用智能手機了,“但很多家長喜歡看抖音、快手上的搞笑視頻,這幾個娛樂App一上線,智能手機的內存基本被占滿,所以就不具備讓孩子學習的條件了。”牛啟壽的一句話,描述了居家上課期間很多農村家庭的“教育畫像”。

“當下緊迫的,是要給孩子、家長灌輸一種觀念———智能手機不光是用來玩的,更重要的功能是用來學習的。”牛啟壽坦陳,這種教育觀念如果不改變,中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還會在后疫情時代繼續拉大。

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亟待提升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要求“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2018年4月,教育部啟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提升教師信息素養。

疫情下的在線教學,更凸顯了教師信息素養建設的重要性,同時也暴露出信息素養欠缺的短板。

“在線教育對教師的信息素養和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然而,西部不少中小學教師對制作教學課件、錄制教學微視頻、編制教學文檔等操作還不熟練;運用格式化工廠、繪聲繪影等軟件對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進行加工處理能力不足;手機電腦同屏的技術還沒有很好掌握;應對在線教學的技術故障等突發問題的應變能力不足等都影響在線教學正常開展。”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洪宇坦陳,疫情防控期間,師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給在線教育教師遠程監控能力、教學效果帶來挑戰。他建議充分利用高校教師資源優勢,培養更多具有較高信息化素養水平的教育專家,助力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推進;在中小學、幼兒園和培訓機構層面,根據教育信息化應用特點,重點培育遴選一批學科教學應用信息化、學校管理信息化、貼近教育業務領域的信息化專家,推動不同領域教育信息化專家跨界融合,助力教育信息化分階段有重點的服務教育事業發展。

“30多年來貼在我身上的標簽就是村小老師。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標簽變成了老教師。我曾想,我的一生就這樣平平淡淡地度過了。然而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因為第一次觸網的學習,讓我的教育人生有了全新的開始。”河南省三門峽果園鄉中心小學教師王莉莉用自身的成長故事,揭示了因信息化素養的提升而帶來的職業幸福感。疫情防控期間,在學校其他老師網絡教學經驗零基礎的情況下,52歲的她一個人承擔了3個班的教育教學任務,帶著孩子順利進行線上直播,也激發了孩子們做“主播”的熱情。幾個月下來,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成果。王莉莉坦陳,這得益于她主動向在線教學進軍的歷練。“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套課程,改變了鄉村學校的課堂形態,孩子們變得更加陽光自信了。但是,教師、家庭應對在線教學的能力,對鄉村學校來說任重道遠。”王莉莉期待更多的鄉村教師能丟掉舊觀念,主動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浪潮。

信息化,為西部地區“彎道超車”提速

當互聯網加教育背景下,西部地區的教育如何補齊均衡發展的短板?如何找到信息技術在西部教育發展的“可靠路徑”,從而阻止教育鴻溝越拉越大?

“人工智能可完全根據每個學生的基礎、弱點、強項制定不同的學習方式,指導不同的學習方法。比如,什么叫彈性勢能?我們單純地背定義,估計不久就會忘掉。但是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很容易理解,孩子們可能一輩子都忘不了。”國務院參事、中國西部教育發展論壇主席湯敏表示,教育信息化能進一步幫助解決教育供給問題、更新教育管理、賦能教師與教學,西部地區要利用好這個特別的發展契機。“現在村小教學點已經有了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條件了,但很多學校的老師還不知道利用信息化教學資源,這會造成未來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作為友成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認為,教育信息化應該公平優先,應該重點去推動那些低成本、高效率、廣覆蓋的新技術,讓這些技術能惠及到農村,惠及到貧困地區。“遴選適合的微課資源能送到鄉村學校,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信息化素養弱的教師‘有米下鍋’。”湯敏說。

“這次大規模使用了線上教學,如果在后疫情時期每一個老師能夠把線上教學跟線下教學有機融合,特別把各科的知識難點和重點拍成微電影、小視頻上傳到網上,讓一些學生反復看、認真學,這樣一來可以遏制校外培訓機構的野蠻生長,也對于交不起高價培訓費的困難學生,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大舉措,所以后疫情時代我們要重點解決線上線下有機融合問題。”牛啟壽也期待相關部門為薄弱地區多提供一批優質的微課程資源,讓農村的老師們改變“滿堂灌”的傳統授課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全國每年有60萬應屆畢業的師范生。合理整合這近百萬群體的師范生資源,能夠為解決西部地區教育的不均衡發展,薄弱學校師資短缺提供實際有效的解決方案。而教育信息技術能夠有效地解規模化的資源和個性化教育有效融合和對接的問題。”作為地方和教育部共建的重點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副校長王頂明介紹,從2000年以來,西北師范大學聚焦于西部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送教下鄉、指導培訓、微課題研究、觀課磨課等形式,不斷探索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助推農村地區教師專業能力提升。

在王頂明看來,以信息化為抓手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是非常積極有效的。“特別是在甘肅最貧困的地區,在信息化設備基本具備的情況下,利用‘互聯網+’支教的模式,為鄉村寄宿制學校和教學點小規模學校這兩類學校補上了開不齊、開不好課程的師資,解決這兩類學校師資短缺的問題。”在王頂明看來,“互聯網+”師范生支教模式,既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解決西部貧困地區師資短缺的現實問題,又能夠推動師范生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的變革,還能夠帶動貧困地區薄弱學校普通教師的專業成長,為貧困地區薄弱學校中小學生提供持續性、有質量的教學服務,常態化、可持續、高質量的實現西部教育均衡發展。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教育 信息化 教學 教師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 | 亚洲n∨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午夜国产AV中文乱码字幕 |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 | 在线视频男人的天堂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