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0年第四期
做服務基層美育的輕騎兵——以浙江美術館 “流動美術館”為例
山河新裝 / 孔仲起
黃山松石圖 / 潘天壽 壽崇德 合作
2000年前,家住溫州地區的美術愛好者,想要看上一場像樣的名家展覽,必須要坐上公共汽車,連夜奔波12個小時,來到省會杭州才能一飽眼福。這種情況,直到2004年溫州博物館新館建成才略有改善,但缺少優質展覽資源的問題仍困擾著當地,想一開眼界還是需要走出溫州。這不僅是溫州當地美術工作者和愛好者的煩惱,也是浙江全省各地區美術愛好者共同的煩惱。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2009年浙江美術館建成開館才得以改觀。
2013年底,浙江美術館正式啟動“流動美術館”項目,邁出了高端美術資源走向基層的第一步。2014年以來,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陸續收到浙江各地、市、縣美術館博物館和文化館的加入申請,千島湖藝術館、紹興博物館、麗水美術館、臺州文化館、嘉興美術館、嘉善吳鎮紀念館、平湖陸維釗書畫院、海寧錢君匋藝術研究館、浦江美術館等一大批藝術場館相繼加入,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項目在浙江大地上相繼開花。
梅石圖 / 陸儼少
明確定位,構建“黨建+美術館”新模式 進一步拓展傳播效應
浙江美術館建成開館后,除美術館的常規建設之外,如何利用自身藏品資源、整合美術展覽項目,與地、市、縣等基層美術場館建立長期展覽機制,將優質的美術資源和展覽送到基層,送到各地市民的家門口,讓他們足不出市,就可以欣賞到一流的美術作品,從而帶動全省的美術展覽建設,納入了浙江美術館建設規劃。“流動美術館”項目提上了議事日程。
項目開展之初,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就組織創作和精選館藏紅色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策劃主題展覽赴全省巡展,將美術作品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播中,不斷強化美術作品的育人功能。2017年,組織全省22家美術館開展歷時三個月的“新時代、新征程——全省美術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書法巡回展”,舉辦配套活動80場次,累計觀眾達5萬余人次。2018年,組織開展“初心與使命——浙江美術館主題教育美術作品展”,赴“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余村、中共浙江省一大會址陳列館、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嘉興等地巡回展出,共展出作品180件次,接待前往余村、平陽、南湖考察的參觀團隊200多批次,觀眾達5萬人次。
芝蘭博古 / 吳茀之
清晰理念,構建“鄉村+美術館”新模式 進一步提升美育效益
2013年11月,浙江美術館完成了首家流動美術館授牌合作單位的考察,并于同年12月31日正式授牌。2014年6月16日上午,首場流動美術館展覽——由浙江美術館和慈溪市文聯聯合主辦、陳之佛藝術館承辦的“君子之交——陳之佛致傅狷夫手札展暨《陳之佛傳》首發式”在浙江慈溪陳之佛藝術館舉行,共展出浙江美術館館藏陳之佛先生致傅狷夫手札69通共115張。此次展覽,既讓陳之佛先生家鄉的人民一睹這批珍貴的手跡,同時也使浙江美術館在發揮好流動美術館功能、深化服務全省市縣精品美術展覽項目方面取得了寶貴經驗。
2017年,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項目拓展服務理念,著眼于鄉村文化普及教育,以嘉興市嘉善縣為試點,啟動實施“美術館+鄉村美育振興計劃”,開展“鄉村美育”功能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組織專業輔導、對口幫扶活動,挖掘當地美術文化資源,在村級文化禮堂開辟“小角見大師”美術宣傳角,設立特色美育課程,弘揚鄉土文化,提升鄉風文明,讓鄉村孩子和村民也能體驗到城市里一流公共藝術課。截至目前,年均授課90節,培訓鄉鎮文化宣傳員110人次,累計參與500人次,初步建立系統的操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實現外在美(村莊美化)與內在美(心靈美化)相結合的雙重效益。該項目入選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明辦2019年“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行動計劃。目前,該項目在全省范圍內繼續圍繞“鄉村美育振興計劃”開展工作,在全省范圍內評選出100個美麗鄉村美育村(社區),積極推動優質美術資源下沉,挖掘鄉村特色美術資源,深化美麗鄉村內涵建設。
牡 丹 / 曾 宓
有序推進,構建“定制+美術館”新模式 進一步優化展陳形式
2019年12月27日,全省第23家流動美術館在舟山美術館掛牌,標志著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項目在浙江省所有的地市層級布點完成。從山地到海島,浙江省所屬的11個地市都有了流動美術館展覽的平臺,地市一級的美術流動展覽體系建立完成。從2013年到2019年,六年的時間里,流動美術館項目從無到有、從幼小到成熟,在全省11地市范圍內已經擁有26家地市縣級流動美術館合作單位,年均策劃和實施展覽20余場,惠及觀眾近20萬人,服務范圍涵蓋浙江全省地域,形成省、市、縣(區)到村鎮文化禮堂的垂直展覽系統,浙江基層的美術愛好者再不用跑到杭州,他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一流的藝術作品。
從2019年開始,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基于現有館藏資源,出臺《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管理辦法》,將流動美術館加入及展覽的申請條件和程序明晰化,制定流動美術館展覽服務清單,推動流動美術館項目合理和有序建設,提升精細化服務水平,滿足全省各地基層美術館、藝術館對精品藝術資源的需求。采取地方自主申請的服務模式,以基層需求為導向,架起需求和藏品資源間的橋梁。2019年以來,根據地方申請需求和策展要求,統籌館藏資源,定制“菜單”,先后赴舟山、淳安、浦江等多地舉辦“殷翔云藝術展”“畫頌山河——潘景友畫展”“李震堅寫生創作研究展”等地方自主申請展覽,目前已開發新展覽項目5個,展覽服務菜單達15個。
富春即景 / 童中
與時俱進,構建“云+美術館”新模式?進一步拓寬發展空間
2020年,針對新冠疫情影響,浙江美術館流動美術館積極探索文化惠民新方式,推出了“云+美術館”的發展理念,一手抓基層美術館的實體展覽,一手積極整合傳播資源開拓流動美術館線上云講堂,將優質的展覽通過互聯網推向全國觀眾。目前,已經與海寧錢君匋藝術研究館、東陽市美術館共同實施了“畫隱—浙江美術館館藏朱豹卿作品展”、與湖州市美術館、溫州市美術館共同推出“李震堅寫生創作展”、與衢州柯城美術館共同實施“春風又綠——當代浙江國畫名家作品展”等線上展覽服務,使這些展覽不僅惠及浙江當地藝術愛好者,也通過互聯網惠及全國的藝術觀眾。
(作者系浙江美術館館員)
焦裕祿之憂 / 張紹城
坡?豬 / 尉曉榕
責任編輯:張月霞
文章來源:《畫界》2020年7月第4期
編輯:畫界-邢志敏
關鍵詞:美術館 浙江 展覽 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