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大趙村的“彩虹”表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梁瑩瑩
黃色代表光伏扶貧,紫色代表公益崗位,藍色代表技能培訓,紅色代表到戶增收,黑色代表醫療救助……范縣王樓鎮大趙村村委會墻上的一張“彩虹”表,全村79戶貧困戶、16項幫扶措施等情況,一目了然。
“張書記,今年光伏發電項目的補貼到賬了,正好給孩子買了個學習機!”7月22日,透過張永偉的手機,記者聽到電話另一頭激動的聲音。
一邊聊,張永偉一邊看著墻上的“彩虹”表,欣慰地笑著。
張永偉是駐村第一書記,2016年剛來時,大趙村還是王樓鎮的深度貧困村。
為了直觀了解村里貧困戶的具體情況,他便制作了一張“彩虹”表,村里貧困戶的家庭情況、致貧原因、脫貧年份、享受政策及幫扶措施,全都列得清清楚楚。
“目前全村覆蓋最廣的幫扶項目就是‘光伏扶貧’。”張永偉指了指表中大片的黃色圖標說。
“從2017年開始,村里建設光伏發電350千瓦,又安排了72個公益崗位,帶動76戶貧困戶實現增收。”張永偉介紹,“剛才給我打電話的王玉環就是村里的保潔員。”
王玉環患尿毒癥已有6年,每年治療費用要七八萬元,經過報銷,還有1萬多元的“缺口”需要自己填。孩子上學也需要錢,全家只有丈夫在外打工的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自從有了公益崗位,王玉環就負責打掃自己家門前的區域,村里有需要保潔的活動,她也會參與勞動。“這活兒不累還方便,能領2000多塊的工資,俺已經心滿意足了,靠自己的雙手掙來的錢,用起來更有幸福感。”
現在,光伏發電項目不僅是大趙村的“原生態”名片,更成為貧困戶一張張不斷積攢財富的“陽光存折”。“晴天的時候,我就渾身有勁兒,光伏發電讓我們的‘腰包’都鼓了起來。”王玉環高興地說。
解決因病致貧有辦法,村里的青壯勞力如何脫貧“摘帽”?
這就得說起“脫貧明星”張臣銳。2016年正值村里投資100.8萬元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張永偉看張臣銳勤勞能干,便鼓勵他報名承包大棚。
但空有力氣,卻無技術,咋辦?“技能培訓”救了急。
“當時缺啥就給補啥,村里免費送我們去清豐縣、山東學習種植技術,包吃包住還給補貼。”張臣銳掏出手機給記者看他技能考試的試卷,栽培、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知識全都包含在內。
“考試合格了才能上手,有技術,咱啥也不怕。”他信心滿滿。
昔日貧困戶靠一技之長成為致富帶頭人。4年下來,張臣銳每年收入都有10萬元,不僅自己脫了貧,更幫助村里100多名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赤橙黃綠青靛紫……如今,“彩虹”表中的大部分人“幫扶措施”欄內已經被貼得滿滿當當,最少的也享受到四項扶持政策,每戶貧困戶都在“彩虹”的環繞下奔赴好日子。
“希望還可以為大家多爭取到一些政策,謀取更多福祉。”說著,張永偉對著表又開始琢磨了起來。
采訪手記
一張“彩虹”表鋪就脫貧路,全村貧困戶從79戶減少到3戶,每走一步都要下繡花功夫。
不同的致貧原因,不同的幫扶措施,因病致貧謀福利,缺技術致貧搞培訓,大趙村以集體經濟為突破口,產業扶貧為把手,貫徹落實“點穴式”幫扶,堅持幫到“點”扶到“根”。
從“我要脫貧”到“我會脫貧”,村里源源不斷的“造血式”幫扶,大大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彩虹”表里內容越填越豐富,家家戶戶生產生活現“彩虹”,扶貧工作有聲有色、成效顯著。
鄉村名片
大趙村位于范縣王樓鎮東北4公里處,曾是深度貧困村,全村人口333戶1159人,耕地1787.8畝。2016年,經精準識別,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294人。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該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24個蔬菜大棚、35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落地生根,成為貧困戶增收的“錢袋子”。2019年9月,大趙村實現脫貧“摘帽”。
關鍵詞:大趙村的“彩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