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穩鏈和強鏈的“廣東經驗”
———廣東各級政協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是廣東的立省之本、強省之基。同時,作為對外貿易大省,廣東又是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參與度高達30%。在中美貿易摩擦和國際疫情蔓延的雙重沖擊下,廣東“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穩鏈: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6月28日,廣東省政協首次以現場+直播的方式舉辦“國是學堂”,邀請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作“疫情沖擊后的全球產業鏈重組趨勢與中國應對策略”專題講座。
近幾個月以來,“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頻頻出現在廣東省政協的討論桌上、調研報告中。在廣東省政協今年的14個協商議題中,就有9個與“雙統籌”相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思想在6月18日舉行的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上,引起與會者共鳴。
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珺指出,在全球經濟深度衰退下,促進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是確保企業“活下去”的有效途徑。但不顧成本、不惜代價地穩外貿是不可持續的。不能持續有效地擴內需,國內市場的巨大優勢釋放不出來,穩住經濟基本盤、把握發展主動權就無從談起。只有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才能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在奔赴各市調研并問卷調查3000多家不同行業、規模的外貿企業后,廣東省政協在《關于“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切實促進我省外貿企業穩定健康發展”的調研報告》中建議,以內外貿一體化為突破口,加快形成廣東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政府制定專項政策給予補貼,加大信貸和融資支持;二是打通內銷與外銷分割的體制障礙,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的制度建設;三是統籌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進程。這些建議得到了省長馬興瑞的高度肯定。
制造業是佛山發展的根與魂,每年的市兩會都格外關注制造業轉型升級。今年,市政協委員紛紛聚焦如何扎實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推動佛山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轉變。
“佛山作為制造業大市,制造業有深厚的基礎,產業配套較為齊全,這是佛山的優勢。”佛山市政協委員吳成平表示,近年來,佛山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制造,讓全市制造實力更上一個新臺階。佛山企業想要更進一步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和市場,最關鍵的是持續提升自我研發能力和制造實力。
疫情發生后,直播帶貨大熱,廣東眾多企業紛紛觸網直播,著力促消費、擴內需。如佛山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開展了近20場大大小小的直播。該公司董事、佛山市政協委員張旗康表示,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深挖國內市場的消費潛力,在國內形成生產端到消費終端的市場循環大有可為,而直播帶貨就是很好的方式。
“互聯網+”數字經濟無疑加快了互聯網與各產業的嵌套、融合,重塑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生態。而數字經濟的背后離不開“新基建”的強力支撐。全國政協委員劉偉表示,在如今的信息時代,以人工智能、軌道交通、5G為代表的新基建能力將極大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高技術領域的飛躍和超越。隨著我國新基建、新技術的不斷提升,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會更加增強。
強鏈:補齊科技創新短板
“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猶在耳邊。制造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提升其在產業價值鏈的地位。在全球生產分工體系價值鏈中,廣東制造的方向愈發清晰:中高端。
5月20日,廣東省發布了《關于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瞄準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產業等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立足廣東實際,謀劃高起點、穩中求進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顯而易見,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群,是廣東穩增長的基礎。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則是著重于“新”,為廣東注入新的發展動力。《意見》也提出,廣東將著重解決“缺芯少核”問題,保持芯片設計領先地位,補齊芯片制造短板。
“廣州必須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在全國‘一盤棋’中下好‘先手棋’,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率先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作出應有貢獻。”廣州市政協迅速行動起來,在5月開展了關于加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補齊產業鏈短板的調研。調研組建議,從強化源頭創新、龍頭扶持、應用示范、人才集聚、制度供給和問題導向等方面入手,加速“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政協全會經濟聯組會上的講話讓我們深受啟發,企業發展方向更清晰了。”從北京回到廣州后,全國政協委員胡德兆牽頭聯系了一批廣州龍頭企業,研究組建了廣州市智慧機電創新聯盟,推進廣州本土機電產業強鏈補鏈、創新發展,并提出“以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為牽引,以龍頭及骨干企業為主體,打造機電全產業鏈解決方案,實現智慧機電全產業鏈一體化創新發展新格局,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建議。
這一建議得到了廣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7月10日,市政協召開協商會,與會者對推進廣州本土機電產業強鏈補鏈、創新發展進一步形成共識。
廣州市政協委員王錦榮表示,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產業鏈上下游聯盟,制訂共擔互助機制,突破強鏈健鏈“隱癥”,優化產業生態體系。
誠然,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塑離不開企業的作用。“鏈主”企業則是撬動供應鏈的支點。在7月6日的粵政協“委員會客室”值班時,省政協委員林至穎也就“后疫情時期,企業如何應對供應鏈重構”的有關問題與網友互動。他表示,企業應該把握重點的戰略產業發展方向,加入鏈條,爭做“鏈主”,不斷提升企業的能力,同時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和增長點。
政府、企業合力攻堅克難,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有顯著優勢,又有明確目標;既有動力引擎,又有掌舵把向,必將推動廣東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駛向“快車道”,為全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珍貴的“廣東經驗”。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廣東 企業 發展 強鏈 制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