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廣西: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
本報記者/廖慶凌 徐順東 諶貽照采寫 通訊員/蘇航 曹龍 任上騰 記者/廖慶凌執筆
“我們蓮花村到今年已種植黃臘李1600多畝,苞谷李800多畝,村民人均收入從以前不到2000元,到現在已經超過6000元,李果產業成了我們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近日,南丹縣城關鎮蓮花村委副主任韋全吉說。
幾年前,城關鎮蓮花村被認定為貧困村,各類農業產業基礎設施薄弱,并屬于低丘陵地帶,當地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掙錢,干一天就有一天的收入,沒活干就沒有收入,不僅十分辛苦,收入不多也不穩定。“發展產業才是根本之策、長久之計?!贝甯刹亢蛷V大村民達成了共識,決定利用各家各戶閑置的山地種植水果。今年蓮花村21戶種植李果收入均超過1萬元,其中3戶為貧困戶,最多的一戶收入達10萬元,苞谷李和黃臘李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致富果”。
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河池市精心實施“十大百萬”扶貧產業工程,增強“造血”功能。各縣區從“十大百萬”產業中選出5個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還可自主選擇其他2個作為全縣扶貧支柱產業,構建縣級“5+2”特色產業全覆蓋的格局。這一布局既保障了“十大百萬”產業規模化,又保持各縣產業發展的靈活性。
“南丹黃臘李、苞谷李品質好,價格高,發展空間大,是河池市重點發展的‘十大百萬’產業之一的‘三特’水果?!焙映厥懈笔虚L李鳳云說,“‘十大百萬’產業已成為河池貧困群眾穩定的、持續的增收來源?!?/p>
河池市扶貧產業發展,是全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廣西探索構建了“縣有扶貧支柱產業,村有扶貧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致富產業”的扶貧產業體系,目前全區發展有縣級“5+2”特色產業的貧困戶占有發展能力貧困戶總數的92%以上,
貧困村“3+1”特色產業覆蓋了96%以上的有發展能力貧困戶;在全區已脫貧的450萬人中,有426萬人通過產業幫扶,發展產業實現增收脫貧,占脫貧人口的94.67%。通過推進產業扶貧,一批扶貧產業已成長為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優勢特色產業;全區糖料蔗產量占全國的六成以上,桑蠶繭產量占全國的一半,多種農林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位。
千畝良田,風吹桑浪……在凌云縣“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產業核心區平懷村,一片普通的桑園在引入景觀創意和現代化生產經營管理之下,不僅實現了農田高質高產,還成為當地別致的旅游觀光景點。
“我們平懷村有桑園8600畝,316戶從事桑蠶產業,去年戶均養蠶收入5.17萬元。現在對桑樹品種進行改良后,桑園除了養蠶還能賣桑葚,一年每畝同比增收約4500元。”凌云縣下甲鎮平懷村黨支部書記郁再儉說,“蠶桑+果?!?、“桑枝+食用菌”、“農業+旅游”的發展模式帶來可觀收益,更堅定了平懷村脫貧奔小康的信心。為了把鞏固提升精準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凌云縣以下甲鎮平懷村為核心,打造連片的萬畝桑蠶現代農業產業,構建“桑葉桑蠶-桑葚鮮采-桑果制酒-桑枝育菌-蠶繭制絲-桑園造景”的桑產業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現代產業模式。
“這種帶貧機制在全區已經全面推廣?!弊灾螀^脫貧攻堅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廣西以創建產業示范園區為平臺,積極引進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經營模式,采取直接幫扶、訂單生產、土地流轉、股份合作、務工就業等形式,直接帶動了36.48萬戶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目前全區5379個貧困村中有5370個貧困村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或產業示范基地(園)覆蓋,基本實現“一村一新型經營主體”或“一村一產業示范基地(園)”。
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平善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繼存,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一個未成年的小孩,不便外出務工,只能在家務農,生活比較困難,被識別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來,他到該縣的茶業公司就業,主要工作是管護茶葉基地,一家人就業,全家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就業是民生之本、脫貧之要。近年來,我區在城鄉各地扶貧產業鏈上建立了一大批“扶貧車間”,為大量貧困群眾創造就業機會,通過就近就業增收脫貧。
關鍵詞:抓住產業扶貧牛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