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北京流調記錄:密接者如何找到?核酸檢測多久出結果?
密接者是如何找到的?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多久出結果?獨家記錄北京流調24小時
6月27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4例、疑似病例1例、無癥狀感染者3例。新增確診病例中,豐臺區10例、大興區4例。6月11日以來,北京新增病例累計超過300例。
從6月25日晚開始的24小時里,《新聞調查》兵分多路,對豐臺區、大興區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進行了記錄。
宋新是大興區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員,自6月11日以來,她和單位的百余名同事一起連軸轉地加班工作,夜里比白天還忙碌。
當晚,宋新接到任務,大興區人民醫院剛剛檢測出一名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發熱患者,宋新和同事薛涵、潘峰組成小分隊,要以最快的速度對這名患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宋新:既然是傳染病它不會是憑空來的,它一定要有傳染源,它到底是從哪兒來的?我們要把這個傳染源給它找出來,而且要把這個傳染源控制住,避免它再傳染給更多的人。只要有一點可疑,我們就像對待確診病例一樣的積極應對。寧愿我們的工作做了之后是白做,但是也是要保證傳染病不能擴散下去。
流行病學調查是與病毒賽跑的工作,宋新和同事們早一點兒摸清患者的行動軌跡,就能早一點兒阻斷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6月11日以來的這兩周,宋新平均每天三次、每次三個小時以上的頻率穿著防護服在盛夏的六月里工作,相比白天的悶熱難耐,夜里還要稍好一些。
宋新:因為現在您是初篩陽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您應該配合我們進行流調,您有法律義務,不能瞞報謊報,要如實的給我們提供信息好吧?
患者:明白。
這名病人是前一天開始腹瀉,25日早上9點開始發燒。他也說不清自己是在什么情況下被什么人或環境所感染,這就需要流調員在他14天的活動軌跡中,尋找到感染源的蛛絲馬跡。
流調員 薛涵:因為發病前4天有傳染性,也就是說發病前4天這個病人所接觸的人,是接下來的14天,傾向于重點保護的一個人群。
如果以一個病人為圓心劃分人群范圍,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是每一次流行病學調查關注的重點,找到他們、分類管理,才能有效阻斷病毒人傳人鏈條,正是疫情防控的重點。
普通人要回憶出來前14天去過哪兒、和誰接觸過、通過什么方式接觸的、周圍有多少人很困難。流調人員會通過被調查人的微信支付記錄等信息進行提示。
宋新:警察處罰你交罰款了嗎?
患者:交了。
宋新:幾名交警?
患者:一名。
宋新:一名交警攔下,是吧?
患者:對,旁邊還有一名大爺。
宋新:替您打抱不平?
患者:大爺上來問怎么回事啥的,就那種。
宋新:看熱鬧的,是嗎?不認識嗎?
患者:不認識。
接觸了但不認識,這樣的人往往是流行病學調查中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尋找并加以管理的人群。如何尋找這位看熱鬧的大爺?宋新的同事、疫情線索追蹤組的成員們將根據這些初步線索,繼續完善流調追蹤工作。
怎么摸排追蹤呢?追蹤組組長張勇介紹,以一個人晚上9點到10點在某個飯店吃飯為例,只要知道是哪個飯店,聯動機制的各個部門就會通過人像識別、掃碼交易記錄等找到線索頭,然后一步步往下捋,最終把密接者給找出來。
要完成一份完整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與病人進行訪談是最基礎的第一步。一個人14天的軌跡還原,往往要經歷三四個小時的時間。
這天晚上,宋新和同事的流調訪談進行了三個多小時,走出病房時,時間已經到了凌晨一點半。因為不能把帶進隔離病房的紙張帶出去,宋新和同事要用手機拍下記錄,回到辦公室后再錄入電腦形成報告。
截至凌晨1點半,宋新她們的工作完成了30%,還有70%必須在當天夜里完成。
宋新:說是在24小時之內完成,但是我們等不到。因為現在病例也很多、很急,我們耽誤一分鐘就有可能多一個密切接觸者在外邊傳染給更多的人,所以我們要及時形成報告,把密切接觸者控制起來,然后再進一步的追他的傳染源到底是誰。
這一夜,在宋新外出做流調的同時,還有17個工作小分隊奔走在大興區的不同地方,進行著流調訪談、樣本采集、環境消殺的工作。
這天晚上,陳達廷和同事們接到的任務是從一家小超市里采集樣本,因為一名已經確診的患者還未找到感染源,從形成初步的流調報告來看,這家超市是他頻繁出入和購物的場所,目前超市已停止營業。
陳達廷和同事們從超市冰箱把手、電子秤、收銀臺等高危位置取樣20余份,試圖尋找到病毒傳播的路徑。
就在陳達廷剛剛采樣的小超市200米外,消殺組的同事正對另一家已經完成樣本采集工作的蔬果超市進行消毒殺菌。而在燈火通明的大興區疾控中心辦公樓里,疫情防控的其他小組也在與時間賽跑,分秒必爭。
大興區疾控中心副主任 甘亞弟:我們的人可以24小時連軸不睡覺,只要有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們工作的重點是始終不變的,要提高或者保障我們流行病調查工作的質量,給政府提供完整的詳細的病人活動信息,為后續的防控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
胡遠蓮,豐臺區疾控中心流行病學調查組成員,下午1點,她接到了新的流調任務。
20分鐘后,三人組成的流調小組準時出發。此次流調的對象,是正在進行醫學觀察的病例。與豐臺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院長對接時,流調組得到了關于病例的最新消息。
部分流調對象剛剛確診,即將轉院,這意味著在這里調查時間緊迫。
即將進入污染區,流調員必須進行嚴格防護。在門外等待時,胡遠蓮的眼鏡已經開始起霧模糊了。
在跟病房醫生進行人員確認后,胡遠蓮和同事首先對即將轉院的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胡遠蓮:您是新發地(市場)的商戶嗎?
患者:對
胡遠蓮::您是在地下一層?
患者:地下一層。
胡遠蓮:賣什么的?
患者:水產。
由于此前得到的手機號碼有誤,因此流調組對這名患者的現場流調相對詳細,內容涉及所賣海鮮類型、家人和密切接觸者情況、家庭房屋構造、核酸檢測情況、在隔離點的隔離狀況、轉運期間所戴口罩類型等。
小組的另一名流調員也在同時進行流調工作。
對這名流調對象,流調員主要調查了健康狀況、核酸檢測過程,以及在隔離點的隔離狀況等。此次的流調對象是新發地市場的經營者,疫情發生后,他們先是在隔離點集中隔離,此后被轉到豐臺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接受醫學觀察和進一步檢測。
下午3點半,在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流行病學調查后,同時開展工作的兩個小組基本完成了現場流調。
現場流調結束了,胡遠蓮和同事匆忙趕回豐臺區疾控中心,他們要還繼續補充調查,并將今天的流調內容形成初步的流調報告。
在流調組趕往疾控中心的同一時間,另一組人馬也要準備出發了
豐臺區疾控中心消毒科科長 黃儒婷:我們一般是先拿到一個流調報告,看一下病例活動的場所,然后判斷一下哪些地方是咱們需要消殺的一個疫源地,然后再對這個疫源地進行一個終末消毒。
消殺隊員今天要前往的,是曾發生聚集性疫情的新發地“老鄭州燴面館”餐廳的工作人員家里。到了現場,已經有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在等著他們了。
豐臺區疾控中心消毒科科長 黃儒婷:現場消殺,首先要解決的是入門的問題。一般病人都已經到醫院了,然后他的家庭密接者也已經轉到了集中隔離點,所以家里沒有人。我們要請居委會或者是街道來幫助協調拿到鑰匙,讓我們能夠進門開展消毒工作。
謝俊卿,豐臺區疾控中心信息統計科科長,她負責兩個與流調工作前后銜接的小組:疫情監測組和密接組。
謝俊卿所負責的疫情監測組是流調工作的起點,他們對病例進行監測、核實、統計后,交給流調組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流調組梳理出密切接觸者信息,交回密接組負責對接。
豐臺區疾控中心流調組組長 楊霄星:判定密切接觸者是從確診病例發病時間往前推4天,從那個節點開始,他接觸到的人,在近距離接觸一米之內沒有有效防護的,這判成密切接觸者,這個時間點是非常關鍵的。
按照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密切接觸者都需要進行集中隔離。
為對隔離點進行管理,豐臺區衛健委成立了隔離點專班,專班由11人組成。楊秀泉是隔離點專班的負責人。
隔離點專班的主要任務是負責隔離點的數據統計、健康監測、消殺指導和督導檢查等工作。
豐臺區隔離點專班負責人 楊秀泉:我們11個人頂了20多人干,因為工作時間應該在16個小時以上。我們更多的工作實際上是服務隔離點,目前30多個隔離點應該有140名醫務人員,每個隔離點需要面臨300、500人情緒化的一個波動的影響。還要給他們送飯,還經常會給他們打掃衛生,還要解答他們所有問題,實際上他們壓力更大。
晚上10點,13個人的檢驗科半數留守,豐臺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董曉根和大家一起在等待后半夜的核酸檢測任務。
檢測科實驗室外的走廊,不斷有核酸樣本被送到這里。
送到疾控中心檢測科的樣本大多來自重點人群、密切接觸者、高度懷疑病例、以及政府要求緊急檢測核酸的人群或環境。
豐臺區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 董曉根: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搶速度,有些著急的樣本,可能小批量的就是做幾個。我那個機器一次能做90多個我為了6個,也得轉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
按照董曉根的說法,檢測科采取“白天沖速度,夜里沖檢測量”的策略。晚上10點后,在沒有應急檢測時,將送檢樣本大批量檢測。
豐臺區疾控中心檢測科有4臺核酸檢測設備,董曉根說,這能夠滿足目前樣本的檢測量。但是由于提取核酸的環節必須人工操作,人員“連軸轉”的情況依然要維持一段時間。
凌晨4點,董曉根科長來到實驗室外。檢測人員快要從實驗室出來了,他要確定一下健康狀況……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流調 檢測 工作 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