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我這有30多個寶,生態園能不紅火嘛!
江蘇一村支書發展生態農業助30余名老人脫貧
人民政協網徐州6月26日電“這葡萄又大又甜,太可口了,今年農民兄弟又豐收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二學生范蘇東,趁著端午假期特地來到江蘇豐縣鳳城街道海子崖生態自摘園體驗生活,看到有很多游客前來采摘,不禁感慨道。
圖為豐縣鳳城街道海子崖生態自摘園里的大葡萄
又到夏至時節,海子崖生態自摘園里一串串的葡萄羞答答地掩映在綠葉之后,散發出一派豐收的氣息。生態園打理得井井有條,這得用多少好勞力啊?可讓范蘇東驚訝的是,滿園基本上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很難招到青壯年。
“社區里照顧我們幾個老頭子,不愁吃、不愁穿,咱們不能老閑著,得發揮余熱,把活干好。”今年76歲的劉召明老人是海子崖社區劉老家組的建檔立卡戶,年齡大了找不到工作,又不想麻煩孩子,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一直在生態園里工作。他說,自己所做的工作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8小時,主要是剪枝、鋤草、施肥等農活,干起來也不累。
圖為游客在海子崖生態自摘園里采摘大葡萄
劉召明老人算了一筆賬,來生態園工作前,一直靠自家一畝多地生活,主要是種小麥和玉米,除掉種子、化肥等一年到頭根本攢不下錢。現在每天工作50元,一年都可以拿到近2萬元工資,除了日常的生活花費外,還會剩下一些錢。“現在的生活感覺很滿意,關鍵有人嘮嗑,自己心里也不孤獨,還能學到技術。”
在海子崖社區里,像劉召明一樣的老人還有30多位,都是社區里建檔立卡戶的老人,海子崖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連明的帶領下完成了脫貧任務。回想起當初建生態園的經歷,李連明感慨萬千。2013年,江蘇省實行土地增減掛鉤政策,閆莊村和海子崖村響應號召成立了海子崖社區,村民們搬進了新家,還通過土地流轉節約了300多畝土地。老百姓居住環境改善了,但怎么讓集體收入增加,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圖為海子崖社區黨總支書記李連明在自摘園里采摘葡萄
“當時看了很多地方,我們最終商議發展觀光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當年底,李連明自掏腰包和群眾代表、老黨員、退休老教師一起去江蘇沭陽、山東菏澤等地參觀學習。回來之后,考慮到海子崖社區離城區很近,又擁有地理優勢,大家就定了發展生態采摘園的想法。
“每畝土地流轉費用以千斤小麥加千斤玉米的價格補償給村民,讓群眾真正獲得收益,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李連明說,在搬遷新社區后,又出現了很多富余勞動力。考慮到社區里有很多年齡大的老人,就把他們組織起來,一起為社區的生態自摘園做貢獻。
圖為游客在海子崖生態自摘園里采摘大葡萄
海子崖生態自摘園里80%以上的管理人員都是老年人,老年人找不到工作,年齡大又干不了重活,孩子都在外打工,很少回來。生態自摘園不僅解決了老人們的收入問題,還能夠讓他們有一個交流談心的地方。李連明說,“我們這兒年輕管理員都60多歲,一般都超過70歲,他們身體都非常棒,工作也很簡單,只要累了就讓他們休息。”
經過近7年的發展,現在的海子崖生態自摘園,一年到頭都有葡萄、櫻桃、草莓、西瓜等新鮮水果供游客采摘。“現在正是葡萄旺盛的季節,品種有早霞玫瑰、晨香、夏黑,共有6個大棚,每個大棚收益在6萬元左右,每年可以為社區增加36萬元集體經濟收入。” 李連明高興地介紹說。
圖為社區里的工人在生態園里修剪葡萄枝
要致富,得選對路。村民們都說,海子崖社區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的路子是選對了,2019年度,海子崖生態自摘園線上銷售收入300余萬元,已經成為當地一張靚麗的新名片,村支書帶著30多位老人脫貧致富的故事也在當地傳為佳話。正如李連明所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這有30多個寶,生態園能不紅火嘛!”(文/閆春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生態 海子 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