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生態中國>要聞 要聞

耕育康養:把長壽時代轉化為康養時代的鑰匙

2020年06月24日 16:41 | 來源:中國生態產業網
分享到: 

近年來,隨著對中醫藥產業的重視,促進了新興藥物的不斷創新及先進醫療技術的普及應用,使得心腦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逐漸從致死性的疾病變成可控的慢性病,人類的預期壽命得到持續延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已從物質轉向品質,生命健康的問題備受重視。對健康、養老、養生、醫療、保健等康養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迅速增長。健康觀念不僅包括疾病防治和身體物理機能方面的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思想健康。人們希望通過醫療服務、營養膳食、康體休閑、旅游度假等形式達到治療、防衰、強體、養心等各種健康目標。

微信圖片_20200624164538

目前,世界正在進入長壽時代,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壽命延長促使人們近期的預期壽命每10年會增長2-3歲,不久的未來,可以實現人生百歲不是夢。2016年,英國倫敦商學院兩位教授出版了《百歲人生:長壽時代的生活和工作》書中提出,低死亡率和科技進步將帶來人們平均壽命的增長。隨著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人民在較長的生命周期內學習、生產、生活的方式發生巨大轉變,經濟和社會價值也隨之整體轉變,長壽經濟變得更為普遍,健康養老、文化養老、智慧養老成為經濟和社會的核心之一。

一.“耕育康養”歷史與發展

自古以來,我們的先輩就一直關注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養生問題,"養生"最早見于《莊子·養生主》,所謂"生",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黃帝內經》提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古人注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英國學者李約瑟曾說:在世界文化當中,唯獨中國人的養生學是其他民族所沒有的。養生的意義,實際上就是要我們把觀念從看重"人的病"轉變為看重"病的人"。也就是我們學會管理自己的身體和健康。發展健康產業不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而且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可謂一舉多得、利國利民。

“耕育康養”是依托耕育田園和耕育農業基地,通過中醫農業、三生農業、有機質農業與耕育農法生態種養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結合耕育文化與耕育文明理念,為嬰幼兒青少年兒童至老年群體提供康養服務。耕育康養是個大體系、大系統。主題是通過“耕三生農文餐旅”手段,達到“育天人身心養康”目的。

微信圖片_20200624164558

二.人類進入長壽時代與健康時代

1.世界正在步入長壽時代

人類的進化歷經百萬年。在石器時代,人類平均壽命僅有20多歲;到農業文明時代,提升到40歲左右。近100年來,進入工業文明后,人類的平均壽命快速增長。生產率的提高使營養的改善成為可能,帶來最廣泛的壽命延長。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和現代醫學的發展,推動人類壽命持續提升。長壽時代,人們最需要的是健康。人人希望享有保健,這將促進大健康產業的極大發展。為人們提供健康生活解決方案,是大健康產業最大的商機,也將推動社會進入健康時代。

18世紀中期開始的工業革命,打破了農業社會資源對承載人口能力的限制,世界人口進入大規模增長。20世紀90年代起“積極老齡化”提上日程,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開始倡導“健康老齡化”,老齡人口增長開始被看作是科技、營養、醫療、健康護理、公共衛生等多方面的進步,人們普遍認為該問題“機遇與挑戰并存”。

“長壽時代”包括長壽、健康、養老、養生、長壽經濟等主題。長壽時代影響了生產、需求、就業、增長、社會公平等多方面。聯合國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顯示,2019年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達到72.6歲,比1990年提升8.4歲,預計2050年全球平均預期壽命有望達到77.1歲。與許多歐美國家相比,東亞國家的老齡人口增長速度更快。其中中國的人均期望壽命在增加,老齡人口增長速度不斷加快,人口年齡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2. 長壽時代將促使健康產業發展

在長壽時代,人類的預期壽命獲得延長,同時也面臨著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健康挑戰。我們壽命在不斷增加的同時,但生存質量則不一定提高,越是長壽,帶病生存越將成為普遍現象。健康成為更為迫切的需求,且這種需求將更加多樣化和長期化,成為健康產業成長的強勁動力,健康時代隨之來臨。

在長壽時代,隨著人體的衰老,不可避免地出現相關健康問題,帶病生存成為常態,健康將成為每一個人的第一要素。長壽時代將促使健康產業結構升級,將促進大健康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健康產業的醫藥工業、健康服務發展,推動社會進入康養時代。

三.長壽時代促進康養產業發展

康養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涵蓋養老、養生、醫療、社保、文化、體育、旅游以及信息等諸多業態,滲透到食品、醫藥、教育、旅游以及醫療設備制造等領域,關聯城市建設、生態環境、民風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以及社會安全等部門。康養產業是一種多元化的產業,針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經濟狀況和不同健康狀況,可有旅游養老、養生養老、居家養老等形式。

健康素養是國民素質的重要標志。提升健康素養,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一個人的健康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涵養培育的。提升健康素養,知識是基礎,信念是動力,行動是目標。

11

四.長壽時代推動長壽經濟發展

康養服務的對象不僅僅是老年人和亞健康群體,從孕幼到青少年各個年齡階層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康養需求。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在這個體系里找到特定位置。社會各個群體都有必要納入康養覆蓋的范圍。擴展到了醫療、保健、旅游、體育、文創、金融、科技等諸多領域。依據群體劃分,可以分為中老年康養、婦孕嬰幼康養和青少年康養三個階段層次。

1. 長壽時代推動長壽經濟發展

長壽經濟是老齡人口推動的所有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據資料分析,人均醫療費用和年齡密切相關。長壽時代的帶病生存使得人們與健康相關的費用支出增加。醫療技術進步、經濟發展、人口老齡化等共同導致醫療衛生支出不斷加大。

當我們把長壽時代視作一種社會形態,健康和經濟這兩個核心要素相互作用,有望形成長壽經濟。這種經濟模式,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世界經濟模式的主流。老年人通過不斷變化的需求推動大量新產品和服務需求,形成全新的長壽經濟。長壽經濟蘊含巨大的商業機會,由于新時代的老年人在平均意義上比上一代更為富裕,且更多受過高等教育,其財富水平和支出方式持續演進,習慣于創新驅動的市場。

2.長壽時代促進生態時代發展

世界正在快速變老,人類社會在長壽時代,人口年齡結構將逐步形成新均衡,為了使得漫長的長壽生涯可以更加有質量,個體投入在健康上的費用將劇增,龐大的健康需求將促進健康產業的發展和健康產業結構的變化;長壽時代必將帶來健康時代和康養時代。

長壽時代、健康時代、康養時代是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長壽時代也是生態時代。生態是長壽時代的產業體系,能夠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由于長壽時代人口年齡結構柱狀特征,各年齡段人口分布均勻,這會帶來市場集中度的下降和市場需求的分散化。生態化的組織系統能夠基于客戶多樣化的需求,面對市場變化,既能夠不斷推陳出新,又能夠提供集成式服務,極大提升組織的市場競爭力。

五.長壽時代轉變為康養時代的措施

1.生態食材養生

以“田園牧歌”為主題,以飲食、歌舞、民俗文化等因素為支撐,利用有機質農業理念養殖牛羊等牲畜,打造具有科普教育、歌舞欣賞、美食體驗、文化傳承等功能的農莊風情。

依托耕育農業、有機質農業、耕育農法,參與適度農事勞作,達到適度體驗性和參與性目的。目前,農業不僅僅是種植和養殖,農業還提供加工原料,還是從田間地頭直達消費者餐桌的供應鏈,在第三產業領域,要拓展和延伸出農業的多功能性,從農業的休閑、科普、觀光、生態文化功能中挖掘農業的深層次價值。

2.耕育農莊養生

以“耕育農莊”為主題,以耕育文化為底蘊,以農業產業為基礎,利用中醫農業技術,發展生態農業,重點生產生態食材農產品,實現農業、科教、旅游觀光等多重效益。設置市民農園、親子菜園、果蔬采摘等休閑體驗項目,打造都市休閑養生園。

耕育農莊是傳統農業的提升,將傳統的產業相融合,以健康為宗旨,以田園為載體,以科學養生方法為指導的新業態。康養農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到開發農村康養產業項目。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生態種養等產業,打造鄉村生態產業鏈。城鄉居民消費拓展升級趨勢,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深入發掘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

3.中醫農業養生

以中草藥種植為基礎,以中醫農業為理念,以當地養生文化為特色,設置養生餐飲、中醫理療等養生項目體驗,打造中藥養生品牌。

藥食同源,是東方食養的一大特色。因此美食養生可以說是健康旅游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健康食品的開發,可以與休閑農業相結合,通過發展生態種植業與養殖業,開發適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態健康食品,同時結合生態觀光、農事體驗、食品加工體驗、餐飲制作體驗等活動,推動健康食品產業鏈的綜合發展。依托中醫藥產業園產業優勢,采取“中醫養生+旅游”形式,打造融中醫藥文化、康復理療、養生保健體驗于一體的健康旅游基地。打通整個康養產業鏈。

4. 耕育文化養生

以人、自然、文化三位一體為核心理念,實現產業、文化、自然的和諧統一,給傳統農業再添新色。在傳統農家樂的基礎上,核心突出林地花卉、生態文化,游客置身其中,不但可以享受到鄉村原生態的吃喝住,而且可以體驗環境優美、五彩繽紛的人間仙境。以“生態養生”為主題,以品牌培育為目標,調整農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從耕作、播種、施肥、灌溉、除草到收獲、農產品加工,全過程采用耕育農法模式,打造生態農產品養生品牌。

5.生態餐飲養生。

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和生活觀念的轉變,人們將回歸到“治未病”的傳統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上,能吃飽已不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吃的好、吃的健康、營養等成為人們的一種追求。這也說明了對于健康養生正在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新目標。也衍生出許多新興的養生養老的產業和行業。

古語 “養生之道,莫先于食。”提到養生,就一定會想到飲食。養生農產品就是五谷雜糧,在鄉村農民都是吃自家種的應季節的糧食和蔬菜,這就是養生之道。游客來到鄉村田園中,住農家院落,吃農家飯菜,吃五谷雜糧,吃應季節蔬菜,品當地飲食特色,在一行一食中,達到養生目的。

生態餐飲依托耕育食德、美食地標,根據季節,注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不同養生之法,堅持“生態餐飲、不時不食”的理念;提供的綠色、生態食材構建的養生食品。

6.耕育康旅養生

依托耕育旅游、文旅地標戰略,以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為中心,利用鄉村的特色資源,以健康產業為核心理念和驅動,集鄉村生活、健康、旅游、養老養生、教育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結合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游、文化休閑、體育運動、素質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鄉村經濟及產業模式。

依托生態原產地和生態食材種植基地的優勢,打造藥材康養產業模式;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環境,打造生態康養產業模式;依托獨特的溫泉資源,打造溫泉康養產業模式;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打造森林康養產業模式,此外,還有依托海洋資源、湖泊資源、高山資源、海島資源、峽谷資源。田園資源等優勢,打造海洋康養、湖泊康養、高山康養、海島康養、峽谷康養、田園康養等康養產業模式。

7.田園養心養生

中醫認為,由于氣與神的寄存,人體才有了生命。人體形骸如果沒有了氣、神,就是沒有了生命的軀體單獨存在。人們從身體、心靈到精神等各個層面都需要健康養護。生命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其中有許多相互制約,相互輔佐的因素,才能形成系統。形、氣、神,即人體和生命。因此,養心康養以耕育田園為背景,提供心理咨詢、文化影視、休閑度假等對人心理層面產生影響的產品或服務。養神即是對人的思想、信仰、價值觀念等精神層面的養護,旨在保證個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和心理健康。所以,氣與神是生命的根本。氣,相當于本能信息系統;神,相當于意識信息系統。軀體與生命的關系,應該說是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形是氣之基,氣是神之基。養心即是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和養護,使康養消費者獲得心情放松、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體驗。

(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孫建供稿)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的州日产国码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 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