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身體容易長“結節”該怎么辦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及各單位定期職工體檢的普及,被CT提示有肺結節,B超提示有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等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人擔心結節會不會轉變成癌,又該如何消除呢?
中醫如何認識“結節”
首先,目前由于CT、B超等設備的精度和分辨率的大幅提高,以前所不能見的小結節灶得以顯現,這是造成此類人群增多的一個重要因素。其次,當今生活、學習、工作的快節奏,也是容易引起各臟腑間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而結節只是這些臟腑間不平衡的一種表現而已。
民眾中具有些中醫知識的人會認為結節是愛生氣引發肝氣郁結所致,一旦肝氣郁結,人就容易形成“結節體質”,這只說對了一部分。中醫認為,結節的形成主要與氣結、痰凝、血瘀有關,其中氣結與肝的關系最密切。而肝主疏泄,即肝氣具有疏展、升發的生理功能,就是說肝氣的疏泄直接關系到人體氣機的升降與調暢。
《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曰:“肝,在志為怒,怒傷肝。”怒是生氣的外在表現,生氣的外在表現形式因人而不同,外向、性子急的人往往表現為怒,內向、性子緩的人往往表現為生悶氣,因此愛生氣之人是會傷肝的,生悶氣之人更容易引起肝氣郁結。若肝氣郁結,氣機不暢,是可以出現結節的;若僅僅是氣結,那出現的結節往往忽大忽小,變化不定,不容易成形,臨床表現為每次檢查報告顯示的結節大小、位置都不一樣,或結節時有時無。只有當肝氣郁結進一步發展,損及脾氣,脾胃運化失司,出現痰凝;或母病及子(肝為心之母),損及心氣,血行不利甚至出現血瘀時,結節才會成形,固定一處。所以,結節的形成大多以氣結為先,痰凝血瘀在后。
飲食調理要多做減法
筆者曾在門診遇到一位年齡四十的李女性,家有二孩,平素常煩躁、焦慮、發怒。近3年來雙側乳房因出現結節增大先后兩次手術,術后病理診斷第一次是右乳纖維腺瘤、第二次是左乳腺導管擴張伴鈣鹽沉積,期間B超檢查還發現雙側甲狀腺結節、子宮小肌瘤。她在網上查閱了一些相關資料,了解到海帶、芋艿等能消結節,因為患有甲狀腺結節,對食用海帶有顧慮,故選擇了每天晚餐時堅持進食4~5個水煮熟芋艿。連續食用兩個月后,她出現了腹部脹氣,大便次數增加且不成形,體重也有所增長。
其實,案例中反映出李女士的兩個認知誤區。第一,芋艿雖有散結作用,但富含淀粉、偏堿性,過量食用會中和胃酸,不利于消化,尤其是晚上(現在有娃的上班族晚餐比較豐富,進餐量也相對多些),日久則出現腹脹、大便不成形;而且過量食用芋艿,其中的淀粉會轉化為脂肪,不但體重會增加,體內痰濕也會加重。第二,伴有甲狀腺結節的人只要甲狀腺功能不亢進,是可以食用海帶的。中醫認為,海帶屬于藥食同源之品,原本就具有軟堅散結作用,廣泛用于治療甲狀腺疾病,在治療甲狀腺疾病的古方“四海舒郁丸”中就包含海帶,而且也是其中的主要藥物。
通過上面的案例,我們要明確以下幾點:1.體質的形成和改善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急于求成。一種食物吃過量或一件事做過頭都會帶來負面影響,我們平時常吃的赤豆、薏米、裙帶菜、黑木耳、海帶、海藻、橘子等均具有消散結節作用,可以順應季節輪換著吃,但不可過度,對于量的把控因人而異,不可拘泥于具體數值。隨著年齡、體重、身高、工作和學習強度乃至季節變化,起居和飲食都應隨之變化。2. 如今物質極大豐富,很多人的飲食總體上是過量或過偏的,所以當反向調節,多做減法,葷素合理搭配的基礎上,總量要少,少辛辣、少油膩、少寒涼。此外,體質的改善不能只關注吃這一方面,也要注意調節衣、住、行等。
疏肝理氣謹記這五點
從調暢氣機這個源頭來說,要抓住疏肝理氣這個關鍵點。那么,疏肝理氣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首先,學會自我調暢心情,懂得及時釋放不良情緒,遇事生氣時要適當發出來,也可找與此事不相干的同事或親人、知心朋友交談疏解,也可先放下此事,找一些平時喜歡的節目娛樂一下,但切忌過度飲酒或暴飲暴食。
其次,保證足夠的睡眠,尤其避免熬夜。我們的身體就像機器一樣,各臟腑器官也需要定時休息和養護,深眠后周身陽氣才可入營血。臥則血歸于肝,肝臟得養,其疏展、生發功能才可正常發揮,丑時(凌晨1點到3點)為肝經當令,養肝正當時,因此最晚子時就應入睡,才能順應晝夜陽氣消長的自然規律。
第三,不建議臨睡前吃夜宵,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這會造成入睡后營血歸于脾胃,使肝失于血之濡養,影響次日肝功能的正常發揮,日久還會出現肝氣郁結。
第四,入睡前不宜進行激烈活動,或看情節緊張、恐怖的影視及書籍,以免造成心血澎湃,難以入眠;子盜母氣,血不養肝,日久也會出現肝氣郁結。
第五,對于平素容易激動、生氣之人,可以選用玫瑰花、枸杞子、麥冬、玳玳花等泡水代茶飲,可疏肝理氣、柔養肝臟。
若出現肺、甲狀腺、乳腺或其他臟腑固定不消之結節,并有增多、增大的趨勢者,應當及時前往醫院相關專科進行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編輯:劉暢
關鍵詞:結節 肝氣 甲狀腺 郁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