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生態中國>要聞 要聞
“全球中醫農業立體化種養基地”落戶成都
近日,為促進農牧業全產業鏈、價值鏈轉型升級要求,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lDO)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章力建博士一行應邀考察了成都天府新區和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并就籌建“全球中醫農業立體化種養示范基地"相關事項與當地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負責人進行了磋商,并達成共識。
一.組建全球中醫農業立體化種養基地領導小組
據悉,該基地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一級研究員印遇龍院士,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章力建研究員,聯合國工發組織(UNlDO)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主席孫建教授,UNlDO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韋學明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張建華等相關專家組成專家顧問團隊。聯合國工發組織(UNlDO)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沼氣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都天府新區統籌城鄉局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四川焱黃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單位負責人共同組成項目籌建領導小組。
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簡稱成都中心)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與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以及農業農村部批復建設的“成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支點,肩負著科技創新、產業孵化、人才培養與國際交流,以及服務全川、輻射西南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歷史重任。
二."全球中醫農業立體化種養示范基地″建設優勢
“全球中醫農業立體化種養生產示范基地”項目依托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利用西部地區耕育文化、三生保育基礎,把基地建成《空中有蜜蜂+地上有果園+林下有草禽+地下有蚯蚓》耕育田園景色?;I建選擇的"示范基地″建設條件優越,將具備以下優勢和建設條件:
1.項目區生態環境良好;
2.按"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思維設計項目方案;
3.選目前在生產實踐中表現好的"中醫農業投入品″作為農藥、獸藥、肥料、飼料和生長調節劑;
4.優化和延長產業鏈、形成效益好和結構合理的產業集群;
5.生產有利于亞健康人群提高免疫力的“食藥同源”或“功能性農產品”,并形成當地優勢“食藥同源農產品”品牌;
6.建立"互聯網”+各地(有關大城市)"中醫農業產品體驗店"銷售渠道;
7.形成集林牧結合、高效種植、特色養殖、深度加工為一體,兼具創業創新、科普休閑、科技孵化等功能,一、二、三產業融合,產業鏈條完整的"中醫農業種養立體化生產示范基地"等。
三.“全球中醫農業立體化種養基地”目標任務
“全球中醫農業立體化種養生產示范基地”依托中醫農業團體標準建設生態食材生產與供應鏈系統,推動項目區的社會經濟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為“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下一步要配套完成的三大任務是:
1.構建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2.生產食藥同源、功能性農產品;
3.恢復、提升道地生態中藥材、中草藥藥性。
在成都中心參觀學習期間,科學家們就“中醫原理技術方法農業應用(中醫農業)”和“設施農業、光配方”及“厭氧微生物在農業生產中應用”融合研發等當前世界農業前沿創新課題進行了探討,并達成研發合作共識。
中國農科院后勤局原局長盧玉明,中國農科院沼氣研究所所長王登山研究員,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楊其長研究員、副所長胡永松研究員、副所長段成立博士,中國農科院資劃所覃志豪研究員和四川焱黃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軍、總經理兼首席法律顧問向成友等參加調研考察和座談。
四.成都天府新區生態發展理念
成都天府新區努力建設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預計到2022年,公園城市形態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對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作用初步顯現。
五.全國中醫農業基地建設發展狀況
2020年1月11日,全國首屆“中醫農業”與農產品加工論壇在河南省駐馬店舉行。論壇上,全球中醫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已經確定在西部地區(重慶萬州、酒泉市)、中部地區(安徽潁東新河灣、河南駐馬店市、山西曲沃)、東北地區(四平市)、南部地區(上海、麗水、余姚)、東部地區(青島平度市)建設“全球中醫農業(耕育田園)創新基地”。
六.“中醫農業”團體標準是成都種養基地建設依據
“中醫農業”利用中醫的系統觀、整體觀、辯證觀研究農業問題。2018年3月,由中國農科院產地環境中心與中咨國業工程規劃中心等單位共同起草的中醫農業團體標準正式發布,標準涵蓋耕育田園理念和內容。該標準由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指導,建立了以中國農科院原副院長章力建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張建華、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執行主席孫建3人,共同組建了中國農業“三建客(劍)”為主的“中醫農業團體標準團隊”。并集中了國內一批耕育農法、生態食材、生態原產地專家張智、莫冬、陳小梅、時理想、楊超、尹新洪、張立強、陳天佑、蔣明明、劉長江、王穎等參加。該團體標準是建立在2012年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評定通則、工作導則(含林下經濟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吸收了生態原產地國內外產品評定經驗和成果。2019年8月18日,依據中醫農業團體標準評定的中醫農業耕育田園產品正式參展長春農博會,完成了中醫農業耕育田園從研發到標準、產品加工、產品銷售的產業鏈。此后“中醫農業”產業基地發展迅速,在國內外產生了重要影響。
(聯合國工發組織全球科技創新專家委員會章力建、孫建、韋學明、莫冬供稿)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