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各地給返鄉農民工創造上崗機會:打工家門口 就業村里頭

2020年06月10日 16:03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核心閱讀

各地各部門為穩定農民工就業,采取了各種措施。通過開展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工就業面,并積極引導當地企業吸收用工,幫助農民工就近就業;以工代賑,為困難群眾提供工作崗位,確保滯留在家的農民工穩定增收;新建試點項目,開辟增收新思路,帶動當地農民工實現穩定就業致富。

離家近了

工資漲了

春節過后,一些中小微企業復工緩慢,這可急壞了王海山妻子。“怎么辦啊?我家老王還等著進京上班呢!”

王海山是一名“跨省份務工者”:單位是北京一家小型紙箱廠,家在河北香河縣安平鎮二街村。平時吃住、上班都在北京,一個多星期才回一次家。

原來總盼著能放假,可這次假期一長,王海山待不住了。等單位的信兒,等來了“企業不景氣、復不了工”的消息。“他們說企業遭遇困難,讓我短期內先不用去了”。

雖已過不惑之年,可王海山并沒有什么像樣的硬本領,原來多是做做零活打打雜,這下又得重新找工作,“想想都頭疼”。

不過一個月后,事情悄悄有了變化。聽說縣里要搞免費求職技能培訓,王海山一下子來了精神。一會兒在視頻課程里跟著老師學新知識,一會兒做課后作業,線上答題,鞏固技能要點,忙得不亦樂乎。

王海山報的是電工班。早些年,他就對修理小家電這類技能很感興趣,“這次趕上機會,正好往深里頭學學!”

不到兩個月時間,王海山在電工班學成畢業了。說來也巧,正趕上香河當地一家石材城物業公司招技工,其中一項便是電工。

面試進展挺順利。5月23日,石材城物業公司辦公室,王海山興沖沖地辦理了入職手續。全新的工作開始了!

現在,王海山成了技術工人,成了“王師傅”,工資也從原來的兩三千元升到4000多元。

“就近就業,不賴!工資漲了,媳婦高興;離家近了,老母親高興,方便照顧。她們高興了,我還有啥不高興的呢?”王海山說。

為保障務工者就業,香河縣積極引導當地企業吸收用工,及時發布就業信息,同時依托4所培訓機構,開展電工、焊工、育嬰員、茶藝師等免費線上技能培訓,目前注冊學員超過900人,正幫助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在當地就近找到新飯碗。

政府幫助我

心里踏實了

松林村的封閉管理還沒解除,村里的以工代賑建設項目就已提前復工。在江西宜春高安市黃沙崗鎮松林村六合山水塘改造項目工地上,泥瓦工黃斌林正忙著砌筑擋土墻。

“干了70多天,賺了萬把塊錢。政府幫助我,日子過得去,挺知足。”黃斌林邊嘮邊干,手上的活一刻沒停。55歲的老黃,家中只有兩畝薄田,多年前的一場車禍,左腿落下殘疾,由此他成了松林村的低保戶。干不了重活,只能靠外出打零工,勉強維系生活。

疫情期間,老黃出不了門,收入一下子沒了著落。加上有糖尿病,每天得打胰島素,是筆不小的開支。眼瞅著票子只出不進,口袋越來越癟,老黃急得直撓頭,血糖也高了。

“來這干吧!村里改造水塘,是省里的以工代賑項目,每天工資150元。”村支書游小建主動找上門,黃斌林聽后便扶著桌子站了起來,連聲答應。但老黃心里也有顧慮,支支吾吾地說:“我腿腳不利索,省里的工程要求肯定高,能行嗎?”游書記拍著黃斌林的肩膀,讓他盡管放心。

原來,六合山水塘改造是2019年度江西省預算內基建投資的以工代賑專項工程,通過勞務報酬提高困難群眾工資性收入,累計可提供崗位1600多個工日。疫情發生后,市里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在建的以工代賑項目優先復工,并加大對貧困戶、低保戶等困難群眾的招工用工力度,確保滯留在家的農民工穩定增收。

3月初,黃斌林就到工地上班了,比自己在外打工的兒子復工都早。考慮到老黃身體不好,項目部安排他做了體力消耗相對較小的泥瓦工。工地在家門口,就業在村里頭,不僅疫情防控有保障,春耕也一點兒沒耽誤,還方便照顧77歲的老母親,黃斌林心里踏實了不少。更令他歡喜的是,水塘改造完成后,能灌溉下游近百畝耕地,家家戶戶都受益。

如今,項目已完成超過80%的工程量,計劃趕在夏汛來臨時竣工投入使用。為保障黃斌林持續就業增收,村里擬聘請他擔任水塘管護員,每月工資300元。老黃感激地說:“政府投錢給老百姓修塘,還想盡辦法幫我們打工掙錢,啥都替我們想到了,真是太好了!”

今年,宜春市新增2020年度省預算內基建投資的以工代賑專項工程7個,囊括自來水管網、公路硬化、農田灌溉等項目,將帶動就業4000余人。

咋也沒想到

遺憾補上了

“你別看這新栽的葡萄苗沒幾片葉子,今年就能掛果,3年后就能完全長成呢。”在剛剛建成的冷棚里,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丁家房鎮大蛇山村村民常世平,正小心翼翼地給剛剛栽下的葡萄苗澆水。冷棚是定時定點要打開通風的大棚。年過五旬的他,種了大半輩子莊稼,除了種點苞米,收入全靠在外打工。“30多年前,我也種過葡萄,葡萄收成多少,全看天氣和運氣,就是因為沒錢蓋這能遮風擋雨、溫度適宜的大棚。咋也沒想到,遺憾補上了,真要感謝政府的這個項目!”

老常所說的這個項目,正是法庫縣在丁家房鎮試點的葡萄小鎮產業提升項目。由于特殊的位置和氣候,丁家房鎮的葡萄種植在當地小有名氣,可因為種植分散,品牌效益不高,農民增收困難。“為了提升葡萄產業,我們依靠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進行公司化運營,以葡萄冷棚入股,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作價入股合作開展經營。”法庫縣副縣長趙永碩告訴記者。

“我把自己名下的兩畝多地拿出來作為股份,一畝地算1000元,要往外租,也就是能有個三四百的收入,要是自己種玉米,除去種子、化肥、農藥,不算人工,光景好也就能剩下500塊。”坐在田埂上,老常跟記者算起細賬。“此外,一個棚我要購買5000塊左右的葡萄苗,近千元的膜下灌溉設備,這都算我的股份。”

“我們在村里劃出特定地塊作為項目用地,原有土地經營權是農戶的不改變,以原有土地作價計股,在葡萄小鎮的產業園區內,農戶可以根據自己意愿選擇確權確股開展合作經營,即產業區內打亂原有土地歸屬的條框,在承認農戶土地經營權的基礎上,由產業園區統一調配使用,不愿意參與合作經營的農戶可以把園區土地讓出來,在園區外得到相應土地。而一個冷棚的建設費在3萬元左右,使用年限是8年,附屬設施如外層塑料薄膜等易損設施,后期由農戶承擔,因此,村集體的股份是逐漸遞減的。”大蛇山村村支書趙廣武說。

“就算今年剛種下,這一個冷棚也能產葡萄5000斤左右,三年后就能達到1萬斤,按照市場平均行情,就能有近5萬塊的收入。刨去村集體占股后的收入,也能超過我在外打工的毛收入了,在家門口守著老人孩子就能賺這些錢,以后也不用出遠門干活了。”老常笑著說。

“合作社實行種苗購買、技術培訓、宣傳銷售一體化,由于項目剛開始,我們粗略算了一下,農戶的土地、葡萄苗木、架材、管護、水電費、膜下灌溉設施等費用入股,第一年的股份至少是30%。然后逐漸遞增,最后按股分紅,這樣就可以壯大村集體經濟,不僅可以擴大投資,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也可以用這些錢來增加村屯道路、健身廣場、垃圾整治等方面的投資。”

現如今,在大蛇山村已經建成葡萄冷棚300多個,全村超過1/3的村民都加入其中。全縣則建設5000畝冷棚,帶動4500多人在家門口就能安穩就業,實現穩定增收,發家致富。

關鍵詞:各地給返鄉農民工創造上崗機會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自拍一区首页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 天天在线视频精品分类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 亚洲性视频日韩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