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把直播帶貨視作了解市場的一面鏡子
“今天店鋪新上了櫻桃果酒、青稞等特色農產品,滋補身體、綠色健康。”詳實的講解、熱情的介紹,這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扶貧干部張飛,正在由萬順叫車、快手、每日一淘等互聯網平臺與當地聯合搭建的直播系統上,推銷本地特色農產品。(6月3日 人民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官員走進直播間,幫助農村群眾銷售滯銷的農特產品,在他們的賣力推銷下,農村群眾的農產品由滯銷變為暢銷,農產品暢銷,農村群眾收入增加,這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而讓不少幫扶干部倍感意外的是,直播帶貨也為偏僻山區群眾打開一扇窗,讓他們了解了外面市場的需要,這對他們對接市場,轉變種植方式,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農村群眾,特別是農村偏遠山區的群眾,他們的思想觀念落后,市場觀念很薄弱,一些群眾總是幾年、幾十年按部就班種植傳統農作物,即使基層干部上門做工作,一些群眾還是我行我素,繼續種植低產、低效的傳統農作物,不愿意該種效益更好的經濟作物,這對他們的收入影響是很大的。而隨著直播帶貨的蓬勃發展,一些難得走出大山的群眾,卻通過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部手機,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了解了市場的需要,他們的觀念也在直播帶貨中慢慢得到改變。
河南商丘市寧陵縣王大莊村500戶農民,原來靠種地人均年收入低于4000元。接入蘇寧電商扶貧系統后,有的農戶種上了經濟作物蒲公英,有的人農閑時候進入農場、工廠打工,目前人均年收入可達5000元。王大莊村的群眾通過電商,通過網絡銷售,知道了外面世界的老百姓想購買的是什么產品,知道種植什么產品效益才會更好,知道怎樣才能增收致富。對市場了解了,觀念改變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得到激發,脫貧致富水到渠成。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直播帶貨為農村群眾打開一扇窗,讓他們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了解到種植什么,怎樣種植才有更好的效益,這無疑是把一種市場觀念慢慢植根于農村群眾心中,這對他們改變種植的品種,改變種植方式,以確保有更好的種植效益,肯定是大有幫助的。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群眾 直播 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