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新能源 新未來>要聞 要聞
隆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聯合多家權威機構發布中國光伏新愿景
12月12日,全球領先的太陽能科技企業 -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股份”)創始人兼總裁李振國出席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并在會場“中國角”(China Pavillion)舉行的《可再生能源推動能源革命研究》成果交流會上,聯合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發布了《中國2050年光伏發展展望》(以下簡稱《展望》)。
據了解,這是全球第一份由可再生能源民營科技企業作為重要參與方的國別清潔能源技術展望報告。《展望》重點指出,在技術進步帶動系統效率提升等因素的驅動下,光伏發電成本將快速下降,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在未來將愈加明顯。2025年前,光伏發電就將成為最經濟的新增發電技術之一。
光伏或將成中國第一大電源
《展望》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隆基股份和陜西煤業化工集團共同完成,凝聚了國家智庫與新舊能源企業的智慧。報告從技術、成本、路徑、支撐、模式及效益等角度入手,指出光伏將成為未來中國最重要的電力來源,并對中國乃至全球遏制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幫助。
《展望》指出,技術持續進步是光伏發電成本下降的最大動力,而快速下降的光伏發電成本是實現高比例光伏部署的基石。《展望》認為,到2025年,光伏新增裝機發電成本預計將低于0.3元/kWh。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在未來將愈加明顯。到2035年和2050年新增光伏發電成本將降至約0.2元/千瓦時和0.13元/千瓦時。
報告預計從“十四五”規劃期(2020年~2025年)開始,中國光伏啟動加速部署;2025年至2035年,中國光伏進入規模化加速部署時期。2025年和2035年,中國光伏發電總裝機規模將分別達到730GW和3000GW;到2050年,這一數據將達到5000GW,光伏或將成為中國第一大電源,約占當年全國用電量的40%左右。
同時,隨著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和儲能技術的創新應用,未來用能的模式也將產生巨大的變化,電力的調度與交易會更智能、更能滿足不同的用電需求。基于中國巨量的城鎮建筑物、超過300億平方米的建筑南墻面積,“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V)將帶來至少30億千瓦光伏的加裝;光儲聚合、光儲共享和“虛擬電廠”等模式,更將充分重塑家庭和商業機構的用能格局。
在最后,《展望》指出,高比例光伏發電的發展,將進一步帶來巨大的生態環境效益,顯著減輕環境污染,并從能源供給的源頭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更加凸顯了隆基這樣的光伏領軍企業在全球可持續發展轉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望》兼顧了趨勢判斷與解決方案,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給出了十分嚴謹的預測結果。包括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在內的多位現場專家高度認可了這份報告展現的光伏產業前景。
隆基詮釋光伏在氣候變化中的角色與意義
本次在COP25發布《展望》,是隆基二度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發聲。2018年在第24屆氣候變化大會上,李振國就曾發布“solar for solar”理念,展示了“以清潔能源制造清潔能源”的未來光伏發展模式。
這一次,隆基參與編寫《展望》,更加系統地展現了在光伏技術、制造乃至整個產業上的深度洞察。李振國表示,如今正處在光伏發電實現平價上網的歷史轉折點,重新定位光伏在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實現本次COP25的“脫碳”目標,還是達成全球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愿景,光伏發電都將是重要的中堅力量。
李振國補充道,“作為清潔能源企業,隆基也在持續探索如何從企業角度為綠色地球做出更多貢獻。這次發布《展望》,就是隆基在產業研判角度的一次有益嘗試,未來我們還會按照年度進一步研究,逐漸擴展至全球的光伏和能源展望。”
本次參加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隆基也深度參與了一系列與可持續發展轉型、新能源發展相關的重要會議,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傳播實踐暨《氣候大會之旅》紀錄片發布會主題邊會、中國企業氣候行動:賦能與創新邊會、“用太陽能為中心的能源組合來對抗氣候變化”邊會等,充分彰顯了中國新能源企業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的洞察與擔當。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