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把疫情作契機緊抓全民健康教育

2020年05月13日 09:25 | 作者:高體健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對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是一次大考,對健康教育工作和全民健康素養也是一次考驗。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暴露出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特別是衛生應急健康素養教育不夠深入,公眾缺乏基本的防范意識、知識和技能,民眾普遍存在不健康生活行為方式,部分民眾還產生了焦慮恐慌心理等問題。因此,要抓住抗擊疫情過程中公眾普遍關注健康信息、重視學習健康知識的契機,切實加強健康教育,廣泛普及健康知識,向公眾提供科學準確的健康信息,全面提高公眾的健康素養和衛生應急素養,增強公眾的自我防范意識和防護能力,從而實現從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

加大健康知識宣傳普及力度

只有用科學的健康知識和技能武裝公眾,才能徹底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也才能筑起阻斷各類疫病傳播的“銅墻鐵壁”。

健康素養是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做出正確抉擇,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衛生應急素養是健康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民通過獲取、理解和應用信息,有效參與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并在各類突發事件中參與醫學救援的能力。普及科學準確的健康知識,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及衛生應急素養水平,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有效防控疫情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提升居民健康素養,要立足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推動政府、社會、個人和家庭一起努力。

在政府層面,要將健康理念融入各項政策,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構建全媒體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推進健康城市、村鎮、社區、學校、機關、企業、家庭等建設,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有效融合,根據不同人群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健康教育與促進,讓健康知識、行為和技能成為全民普遍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在社會層面,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要積極主動開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指導,新聞媒體要開辦優質健康科普節目或設置健康教育專欄、推動“互聯網+精準健康科普”,衛生健康行業學會、協會要組織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的、面向公眾的健康科普活動和面向機構的培訓工作。當前要把《公民衛生應急素養條目》《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冊》等宣傳普及好、教育培訓好。在個人層面,要樹立和踐行“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和“愛衛生愛健康就是愛家人愛國家”的理念,主動學習健康知識,提高健康素養,加強健康管理,尊重他人的健康權利和利益,倡導家庭成員相互關愛,形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把在抗擊疫情過程中養成的保持社交距離、科學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禮儀、拒食野生動物和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分餐制等良好習慣保持下去。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機制

將于6月1日起施行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獲得健康教育的權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養”,“國家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亦對建立健全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提出明確要求。當前,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境外疫情暴發增長態勢仍在持續,我國外防輸入的壓力持續加大、內防反彈的復雜性也在增加,防控工作由應急性超常規防控轉向常態化防控。常態化疫情防控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機制和健康促進與教育體系,全面加強健康教育,筑牢抗擊各類疫情的全民防線。各級政府應當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依法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健康知識和技能核心信息發布制度,建立健全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的政策舉措,明確各級政府及衛生健康、教育、體育、宣傳等部門的職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全民健康素養促進長效機制和終身健康教育體系,進一步加強覆蓋省、市、縣三級健康教育專業機構建設,強化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的激勵約束,組織實施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全民健身行動等,著力提升公眾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

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盡快將30年前發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修改為《學校衛生與健康工作條例》。以中小學為重點,完善學校健康教育推進機制。構建相關學科教學與教育活動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開齊開足開好體育與健康課程,普及衛生健康知識、科學健身知識、急救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主動防病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行為習慣。還要高度重視健康教育專業發展,培養專門健康教育人才,開展相關健康素養及其教育教學科學研究,設立面向醫務人員、教學人員和專業傳媒人員的健康教育能力專項培訓,使醫務、教學和媒體工作者主動為患者、學生和公眾提供及時、科學、精準的健康教育服務。

開展健康素養績效監測評估

健康素養不僅是衡量衛生健康工作和公眾健康素質的重要指標,也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社會治理能力成效的綜合反映。

我國自2008年起開展健康素養監測,并明確到2022年、2030年,全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22%、30%。2018年我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7.06%,距實現目標還有較大差距。《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明確規定,建立健康影響評估制度,將公民主要健康指標改善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學校考核體系。要堅持科學預測、問題導向、精準評估、分類施策的原則,合理設置監測內容、方式方法和具體指標,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新興媒體、大數據等手段,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監測系統和指標體系,保持監測系統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保證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確保監測評估反映公眾的健康素養和衛生應急素養的真實狀況。要推進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康素養監測網絡直報系統,完善試題庫和數據庫,推廣健康素養網絡學習測評系統。要在國家監測點的基礎上,建立完善各省市的監測系統,準確監測評估各地的健康素養水平。

要加強健康素養和衛生應急素養理論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和重點問題健康素養現狀和影響因素,重視監測結果的應用。要把居民健康素養監測與居民健康體質監測有機結合起來,對開展健康素養教育和實施健康專項行動的績效進行科學評估,根據監測評估結果制定、完善與健康相關的法規、政策、規劃和行動,并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各相關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在此次疫情防控的現實背景下,精確掌握、監測和評估居民健康素養和衛生應急素養水平,顯得更加必要和緊迫。監測評估結果將為各級黨委政府加強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強化重大疫情防控救治等決策部署提供科學依據。

公眾健康素養和衛生應急素養,在疫情到來時,是有效防控的第一道屏障;在疫情延續時,決定著防控措施能否取得最佳效果;在疫情平息后,又為防控疫情反彈、更好應對下一次突發疫情筑牢防線。唯有重視全民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公眾健康素養,才能真正為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河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河南省委會主委)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健康 素養 教育 疫情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精品少妇久久 |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