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范雪嬌:公安題材電視劇如何“破圈”
作者:范雪嬌
“我和制片人一直到播出之前,都保持著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今天要播出最后兩集了,我們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了”。近期熱播的電視劇《獵狐》收官當天,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與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了電視劇《獵狐》研評會。會上,電視劇《獵狐》導演劉新發出了上述感慨。該劇題材的特殊性、拍攝的高難度,讓劉新等主創人員倍感壓力。
正是在這種壓力之下,主創團隊呈現給觀眾的這部經偵題材電視劇取得了不俗成績。據中國視聽大數據顯示,《獵狐》播出穩居同時段衛視全國收視第一,連續多日在多個視頻平臺的熱度排行穩居第一。
這是一次精準的現實主義表達
由公安部新聞宣傳局、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檸萌影業等聯合出品,趙冬苓編劇,劉新執導,王凱、王鷗、胡軍、劉奕君等領銜主演的經偵題材電視劇《獵狐》以公安部2014年“獵狐行動”為創作背景,講述了以夏遠、吳稼琪為代表的經偵警察偵破經濟犯罪大案、開展多國跨境追逃的故事。
“用現在互聯網一句流行的話來說,它是‘破圈’的”。阿里文娛優酷總編輯張麗娜介紹,該劇在優酷播出期間的表現在多年來播出的同類劇集中排名第一,從中看到的是年輕人對這部作品的喜愛。記者了解到,《獵狐》也在馬來西亞、越南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平臺同步播出,廣受關注。
東方衛視中心總監王磊卿說:“經偵劇創作往往面臨兩個方面的難點,一是在影像表現方面容易缺乏視覺沖擊力,二是題材很容易顯示出專業性較強,普通觀眾難以理解。”那么,該劇如何能成功“破圈”?如何讓犯罪、涉案這些并非社會生活的主流話題,引起廣泛反響?一個如此嚴肅的題材為何能吸引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喜愛?“精準的現實主義表達”是與會專家學者提及最多的一個方面。“這是一部充滿現實主義精神的公安題材的出色作品。它用個性化的情節和人物寫出了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中國電視藝委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認為,該劇最重要的成功經驗是對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堅持。主創堅持從人物出發,在人物設計上堅持現實主義創作的原則,用人物結構故事,正面人物有光彩,反面人物有特點。比如,主創沒有美化夏遠這一人物,反而用了不少筆墨來寫他受到的挫折,他的出戰不力、鎩羽而歸,眼看著犯罪分子大搖大擺離開等,并用大量筆墨展現他的弱點,而本來視人生導師楊建群為偶像的他,最后卻為楊建群戴上手銬。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表示,公安題材是一個熱門概念,涉及到千家萬戶,牽動億萬民眾的心。此外,在創作的思維方式上,要努力擺脫二元對立、不好即壞、非黑即白、好走極端的單向思維,而進入人的精神世界深處,審美地表現出人性的復雜性、豐富性和轉化性。“ 《獵狐》已經超越了公安題材,它是一部社會劇,它就是寫今天這個時代。大家都可以從里邊多多少少獲得啟示,甚至多多少少找到自己的影子。”“《獵狐》很好地發揮了文藝的認識和教化功能,一方面,該劇對中國反貪、反腐敗的法律,對其中一些主要罪犯、腐敗分子在海外的遭遇的呈現,具有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它是一部很好的人生啟示錄,它讓人思考,追求幸福的人,該怎么對待欲望,怎么對待親情關系。”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酈國義說。
“這個戲我們不能來虛的”
與會專家坦言,《獵狐》是一部難度非常大的作品,其時空跨度大、情節持續時間長,涉及國家多,各種場景、社會環境復雜,再加上我國的“獵狐行動”是一個創舉,在國際上沒有先例,對這個題材的反映在以往的作品中很難找到借鑒。
“創作初期,公安部新聞宣傳局和經偵局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案件和人物素材,協助我們進行廣泛深入的采訪。從公安部經偵局、國際合作局到天津經偵總隊,從安徽蚌埠到江蘇、徐州等地方公安機關,前后有近百名一線經偵警察和‘獵狐’隊員向我們講述他們的真實經歷”。《獵狐》制片人張翼蕓介紹,《獵狐》從創作、籌備到播出的4年來,充滿了困難和挑戰,拍攝歷時123天,為了更真實還原“獵狐行動”中執法合作多元化的特點,以及“獵狐”隊員經歷的各種艱辛、外逃人員所處的種種困境,全劇組遠赴非洲和歐洲進行實地取景拍攝,不僅讓主創團隊掌握了一定的經偵知識,了解了經偵的辦案邏輯和程序,同時也深深地認識到經濟犯罪對社會乃至對國家安全的危害性,感受到經偵警察的職業精神和社會意義,對于創作這部劇有了一種使命感。
“從一開始,我們就反復強調一個觀點——這個戲我們不能來虛的。為此我們調動了金融專家、財經專家、刑偵警察、經偵警察等各種資源。在創作過程中,各個系統的專業人士共同為這部戲保駕護航。”劉新坦言,在創作中,每天都如履薄冰,生怕拍得不對、說得不對。他介紹:“在鏡頭語言的設計方面,所有的手持鏡頭、長鏡頭的設計都是通過嚴謹的光影組合和演員的高度配合得以完成的。我們把所有的燈位、機位、運動軌跡提前設計好,經過反復演練,演員進行深度溝通,再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實際拍攝,最終呈現在畫面里。在演員的表演上,首先要求是真實,其次是高度的自我控制和表演上的層次感。”
對于該劇的編劇趙冬苓來說,一開始接到這項工作時,內心是拒絕的,她說:“我本人對經濟不感興趣,至今一分錢的股票也沒有玩過,寫經濟犯罪,勢必要涉及大量的專業知識,更別提涉案題材的審查難度”。但真正進入創作后,趙冬苓又感受頗深,“除了到公安部采訪以外,我們還到基層采訪了辦理經濟類案件的經偵警察,從他們那得到大量鮮活的、坐在屋里只看資料不可能得到的素材。這也是我這么多年創作中的一個親身體會——創作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到生活中去的價值還不單單是你可以發現素材,更是見到那些人,親眼看到、親耳聽到那些事,你馬上感到你寫的東西有根,是從地里生出來的。現在寫涉案類題材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追求刺激和爽,一集一個案件、兩集一個案件。我自從和經偵部門的領導聊了以后,就拋棄了這種寫法,而選擇了最難的,也就是以一個大案子為中心,把所有的人物關系都系在這個大案子上,以一個案件反映出我國打擊經濟犯罪的復雜性、艱巨性以及在經濟類案件中的人性起伏、人生百態。”(范雪嬌)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題材 經偵 獵狐 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