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彭支偉:呵護世界經濟復蘇的火種
不久前,亞太經合組織(APEC)成員經濟體貿易部長聯合發表《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別聲明》,呼吁保持市場開放,努力實現自由、公平、非歧視、透明、可預期、穩定的貿易投資環境,確保防疫期間貿易投資暢通。這體現出疫情背景下,國際社會對穩定國際貿易的共同關切。
疫情在全球蔓延,對本就處于深度調整階段的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沖擊。概括來說,這種沖擊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疫情導致生產停頓、企業倒閉和全球價值鏈運轉不暢,供給受限,中間品需求和貿易下降,許多企業的在手訂單被迫取消或延期、新接訂單困難;第二,疫情導致各國失業率大幅攀升,居民收入和消費需求下降,消費品貿易受到沖擊;第三,疫情增加了世界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投資觀望情緒加重,各國引資競爭加劇,經濟增長面臨更大壓力。
疫情對中國外貿的影響也從以供給側為主轉向需求側。也就是說,疫情對海外需求的沖擊使得中國出口面臨著重壓。為應對疫情沖擊,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穩外貿措施,外貿企業也紛紛自救,力克難關。外貿外資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當前中國外貿依存度約為32%,外資對全國稅收貢獻約18%,外貿外資直接和間接帶動的就業數量占全國的比重約為25%。在此背景下,穩外貿、穩外資對于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和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進而對于保障經濟基本運行和恢復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中國而言,當前形勢下穩外貿,在出口方面,應努力穩住對傳統市場的出口,同時積極挖掘對東盟和“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出口潛力;進口方面,應堅持防疫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在有序推動經濟正常運行的基礎上為擴大進口創造條件。
在政策層面,應著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協調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為國際貨物運輸提供支持、對企業急需進口的原材料、零部件、機器設備等產品通關提供便利、支持企業主動尋找商機等,關鍵是圍繞企業面臨的“痛點”問題精準施策,狠抓落實。在制度層面,應繼續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不動搖,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從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國際貿易和投資的正常開展是高度全球化的經濟平穩運行的必要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穩定國際貿易特別是主要經濟體的對外貿易,無疑是未來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火種”。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穩外貿有利于促進全球價值鏈運行和各國就業的恢復,中國擴大進口將為全球經濟復蘇提供有力的市場支撐。反過來,世界經濟的復蘇又是中國經濟恢復正常增長的重要條件。
中國已經拿出了很多扎實有力的穩外貿舉措,做出了表率。接下來,各國也應在攜手抗擊疫情的同時,一起推動貿易投資的正常化,努力將疫情對世界經濟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
(作者為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主任)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經濟 世界經濟 疫情 外貿 中國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