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演藝大世界”名導戲劇工作室上線
4月23日是莎士比亞誕辰456周年,“萬眾編劇·陳薪伊云客廳”在音頻平臺喜馬拉雅啟動。首期節目中,戲劇導演陳薪伊以“莎劇《麥克白》是我們的畢業大戲”為題,講述了她與莎劇結緣的經歷。有意思的是,陳薪伊也曾不懂莎翁,覺得他就是一個“嚴肅的老頭”,而在戲劇舞臺的探索過程中,她將京劇和莎士比亞一起視為終生教科書。
從事戲劇創作69年,執導作品140余部,曾連續十屆獲得文華獎,陳薪伊去年4月將她的藝術中心落戶上海“演藝大世界”所在的人民大舞臺。三個月后,她改編的中文版百老匯舞臺劇《洋麻將》,由關棟天、奚美娟領銜在滬首演,市場反響熱烈。此次將工作室搬上“云端”,這位82歲的戲劇名導希望能繼續以藝術之光鼓勵人們,靜待劇院場燈再次亮起來。
也曾不懂莎翁
莎士比亞和京劇成終生教科書
“云客廳”的第一場對話是關于陳薪伊的莎士比亞情結。1954年,16歲的陳薪伊在新華書店看到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劇作,頓時就被吸引了。整整30多冊,幾乎花掉了她半個月的工資。將這些書在自行車后座牢牢捆好,陳薪伊突然間生出一個奇怪的念頭,“我帶著它們向前騎行,可能我也會成為一個藝術家。”
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后,陳薪伊在恩師孫家琇先生的帶領下走進了莎士比亞的世界,讓她受益終生。當時,她在中戲導演了《麥克白》片段,李保田飾演麥克白。后來在畢業大戲中,陳薪伊再度和李保田合作,成為第三組的麥克白夫人與麥克白。那次畢業大戲,讓陳薪伊深深上了一堂莎士比亞的課,“從那一年開始,我就決定將莎士比亞作為我終生的教科書,另一本教科書是京劇。”
年輕時的陳薪伊還無法理解莎士比亞的戲劇精神。1956年電影《奧賽羅》上映,她被“奧賽羅”的飾演者謝爾蓋·邦達爾丘克迷住了,特別向往出演“苔絲狄蒙娜”,而且迷戀上了那種生生死死的愛情故事。“那時候,莎士比亞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嚴肅的老頭,還不能完全參透他對愛情的理解是多么有趣。”陳薪伊說,直到真正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每天練習“莎士比亞”的臺詞,才慢慢走進了那個戲劇世界的遼闊與偉大。
人得有精神
讓“朱生豪”與哈姆雷特同上舞臺
陳薪伊執導的國家大劇院版話劇《哈姆雷特》,讓中國首套莎氏全集的譯者朱生豪作為人物與劇中角色一同站在舞臺上。朱生豪的莎劇譯本對陳薪伊的影響至深,那套花了她半個月工資的朱生豪譯本,如今被當作一種精神的傳遞,擺在女兒的書櫥里。
排演前,陳薪伊與朱生豪之子朱尚剛有過多次深談。朱尚剛回憶稱,父親翻譯工作剛開始不久,便因戰亂而頻頻受到干擾,譯稿屢次丟失,朱生豪只能以頑強的毅力補譯失稿。“他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但他的情感卻是那樣充沛,精神卻是那樣剛強,而語言又那么華麗優美。”陳薪伊說。最終,“燒焦的手稿”成為該劇在舞臺布景上的一大亮點。
在“云客廳”里,陳薪伊還朗讀了“十四行詩”第116首。“我這話若說錯,并被證明不確,就算我沒寫詩,也沒人真愛過。”她說這詩句給她很深的啟發,“就像京劇里的定場詩。”陳薪伊說,在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看戲,那個舞臺仿佛跨越時空與“出將”“入相”相重疊,東西方的戲劇藝術在這里巧妙地匯聚。陳薪伊說,唯一有所不同的是,莎士比亞的劇場還多了一個出場口——在舞臺的中央。這激發了陳薪伊新的創作靈感,在她和學生孫超的全新話劇創作《龍亭侯蔡倫》中,舞臺上也設置了三個出場口,希望以此將莎翁的空間想象與京劇的聽覺和視覺藝術相結合,探索現代劇場的全新方向。
《龍亭侯蔡倫》原定于4月24日首演,但受到疫情的影響暫時還未能與觀眾見面。陳薪伊特別提到,莎士比亞誕生的那一年也發生了瘟疫,他的母親抱著他到另一個村子避難,才逃過了一劫,“對于劇作家而言,劇場關閉是災難,幸好今天的我們有網絡。”陳薪伊認為,越是在艱難的時刻,越是需要有精神。據悉,首期節目后,“萬眾編劇·陳薪伊云客廳”將每周與戲迷朋友們“云端”相約。
編輯:楊嵐
關鍵詞:陳薪 薪伊 戲劇 莎士比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