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甘肅嘉峪關千年魏晉古墓織“智慧化”守護網
經過多年探索,位于甘肅河西走廊戈壁荒漠中的嘉峪關千年魏晉古墓漸別傳統的“人防看護”,目前正在密織一張“智慧化”的守護網,全天候看護這處千年“地下畫廊”。
位于嘉峪關市東北18公里處新城鎮的嘉峪關魏晉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果園—新城墓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約方圓13平方公里的戈壁灘上,分布著1460余座魏晉時期的古墓葬。
該墓群地下磚壁畫數量龐大、內容豐富、保存完整,再現了1700多年前河西走廊古絲路風貌。出土的磚壁畫《驛使圖》,被認為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古代郵驛的形象資料。
“墓群數量大且分布在戈壁荒灘,生態環境脆弱,受到自然侵蝕和人為因素的破壞。”甘肅省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魏晉墓保護研究所接待部負責人盧曉玲24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介紹稱,以前的管理手段較為單一,主要依靠“人防”,工作人員24小時巡查看守。
2010年,該所開始設立保護圍網、界樁,摸清墓群家底。2013年,中國官方在嘉峪關魏晉墓群試點實施安全防范系統工程,實現該所南墓區智能化遠程監控管理。剩余墓葬的安防工程于2019年11月施工,今年5月中旬完工。
盧曉玲說,該安防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新城墓群核心區域現場的各種聲音,并記錄現場圖像;對于在保護范圍內地面開挖、取土等人工或機械設備作業時,即可觸發現場探測器,系統可以在第一時間發出報警信息,并在電子地圖上顯示出準確方位;監控攝像頭、防盜報警器系統全天候覆蓋監控,實現地上地下全方位監管。
該古墓群壁畫的智慧化保護于2005年開啟。該所與敦煌研究院合作編寫關于磚壁畫墓保護設計方案、日常監測方案等,并對墓室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墓室的周邊環境進行監測,為墓藏保護提供科學有效的數據。
該所還將計劃對墓群壁畫開啟“數字化保護”。盧曉玲說,“我們希望通過數字化的形式,讓壁畫動起來、活起來,讓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活力,不斷傳承和弘揚,讓海內外更多人都能認識和了解,共享其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魏晉 嘉峪關 古墓 墓群 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