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雖非醫者,他們的名字同樣被小湯山銘記
人民政協網北京4月12日電“離開病區,回到指揮部駐地”“離開病區,回到指揮部駐地”“離開病區,回到指揮部駐地”!三通電話之后,作為小湯山醫院基建項目負責人的楊磊還是“讓領導失望了”,一整夜都沒有回駐地,和團隊一直在病區執著的“消項”。
為應對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1月23日,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緊急啟動小湯山醫院改造和新病區建設工程,作為市級定點收治后備醫院。1.5萬余人經過53天的晝夜設計及建設施工,3月15日應急改造工程順利完成,3月16日正式啟用。
“就好像把自己的孩子交到了醫務人員手中”,小湯山定點醫院專班基建組作為先遣部隊,在醫務人員進駐之前,已經在病區與工程建設者連續奮戰了50多天。病區啟用后,又和醫務人員并肩戰斗了半個多月。雖非醫者,但他們是醫院基礎建設和運行保障的管理者,是連接參建單位和醫者不可或缺的規劃者和運維者,他們的付出,同樣被小湯山銘記。
設計圖掛在房間,圖上每個結構在楊磊嘴里都對應著人體的某個部位,這是他和團隊的“孩子”。余易安 攝
在院時間最長“三人組”,前期建設最難是協調
“去吧,你不說,我也猜到了,這是積德行善的事,好好干”!接到特殊任務后,大年三十,楊磊給90多歲的爺爺磕過頭,聽了老人的叮囑,便匆匆和家人告別,趕回小湯山醫院施工現場,和專班設計建設組王立明主任、同事金海崢一起,成為小湯山定點醫院啟動修繕至今,在院時間最長的“三人組”。
王立明(左)在工地上。金海崢 攝
醫院是甲方,參建方為乙方,甲乙雙方如何合作才能確保工程速度和質量,確保醫務人員使著放心、收治人員住著安心,王立明說,這就是專班基建組的職責和使命。他很慶幸,團隊里有楊磊這樣一位基建專業人士加盟,并將新建病區的重任交付給了他。
“施工建設有自身規律,不管機械化程度多高,依然沒有改變勞動密集型的特點。”在楊磊看來,工程施工永遠繞不開人,風險無處不在。
從1月23日調來集裝箱模塊,3月8日工程驗收,到3月15日正式收尾,北京城建集團、北京建工集團、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方圓監理以及水、電、氣等有關單位1萬多人,歷時53天,完成了小湯山定點醫院工程,新建59584平方米,改造22483平方米,建設床位1600余張,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小湯山精神”。
施工期間正值春節,小湯山專班基建組14名成員和設計人員、工程師、工人們一起,放棄了回家團聚機會,全身心投入建設中。“高峰日在院人數1.5萬左右,如此人擠人的密集場所,我們沒有出現一例感染、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王立明驕傲地稱贊:這是新時代的“小湯山奇跡”!
對上要協調各個主管部門,對下要統籌各個總包單位,對內要滿足醫療、護理、院感、醫工、藥學等一線部門的需求。王立明和楊磊感同身受的是,工程最難處,不是急,而是協同作戰。
“3390個集裝箱,需要同時解決密閉和連接、每個模塊的使用面積相對固定和功能需求不一的問題”。這個時候,協調就是關鍵。楊磊舉例說:院感最關心的是密閉性的問題,如果把病區比作搭好的模塊,送排風、給排水、綜合布線,在房與房、墻與墻、板與板之間穿梭,怎么實現密閉?不斷的溝通之后,在一切以醫療需求為導向的原則下,雙方終于找到了解決方案,實現了空氣有序流動且避免出現紊流、同層排水等技術難題。集裝箱不能隨意規劃面積,核酸檢測、CT、UPS、自動分藥機等大型設備和功能對面積與承重的要求又各不相同,能不能放、放哪兒、怎么放,楊磊都是一步一步,一間屋子一間屋子的看,直到問題得以解決。
和雷神山、火神山不一樣,小湯山新建病區是三層病房加屋頂設備層的模塊化集裝箱結構,每多一層,建設的難度系數就會呈幾何倍數增加。比如,單層建筑不用單獨處理防水工藝,每增加一層,就需要重新考慮所有室內管道、負壓分區、排風風量等問題。難度系數可想而知。不同的施工單位多工種同一時間在同一工作面進行做業,施工隊伍和隊伍之間的協調,公共區域、交叉點的協調,設備技術參數和互聯互通的協調,容不得一點差錯。
“其實大家能看到的都不是難點,那些看不到的才是我們眼中的難點。”楊磊談及自己的專業時,總會流露出自信而癡迷的表情。
病區啟用最先累倒,每日消項最怕手機響
新建病區正式啟用前夜,王立明給楊磊打了三次電話,要求他“離開病區,回到指揮部駐地”,然而,這位“基建癡人”依然沒有離開,依然固執地在病區一一“消項”,直到累倒在地。
啟用前夜,楊磊在新建病區。 安浩 攝
消項,就是把工程未盡完善之處一一立項,并逐一消除解決。小湯山工程是一個“五邊”工程,即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邊整改、邊驗收,目前看來,這樣的“五邊”設計是完全行之有效的。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就算工期再緊,也都做到了樣板先行,絲毫沒有降低質量標準,人文關懷更是處處可見,貫穿在設計、建設和使用的全過程。
新建病區一改過去臨時建筑的單調灰白色,外立面采用了五種不同色彩裝飾,最大限度地體現了人文精神。“光是建筑顏色,就出了好幾套方案,有單色款、條紋款,漸變款,還有最后選用的彩色魔方款,一直在不斷完善。”王立明記得,在一遍又一遍的討論中,針對建筑外觀和功能,大家都從各自角度提出了很多具有人文關懷的想法,盡管角度不同,但都格外重視使用者感受。
新建病區夜景。醫院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還有隱形窗的設計。出于人員管理的必要,病區必須加裝防護窗,然而,此前的設計方案,始終帶給人一種壓抑感、恐懼感。這種感受,對于入住人員來說,百害而無一利。怎么能既滿足防護需求,又回避恐懼壓抑之感呢?在設計單位倍感無奈之際,楊磊適時提出了安裝“隱形護欄”的思路,實現遠看無欄、近看有網的效果。
遠看無欄、近看有網。新建病區“隱形護欄”。余易安 攝
和新建、改建病區同步完成的,還有一系列完備的配套設施。小湯山醫院副院長、分管基建工作的胡路對此如數家珍:在硬隔離區域內新建醫技樓,建成能保障4000人就餐的新食堂,9臺洗衣機、8臺烘干機、入口出口完全獨立的自動洗衣房,智能化污水處理站、液氧站、負壓吸引站、空氣壓縮站,高于現有三級傳染病醫院的醫廢垃圾消毒暫存間、120急救車洗消間、危化品暫存間、危廢品暫存間等配套設施一共11座;新建箱式變壓器12個;新修院內道路20800平方米;提供了5G遠程醫療、視頻會議、疫情防控影像智能診斷、云護理。實現了病房內網絡、電話、電視、整體淋浴房、醫患可視對講系統、醫療設備等全覆蓋。
啟用前夕,胡路向新建病區醫務人員介紹設施情況。 宮小飛 攝
啟用半個月以來,所有設備設施使用一切正常,楊磊和他的團隊每日的“消項”數量也日漸減少。
“為了避免手機幻聽,我們給自己買了藍牙手表”,王立明和楊磊說,最忙的時候,每天不下十個專項協調,通常是協調的同時進入工地,晚上兩三點才出來。手機一天電話最多的時候207個,除去四五個小時睡覺時間,平均1個小時10個電話。通常是對講機接著,手機響著,這邊當面還得回著。“現在電話少了,反而出現幻聽了。干脆把手機調成振動,通過藍牙手表查看信息”。
在前期建設階段,為保障工程順利推進,醫院院長、書記、主管副院長帶頭以身作則,和大家一起進工地、下基坑、爬屋頂、看現場、查安全、講防控。工程即將結束時,王立明又預見性的把03年非典一起進隔離區的戰友召喚回來,和報名留下的工程人員加上本院維修組部分人員、總包人員,共同組成了一支基礎運行保障隊,與工程建設無縫對接,繼續開足馬力,確保病區順利運行。
給工程打滿分,給基建組14名同志個個都打120分!
2003年非典的時候,王立明也在基建后勤組。他始終難以忘懷當年的震撼場面。
“一夜之間,北邊這一片農田沒了,到處是施工器械,熱火朝天”,王立明說:“2020年,我又一次看到了當年的景象,但比當年更加震撼。”
北京小湯山醫院院長穆毅(中)和王立明(左)、楊磊(右)在工地上。宋歌 攝
“主任有一種獨特的個人魅力,總能把大家團結起來”,楊磊對王立明,敬佩有加。兩個人,為了工程,朝夕相處,為了工作紅過臉但從沒吵過架,早已結下了戰友之情,笑言彼此是“黃金搭檔”,相互夸贊起來也毫不吝嗇。
“病區正式啟用的那晚,基建組14個人,11點多了,聚在一個屋子里,安安靜靜,沒有一個人說話”,王立明的心情錯綜復雜,他打破僵局,安慰道:“大家付出了很多,要相信,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53天里,除卻最早到院的三人組,其他11個人,全都是80、90后,有男將有女兵,家中也都有老有小,還有從其它科室抽調過來的“基建小白”,大家日夜奮戰,始終團結一心,懷著同一個信仰,奔著同一個目標,默默堅守了一個多月,沒有出現戰斗減音,更沒有出現戰斗減員。
“不能把團隊的辛苦付出告訴他們的家人和朋友,那種感覺,實在是憋得慌,也愧對他們”,前后17年,兩次參與特殊疫情應急工程建設的王立明,感受到社會也把鮮花和掌聲獻給了建設者、建設管理者時,內心無比欣慰。平日里,他會十分留意隨手拍下團隊成員參與歷史的瞬間。夜深人靜的時候,楊磊也總會拿出團隊的照片,靜靜翻看、獨自享受。
還沒到說成績的時候。王立明和楊磊心知肚明。
“我把工程完工比喻成三次考試”,楊磊說,一次是課堂考,是基建專業人士應知應會的,這一次考試,3月8日工程驗收時,已經通過;第二次考試,是使用者評價,考官是醫務人員,順利運行三周多,這一考,也通過了;最難的是大考,考官是每一位入住人員,只有等到最后一名患者出院,終末消毒結束,才算告一段落。所有的付出,功過也只有患者評說。
03年,6月20日,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康復出院,王立明和戰友們一起,挨個給病房上鎖。受消毒劑影響,很多掛鎖都壞了,他們一連鎖了三天才完成任務,長松一口氣。
如今,在同一片土地上,重新建起的“彩色魔方”和周邊配套設置,再不是當年應急收治的簡易空間,而是已經達到一家三級傳染病醫院標準,實現了“平疫結合”,在疫情結束之后,繼續守護一方平安。
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基建專班同志們在新建病區前合影 胡小明攝
“如果我是考官,我給工程打滿分,給基建組無論是精力投入、情感投入都超負荷的14名同志個個打120分”,王立明說:小湯山這面旗幟非典已經立起來了,我們對得起小湯山這三個字,沒給她丟臉!小湯山的精神可以傳承,但不可復制,唯一不可復制的,就是小湯山的人,他們都是小湯山的寶!(余易安)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湯山 病區 楊磊 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