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善于化危為機
老字號餐館主動“觸網”,增設外賣窗口,打通線上線下;農業部門推出網上訂購、網上培訓、網上貸款等春耕備耕新方式……雖然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嚴峻考驗,但及時反應、應對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在浙江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分析,全面權衡,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危中有機,危可轉機,體現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矛盾論的深刻哲理。變壓力為動力、善于化危為機,是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一條重要方法論。我們既需要打好防疫阻擊戰,也需要打好發展主動戰,在逆境中逆勢而上,努力闖出一片發展新天地。
堅韌而又富于智慧的中國人,面對生活里的“麻煩”不會怨天尤人,總會選擇準確識變、辯證面對。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反過來也給我國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在線辦公、云端上課、線上消費等“宅經濟”迅速崛起,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這些都是疫情危中有機的現實寫照。這充分提醒我們,“失之東隅”之后有可能“收之桑榆”,“危機”可以向著“生機”不斷轉化。疫情擴散風險也好,經濟下行壓力也罷,信心不垮希望就在,斗志堅毅勝利可期。
馬克思說得好,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手段同時產生。疫情加大了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宏觀調控的難度,也倒逼我們增強對復雜嚴峻局面的判斷能力、駕馭能力和應對能力。眾志成城,群策群力、科學應變,利用好有利條件奮發作為,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就會多起來。疫情讓人們減少了經濟活動,但也蓄積了科學謀劃、提質增效的動能。統籌把握防控政策的時度效,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眼前的困難階段就會成為“起跳前的一蹲”,從而實現新的“一躍而起”。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履險如夷、化危為機不可能自動實現,靠的是主動應變、奮力攻堅,靠的是善于找到化危為機的對策、路徑和辦法。我們需要繼續向改革要動力,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性、系統性成果,在逆境中強身健體,助力經濟加快恢復活力。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而且并沒有改變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我們必須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在搶抓機遇中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因難見巧,愈險愈奇。很多歷史進步,是在排除萬難中取得的。無論是先進的制度、高效的治理,還是充滿活力的經濟、先進的科技,都是從解決現實問題、回應現實需要中產生的。激發“辦法總比困難多”的必勝信心,把握“危機變契機”的發展可能,我們必能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用進步之得彌補危機之損,守護好人民的根本福祉。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疫情 化危 經濟 發展 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