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劉紹穎:寫出中國軍人的靈魂與品德

2020年04月08日 14:27 | 作者:劉紹穎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分享到: 

作者:劉紹穎(單位:武警工程大學)

波瀾壯闊的強軍興軍征程中,報告文學的戰斗性尤為突出。讀江永紅的《中國藍軍:實戰化訓練改革紀實》(解放軍出版社2019年10月出版),我時時都被一股由戰斗力生成的積極力量叩擊胸膛。全書由《朱日和的呼喚》《挺進深藍》《“狼性”的天空》《“磨刀”千里之外》《特種兵的戰爭》五個部分組成,全景式再現了解放軍各軍種“紅”“藍”實戰化對抗演練的火熱情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強軍目標的有力引領下,全軍上下從實戰需要出發,堅持從難從嚴訓練?!八鼐氈洳蝗缇脩鹬!睕]有敵手的練兵也很難練出打仗的真本事。作者把握住這一事實,選擇了“中國藍軍”作為切入點,向讀者“報告”了軍隊實戰化訓練的改革進程。

江永紅稱自己“是從部隊基層滾出來的記者”。不能不敬佩他身為一個老兵和資深記者對于現實的感受力,尤其是那種傾聽部隊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足音的敏銳,那種把握住報告文學應該向讀者“報告”什么的自覺。作者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如何解決部隊建設中的問題”上,他深入“藍軍”訓練基地,對軍隊實戰化訓練的場景和改革中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扎實的采訪,從宏觀到微觀,輻射陸、海、空、天、電五維空間,全方位再現了軍隊提升戰斗力的新篇章。

每一部作品的價值實現,都有屬于自己的敘述方式。在這本書中,作者為把“藍軍”放在更深遠的內涵上,除了第三人稱的敘事還選擇了兩種穿插的敘述方式。一種是具體采訪過程的貫穿。報告文學的傾向性從不是隱藏于形象背后的,作者通過俯視的視角看到對抗演習從“練為看”到“練為戰”的新轉變,從機械化單一兵種演練到信息化多領域、多軍種聯合演練的新轉變。同時,這本書還多次強調“仗怎么打,軍隊就該怎么建,兵就該怎么練,進而達到設計戰爭,兵怎么練,仗就怎么打”這一思想理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藍軍”這塊磨刀石,磨的不僅是“紅軍”的戰術水平和戰斗作風,而且在“磨”軍隊的全面建設。

另一種是紅藍軍雙方參與者的直接介入?!霸诤推侥甏?,軍人可能一生沒機會打仗,但軍人不能一天不準備打仗”?!八{軍龍”“紅軍侯”“金頭盔”這些奔著“打勝仗”而去的軍人們,在對抗演練中是怎樣落實“訓戰合一”的內涵呢?其實無論藍軍還是紅軍,目標都是一個,就是通過演習尋找問題,以便在今后訓練中找到克服的辦法,以打贏未來戰爭。為未來戰場著想的、具有遠見的訓練是殘酷的,條件艱苦、任務艱巨,但“藍”皮“紅”心的他們堅持下來究竟靠的是什么?作者找到他們的精神支點,即對抗演練中“能打勝仗”的成就感?!凹t藍”雙方直白坦率又帶有兵味的語言,也給人以一種如臨其境的效果。這樣的敘述方式不僅給讀者留下了實實在在的印象,而且強化了報告文學創作最基本的屬性——非虛構性。

報告文學是報告與文學的結合,報告固然可以一筆筆勾勒那些實戰化訓練的條目,而要展現出實戰化訓練的精神風貌,就不能不去追尋那些實實在在改變的足跡。這本書的文學屬性就表現在情節的“一波三折”和人物形象的“再現”上。“我是個平凡的人”,這些訓練場上朝前沖的軍人聽說要被采訪直往后躲,但他們每個人“備戰”事跡所具有的典型性使記敘的意義超越了人物本身?!八辈粌H僅是“他”,而是“他們”?!八麄儭币膊恢皇且淮耍乔案昂罄^的“中國藍軍”。書中動與靜、急與緩的敘述雖縱橫交錯,但并不雜亂,就是因為作者抓住了“磨刀石”這一“藍軍”的本質,找到了結構事實的方法,使零散的材料有了靶向。盡管“藍軍”與普通讀者相隔甚遠,但我們可以從作者的敘述中感知到為和平而時刻準備著的中國軍人有著怎樣的靈魂、本事、血性、品德,也可以從中見證中國軍隊改革創新步履鏗鏘。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08日 13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訓練 軍人 作者 藍軍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亚洲欧美日韩无线码 | 亚洲午夜福利AV无限观看 | 日本久久9网站 | 色男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日韩亚洲中 | 夜色福利美女曝乳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