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張鑫:拉動消費要兼顧短刺激和遠謀劃
作者: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財經研究所研究員 張鑫
居民消費除受收入影響外,還受消費心理、消費意愿、消費場景、消費便利性等因素影響。要從供給側方面發力,促使實體商店創新商業模式,盡快實現從坐商向云商、從自薦自賣向帶貨銷售、從單打獨斗向共享平臺轉變、從戶內銷售向戶外銷售轉變。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會議強調,要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擴大居民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啟動實體商店消費,保持線上新型消費熱度不減。我們知道,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和全球增長最快、潛力巨大的市場。無論是從短期還是長遠看,即使在出口受到重大影響的情況下,只要充分激發國內消費市場,也可以通過經濟的內循環,使之得到恢復和發展。對此要充滿信心。
加快釋放國內市場需求,需要政府、企業和居民共同發力,激發公共消費和個人消費。政府在促進消費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制定消費政策,通過政策導向鼓勵和支持個人消費。二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財政支出擴大公共消費,完善社會保障,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消費。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注重的是短期需求刺激。例如,有的地方推出一周休2.5天工作制和彈性工作制,以促進旅游業的恢復與發展;通過降息、擴大消費信貸(免息貸款、分期付款)刺激消費需求等。后者具有兼顧短期刺激和長遠發展的效果,注重保障民生。例如,加大舊城改造、城市更新、智慧城市和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新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措施既能迅速擴大投資需求,也能改善消費設施和條件,提升交通和信息交流、商務協作等效率,為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打下更好的物質技術基礎。又如,通過減稅、財政補貼提高企業和個人收入,通過向低收入和失業人群發放現金或消費券保障基本生活消費等。需要注意的是,財政政策因實施的主體不同而影響可操作性和實際效果。例如,給居民發放消費券是推動消費者消費,其操作難度和成本都比較大,持續效果差。而降低商品消費稅率和營業稅率有利于調動商業實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市場的持續繁榮。又如,繼續給與購車補貼、增加私家車牌照投放力度,對刺激汽車消費效果比較好,操作也比較簡單。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消費的比例會逐步下降,公共消費的比例逐步上升。因此,我們應該加快由重視個人消費向重視公共消費轉變,而且,無論是拉動公共消費還是居民消費,都要汲取過去的經驗和教訓,屬于將短期刺激和長遠謀劃結合起來。
居民消費除受收入影響外,還受消費心理、消費意愿、消費場景、消費便利性等因素影響。要從供給側方面發力,促使實體商店創新商業模式,盡快實現從坐商向云商、從自薦自賣向帶貨銷售、從單打獨斗向共享平臺轉變、從戶內銷售向戶外銷售轉變。
從坐商向云商轉變,就是要由線下銷售為主轉變到線上線下相結合。例如,通過網上銷售、電視銷售、網上打折促銷、周周網購節等刺激消費;通過博物館、藝術館、游樂園等直播傳遞相關信息,吸引游客;通過直播食品加工烹飪過程吸引食客購買等等。還有外貿企業采取直播方式轉內銷,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從自薦自賣向帶貨銷售、粉絲銷售轉變,就是要利用非銷售人員和商品帶動消費,包括線上渠道網紅帶貨等銷售模式、線下推出少量折扣大的名品和暢銷產品吸引顧客,帶動其他產品銷售的模式,以及線上線下政府官員、名人、普通老百姓消費示范模式等。
從單打獨斗向共享平臺轉變,是指原先獨立生產經營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個體生產經營者,主動融入共享平臺生態體系之中,向消費者提供獨到、便利的產品和服務。各種電商、餐飲企業“共享員工”,中石化賣菜和咖啡等,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
這三種模式都要求政府加強物流技術、設施和人員,以及各種平臺的建設和補貼,解決物流不通暢、速度慢、人手不夠和平臺技術落后、管理不規范、惡行競爭等問題。
從戶內銷售向戶外銷售轉變,就是要改善和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的場所,規范發展攤販經濟、路邊餐飲、露天娛樂、夜間經濟等。這些商業形式在不發生大規模群體性集聚性消費行為的情況下,能夠恢復市場人氣,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我們有必要在總結已恢復的“夜經濟”經驗基礎上,研究如何放開、規范這些“非正規經濟”商業形式。
從個人消費發展趨勢看,商業模式的創新與運用不僅具有短期刺激消費的效應,還可以探索形成促進消費增長的長效機制。對上海來說,則有利于打造綜合性國際消費、旅游中心城市,使其成為引領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載體和新引擎。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消費 銷售 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