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萬眾一心戰疫必勝>要聞 要聞
34天后,休艙!
人民政協網武漢3月9日電(記者 周佳佳)“看著患者出院,看著患者一天天減少,我們很開心了!”3月9日下午3時,電話那一頭,河南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黃河三門峽醫院呼吸與呼吸危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石磊的聲音有點激動,背景嘈雜。
此時此刻,武漢市開放床位最多、累計收治人數最多、累計出院人數最多的方艙醫院——江漢方艙醫院正在送別最后一批34名患者,進入休艙。石磊醫生隨各省援鄂醫療隊員和患者們、工作人員、后勤志愿者團隊一起,正在艙外共同參加這個隆重的儀式。
34天,終于關門了!
自2月3日下午5時開始改建,到2月5日下午5時移交武漢協和醫院接管運行,這個讓網友們又愛又恨、肩負著特殊使命的“方艙醫院”在運行了34天后,終于迎來了階段性的勝利,一曲《歌唱祖國》在艙外唱響。
在“關門”的這一刻,承擔著江漢方艙醫院輕癥病人診療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協和醫院院長胡豫也趕來探望,并通過視頻向艙內醫務人員和最后一批出院患者問好,這位曾隔空“連線”習近平總書記的白衣“戰士”在發言時,掩不住的激動。
收治病人最多,累計出院人數最多,歷時34天,累計收治1848人、轉出521人、出院1327人。自啟用以來,先后有21支外省援鄂醫療隊、本市5家醫院與協和醫院醫、護、技管理團隊共同奮戰,實現了患者零死亡、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目標,這是江漢方艙醫院這個“大家庭”交出的成績單。
方艙醫院為啥讓人又愛又恨?因為她的“特殊使命”凝聚了太多的“疫”線故事。
石磊大夫給記者講述的“疫”線戰場上,有來自患者出院的鄭重鞠躬,有捐贈圖書者在扉頁上寫的“人的生命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強大起來”的祝福語,還有下班路上外賣小哥送的暖心水果......隨河南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到達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24天,石磊說:“武漢這個英雄的城市,有太多的的故事和感動。”
方艙啥樣?和想象中的還真太不一樣
疫情催人急,家國共同體。2月15日晚8點25分,石磊隨河南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乘坐飛機抵達武漢時,疫魔籠罩下的城市還飄著雪花。冷冷的空氣,空空的街道,石磊的鼻子忍不住一酸:這樣的武漢,讓人看著心疼。
“為什么要去武漢?”
“我是呼吸與呼吸危重癥醫學科醫生,我又是一名黨員,這是我的專業,也是我的責任。這也是人生難得的經歷和歷練的機會。”提及初衷,石磊語氣中透著堅定。
憶及初入方艙醫院的那一刻,這位38歲的男子漢還是忍不住提起了關于穿尿不濕的“尬事”:“之前也為我家孩子穿過,真正自己穿尿不濕的時候,竟然連前后都分不清了。”
為了不影響工作、節省物資,醫護人員穿上了尿不濕;為節省防護服,他們由4小時一班改為6小時一班。石磊每天回到酒店清潔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上滿滿的兩大杯水。
“不敢吃太多東西,不敢喝太多水。穿的紙尿褲沒派上用場。”石磊笑著說。
方艙醫院啥樣?全國政協常委、呼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曾在新聞發布會上,將方艙醫院比作“諾亞方舟”的“艙位”,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改動,最快地擴大收治容量。
當真正入“艙”,石磊還是被震撼到了。“和自己剛開始想的還真不太一樣。洗漱用品、水杯、配電盤、衛生紙、垃圾袋、筆記本、微波爐……還設有患者衛生間和盥洗室,食宿的標準很溫馨。”石磊說。
河南省第八批援鄂醫療隊醫療組隊員在一線與病人直接接觸,主要工作任務是管理病人,負責查房、詢問病史、檢查病人、開具化驗單、下達醫囑、和病人溝通、書寫病歷病程記錄、接待新入艙病人,為出艙病人辦理出艙手續等。穿上厚重的防護服,戴上護目鏡,給自己的衣服上寫上大大的四個字“河南石磊”后,石磊便開始穿行于各個艙內,自己的戰“疫”也打響了。
隔著防護服、護目鏡和口罩,很多患者難以看清“白衣戰士”的模樣,但透過形形色色的個性化“簽名”,卻能觸摸到一顆顆火熱跳動的心。“我經常會對患者說,有事就喊我,我會指著自己身上的字告訴他們,隨時叫我就行。”
“經過2次核酸檢測、肺部CT檢查和多次體溫測量,各項指標符合出院條件。阿姨,您今天可以出院回家啦!”2月21日,正在艙內值班的石磊按慣例給病人宣布好消息。
50多歲的阿姨激動地從床上下起來,盡管穿著睡衣,還是鄭重地整理了一下,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對石磊說:“謝謝你們!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這一天,是石磊進入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值班的第5天,雖然此情此景幾乎每天都在這里上演,但防護服里的那雙眼睛還是忍不住紅了......
24天下來,相較于初入艙時的“囧”,到如今享受方艙這個“大家庭”的暖,石磊愈加淡定、從容。
想抱抱孩子,想看看老父親
據石磊介紹,從今天休艙起,全體醫護人員暫時在酒店待命,休整。“下一步行動,需要等通知。”
“現在的武漢啥樣?變化最大的是什么?”
“平時在住宿的快捷酒店和方艙之間奔波,還沒顧上看城市的風景,最大的變化就是病人越來越少了,我們離勝利也越來越近了。”
此時此刻,參加完“送別”儀式,回到酒店的石磊腦子里來回閃現的畫面,還是患者,也說道“現在身體健康,一切很好,等待任務,隨時再戰!”。
24天前,出征之際,石磊曾在自己朋友圈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我走了/當春暖花開/當寒流不再/當我的頭發長出/當春風趕走陰霾/我會回來。
到那時/在珞珈山看一眼櫻花/在長江邊拍一張最帥的照片/吃一碗熱干面/睹一眼越王的寶劍/張開雙臂 擁抱三鎮春風/高唱凱歌 親吻我心中的中原大地……
此時,石磊終于可以暫時停下來,看一眼窗外略帶煙火氣的武漢,離“賞櫻拍帥照”的日子不遠了。終于有時間可以想想家人了。“等疫情結束,我回到家最想去抱抱孩子,再回老家想看看老父親。”停頓幾秒,石磊補充了一句:“當時走的急,沒敢告訴老父親”。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