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病毒會在意什么“口”什么“線”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口罩突然間成了全社會的“剛需”。春節假期人們多半宅在家里,一兩只口罩還能應付日常需求,嚴重的“口罩荒”并未出現。但隨著近期一些地方逐步復工復產,口罩的需求暴增。
尤其是一些特殊職業人群,比如保潔員、清潔工,要每天清運垃圾、打掃社區衛生,每天上班接觸的都是粉塵甚至污染物,其使用口罩必須定時更換,需求量很大。我有位朋友在經營物業公司,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在求人、托關系購買口罩。沒想到,口罩好不容易買到了,對方也發了貨,可剛到當地還沒來得及派送,就被征用了。
當地對口罩統一管理和統一調撥,以保證醫療機構和重點防控一線的使用,朋友對此覺得“沒有問題,就當是捐獻了”。但能不能統一分配呢?后來發現,他們物業公司想要口罩,調撥不可能,購買沒有指標,接受捐贈也挨不上。
因為不論是調撥、還是購買,除了行政轄區以外,有關部門都是按照“口”和“線”走,比如醫院走的是“衛生口”,學校走的是“教育口”,由衛健委、教育局統計需求后申請購買計劃;再如有的企業、行業主管部門是國資委、工商聯、工業園區等,則按照省市縣鄉這條“線”一級級分下去。所以,有關部門答復他,“你們屬于物業企業,而且管理的物業還跨了好幾個區域,沒有辦法分給你們。”
一個跨區域經營的物業公司,純粹的市場經營主體,能歸入哪個“口”、劃入哪個“線”?問題就這樣陷入無解狀態。
疫情當前,對防控物資統一管制是必要的,但是,怎么管制,則是大有學問的。
也許從相關部門考慮,如果某個單位不在任何一個 “口”或“線”上,還獲得了“指標”,自己可能就要承擔“違規分發防疫物資”的責任風險。但疫情當前,還不實事求是、不愿意承擔責任,這樣的工作作風如何承擔得起當前疫情防控的大任?
當物業企業因為口罩買不上、特殊崗位員工面臨被感染風險時,管理者還在一遍遍強調什么“口”和“線”,試想,病毒會在意什么“口”什么“線”而區別對待不同“口”不同“線”的人群嗎?留下明顯的工作空檔,真的出了問題、追究起責任來,會怎樣呢?
如此不關心群眾疾苦,遇事推諉,辦事拖拉,非常時期還繼續陶醉在繁文縟節里,把權力抓在手里,把責任推給別人,把困難留給企業,這不正是我們一直在反對的、痛惡的官僚主義嗎?
朋友遇到的問題并非個案。從最開始的疫情報告、確診病人的收治,到防控物資的運輸、捐贈物資的分配等方面,一些地方爆出不少類似令人痛心的事,這些事的背后或隱或現有著各種“官腔”“官調”的色彩。
疫情當前,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極其重要的工作原則。為服務的百姓著想,爭取條件、創造條件滿足基層的正當需求,有些地方做的就很不錯。比如,有的地方推出“不見面辦公”“云上審批”“一證通行”之類,都是在特殊時期想出的特殊辦法。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這是人們共同的期盼。同樣,疫情終將過去,而形形色色的官僚主義也該隨著新冠病毒一起被消殺。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口罩 疫情 病毒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