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地方政協全會>政在協商 政在協商
“最終要體現在發展實效上”
人民政協網南寧1月22日電(記者 肖亮升)“多措并舉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
“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提高涉企服務效能。”
“創造公平的營商環境,激發本土存量企業活力……”
1月1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鹿心社參加自治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科技、無黨派人士、經濟、少數民族界別委員聯組討論,與委員們共商如何以更大力度推動改革創新和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成為現場的高頻熱詞。
鹿心社聽得仔細,不時插話與委員交流互動,現場氣氛活躍。“優化營商環境要統籌好降低企業成本和優化政府服務,一方面落實好減稅降費等各項措施,為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減負,另一方面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廣西在改革開放新格局中實現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鹿心社回應說。
“希望能夠更好地服務企業,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上下狠功夫,推動廣西實現新一輪的更大發展。”黃嘉棣委員坦言,廣西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但在政策落地執行“最后一公里”上還需努力。政府部門除了出臺政策,還應更注重政策在實施層面的跟進和服務。
在廣東省肇慶四會市掛職的胡禮賓委員以“領導重視、部門擔當、政策超前、設施完善、氛圍濃厚、嚴督實導”的“24字攻略”,道出了該市一流營商環境獲企業點贊的原因,希望給廣西在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方面帶來啟示。
鹿心社插話說:“你的體會非常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很重要的就是營商環境要對接。”
“進一步落地落細落實減稅降費惠企政策,開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情況的督查調研活動,強化跟蹤問效和考核評估,確保政策不截留、不打折、不走樣。”覃煥焱委員提出。
蔣學權委員認為,在目前問責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許多公職人員還有后顧之憂,還存在不想干、不敢干的思想顧慮。“要做好頂層設計,出臺可以落地實施的‘公職人員政商交往行為負面清單’,讓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有具體行為準則可依。”蔣學權建議貫徹落實好容錯機制,出臺正向激勵機制,形成鼓勵公職人員想干事、敢干事、干好事的良好氛圍,讓廣大公職人員更加主動熱情地服務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這樣民營企業才能有一個發展壯大的良好營商環境,才能激發出民營企業市場主體的活力。
“推進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是驅動、擴大開放是引領。”在認真聽取委員發言后,鹿心社強調,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最終要體現在發展實效上。發展關鍵是靠產業支撐,要把各項改革開放措施體現到促進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上來。要不斷完善廣西改革開放的制度體系建設,通過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以制度創新確保改革開放走深走實。要健全招商引資促進機制、對外投資支持和服務體系,形成以制度為保障、以規則為基礎的投資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